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予以内分泌治疗后,PSA控制效果不佳,PSMA-SPECT/CT明确右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同影像学检查效果一致,术后PSA明显下降。病例2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控制效果不佳,加用盆腔放疗后未见明显降低,PSMA-SPECT/CT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遂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同PSMA-SPECT/CT检查结果一致,术后PSA水平下降。病例3行前列腺根治术后,PSA控制不佳,PSMASPECT/CT示右髂内淋巴结转移,根据PSMA-SPECT/CT行靶病灶放疗,PS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该研究提示99mTC-PSMA-SPECT/CT与目前影像学检查比较,能够更好地发现前列腺癌转移灶,且精准指导靶病灶治疗,进而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作用。 方法 对 36例临床分期T1b~T3a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 ,患者全身骨扫描均未见骨转移 ,盆腔CT或MRI未发现转移灶。血PSA 2 .7~ 2 30 .0ng/ml,平均 16 .0ng/ml。Gleason评分 5~ 10分 ,平均 6 .5分。 结果  36例患者中 ,盆腔淋巴结活检阳性 6例 (16 .7% )。临床分期、PSA及Gleason评分与盆腔淋巴结活检的阳性率密切相关。手术时间 30~ 14 2min ,平均 82min。术后住院时间 1~ 10d ,平均 2d。并发症发生率 8.3% (3/36 )。 结论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安全、有效 ,对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变化对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因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在本院进行新辅助化疗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前1 d和新辅助化疗后第21天的血常规结果计算SII, 随后依据SII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SII升高组(40例)和SII下降组(60例)。分析SII变化与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采用多因素Cox分析探讨影响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SII升高组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0 μg/L、淋巴转移、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化疗比例均高于SII下降组(均P<0.05)。SII升高组的术后临床缓解率(62.50%)明显低于SII下降组(83.33%)(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 总生存率为78.00%, 其中SII升高组的1年生存率(65.00%)明显低于SII下降组(86.6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 PSA、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化疗及SII变化与患者的1年生存率均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未达到理想水平,MRI、CT以及骨扫描未能显示病灶,而PSMA-SPECT/CT可探测出这2例患者可疑转移淋巴结,1例位于右髂总血管旁,另1例位于左髂总血管旁及腹膜后淋巴结。1例并发膀胱癌的前列腺癌患者,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病理来源不明,结合膀胱癌病理结果以及PSMA-SPECT/CT检查结果,推测髂血管旁淋巴结来源于前列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髂血管淋巴结转移来源于前列腺癌。结论本研究提示PSMA-SPECT/CT较现有影像学检查如MRI、骨扫描、CT等,可在PSA较低水平发现可疑前列腺癌转移灶。对于多器官肿瘤患者而言,若出现淋巴转移,PSMA-SPECT/CT可帮助判定淋巴转移病灶来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值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根治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更好地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16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64例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终确定PLR的截点值为130,分为高PLR组(PLR≥130)和低PLR组(PLR<130),分析术前PLR比值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PLR值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术前PLR<130患者在1、3、5年中的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明显高于术前PLR≥130患者(P<0.05);经单因素分析,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术前PLR值、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而年龄、远处转移、组织类型、浸润深度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术前PLR≥130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的保护因素;PLR联合PSA对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PSA(P<0.05)。结论 术前PLR比值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且PLR联合PSA能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两种指标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收治的1例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血清PSA水平一直处于正常水平,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为T4N0M0,行前列腺去势术+抗雄激素治疗,现已无进展生存15个月。结论:正常血清PSA进展期前列腺癌多系特殊病理类型的前列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PSA筛查时,需综合考虑f/tPSA比值;术后随诊时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有无疾病进展;治疗上除采取内分泌治疗外,必要时宜早期采用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作者根据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数量预测肿瘤进展速度和生存率。 1989年至 1999年 ,36 7例肿瘤局限在包膜内的前列腺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患者术后均未立即接受辅助治疗。92例 (2 5 % )病理确诊有淋巴结转移 ,其中 88例 (96 % )随访超过 1年 ,中位随访时间 4 5个月 (13~ 14 1个月 )。 19例(2 2 % )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 16例有1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39例只有 1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15例 (39% )无临床或生化进展迹象 ,而 2 0例 2个淋巴结转移和 2 9例 2个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在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8例临床分期T1a~T2b前列腺癌患者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资料。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2~4分13例,5~7分15例。血清PSA2.3~16.6ng/ml,平均9.2ng/ml。术前CT或MRI检查确定前列腺癌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胸部、脊椎与骨盆X线平片、ECT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灶。临床分期T1a~Tb3例,T1a5例,T213例,T2b7例。结合血清PSA、临床分期和GMason评分预测临床早期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均在T2内,28例均行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未行盆腔淋巴结切除。结果 术后保留导尿5d,拔除导尿管后,23例患者控尿良好,4例患者有3~7d短暂的尿失禁。发生尿道直肠瘘1例,术后2个月瘘道自行愈合。术后病理: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27例,有单侧包膜外浸润(T3a)1例。28例术后随访6~30个月。术后3个月PSA〈0.04ng/ml24例,1例〈0.01ng/ml,2例未检测到PSA。1例切缘阳性(T3a)、术后PSA持续升高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6个月20例同时复查胸部X线片和全身骨扫描,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在肿瘤控制和排尿控制方面有突出优势,结合PSA、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选择的病例,不需行盆腔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9例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癌发病距BPH手术时间为0.5~8年,平均4.6年。患者BPH术后主要因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骨痛而再次就诊。血清PSA异常8例,前列腺结节5例,同位素扫描(ECT)骨转移1例。9例均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骨痛者行辅助放疗。结果:7例获随访0.5~8年,其中死亡2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1例。结论:BPH切除术后的病例仍有发生前列腺癌可能,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早发现术后前列腺癌。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晚期或转移者则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轻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37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010年5月因血尿发现前列腺腺癌伴膀胱颈口浸润,分期T4N2M0,活检提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4分。当时PSA 52μg/L。内分泌治疗半年后PSA 2μg/L,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术后PSA最低达到0.1μg/L。术后经历放疗、内分泌治疗、二线内分泌治疗和化疗,67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应提高对男性前列腺癌年轻化的警惕性,建议PSA检查提前介入青年人群,治疗方面倡导内分泌、手术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治疗20例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术前对2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双侧足背淋巴管造影,对其中11例盆腔可疑淋巴结穿刺抽吸淋巴液,进行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淋巴液PSA mRNA和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mRNA的表达。20例均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其中3例切端阳性者待尿失禁控制后给予外放疗。结果:11例经RT-PCR检测淋巴结液PSA mRNA和PSMA mRNA阳性表达中均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术中失血量中位数575 ml,术中输血5例。手术切缘阳性3例,漏尿和淋巴漏各2例,无尿失禁、血管损伤和直肠损伤病例。经中位数42个月随访,术后6~48个月生化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中位数12个月。术后12个月和48个月分别死亡2例。结论:术前淋巴管造影后穿刺抽吸淋巴结液,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液PSA mRNA和PSMA mRNA表达有助于术前确定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采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结合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切端阳性者给予局部外放射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Gleason 10分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Xia WM  Liu DY  Zhou WL  Wang MW  Wang J  Wang Y  Wang SJ  Xu YS  Ye YF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65-1568
目的 明确新辅助治疗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real-time PCR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对21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例,根据病理检查阳性(A组)、real-time PCR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mRNA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mRNA阳性(B组)、病理检查及real-time PCR检查PSA mRNA及PSMA mRNA均阴性(C组)进行分组,D组为对照组.术前行淋巴管造影显示盆腔淋巴结,对可疑淋巴结在X线定位下穿刺抽吸淋巴液,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淋巴液中PSA mRNA和PSMA 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存在,术后对淋巴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对术前盆腔淋巴结穿刺抽吸淋巴液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SA mRNA和PSMA mRNA的表达,证实有14例淋巴结存在微转移,术后对清扫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有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A组与B组PSA mRNA和PSMA 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A、B组淋巴液中PSA mRNA及PSM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P<0.01).结论 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淋巴液中PSA和PSMA mRNA的表达有利于探测到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术前穿刺淋巴结抽吸淋巴液提高了术前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tPSA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前列腺癌患者个体化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附属肿瘤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7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研究各参数对根治术后1个月tPSA异常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根治术后tPSA异常的独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前列腺体积、直肠指检、影像学表现、术前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对评估术后tPSA值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治疗、术前tPSA水平、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及切缘情况对评估术后tPSA值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及切缘情况是术后tPSA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是影响前列腺根治术后患者tPSA异常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PLAG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PLAGL2的表达情况,比较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旁组织PLAGL2表现的差异,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LAGL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LAGL2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中,PLAG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0%,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8.0%,PLAG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χ2=89.86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神经浸润是PLAGL2表达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前列腺癌患者PLAGL2阳性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PLAGL2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予以手术处理的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术前PSA、病理分期、前列腺体积及术后PSA最低值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8.1岁(56 ~ 83岁),术前PSA15.81~335 ng/mL,10例患者术前PSA大于100 ng/mL,术前PSA平均86 ng/mL.临床分期T3bN0期8例,N1期13例.临床诊断骨转移4例,这4例患者病理为2例T3bN0、2例T4N1.Gleason评分7分7例,≥8分18例.前列腺体积平均67.2 mL(50~145 mL),19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6例为开放手术,术中清除淋巴结平均13枚(4~30枚),淋巴结平均转移率20% (0% ~94%).围手术期3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患者引流管拔管延迟,未见其他重大并发症.外科手术后6周复查PSA明显降低,平均值1.20 ng/mL(0.32 ~ 4.60 ng/mL),外科治疗后3个月PSA降至平均0.08 ng/mL(0.003 ~0.450 ng/mL).随访时间5~23个月,所有患者目前均存活.1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MRI检查及进一步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手术确诊为复发,电切病理同根治手术均为Gleason评分4+5 =9分;余患者目前PSA控制满意.结论 进展期前列腺癌外科处理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前列腺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并未见并发症明显升高,对于严格筛查入选的患者行外科治疗是控制肿瘤的一种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认为淋巴结切除只是对前列腺癌的一种分期手段 ,因此对广泛淋巴结切除的必要性存有疑问 ,常常只行淋巴结活检。作者为此对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以确定淋巴结切除需要多大范围才能避免分期过低。 1989至 1999年 ,共 36 5例临床诊断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患者入选 ,患者均未行内分泌治疗 ,术前CT和骨扫描未发现转移。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中行广泛的淋巴结切除 ,包括髂内静脉周围 ,闭孔神经周围和髂外血管周围。病理分析表明 ,患者平均切除淋巴结 2 1个 (6~ 5 0 ) ,88例 (2 4 % )患者淋巴结阳性 ,阳性淋巴结数…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的治愈通常是指治疗后无瘤存活 5年以上者 ,作者对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临床及生化进展率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术后 5年复发率。通过计算每年发生进展的危险率以确定术后不同时期复发的危险性。作者对 1987~ 1993年间诊断为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并行根治性切除术的 2 7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全部病例术后PSA均进行了系统随访。研究对象限于行根治术后 90d内未接受辅助性治疗者 ,疾病进展是指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 (或 )PSA≥ 0 .4ng/ml者。有淋巴结转移者均未入组 ,因此类患者几乎均接受了辅助性内…  相似文献   

18.
目前,前列腺癌PSA筛查的价值已成为学术界争论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研究提示,以PSA为基础的筛查虽显著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但多为进展缓慢、侵袭性低、无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前列腺癌,此类患者即使不接受治疗通常也可获得至少15~20年的中位生存期,仅有少量因具有高侵袭性、发生转移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8):633-637
目的:通过建立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前模型,指导临床制定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1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31例患者出现转移,将其作为转移组,将其余105例未出现转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逻辑回归构建模型,分析该模型在术前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另随机收集同期接受根治术治疗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最临近匹配法,匹配比例1∶1,卡钳值设为0.02,以5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准进行匹配,最终纳入50例未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验证预测效能。结果:转移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50.46±10.72)ng/mL vs.(46.34±6.87)ng/mL]、游离PSA百分比[(0.57±0.12) vs.(0.51±0.13)]、前列腺体积[(65.84±20.58)mL vs.(57.85±16.70)mL]、格里森得分[(5.54±1.07)vs.(5.00±1.08)]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出tPSA(OR=1.066)、前列腺体积(OR=1.059)及格里森得分(OR=1.682)为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逻辑回归对tPSA、前列腺体积及格里森得分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C-index为0.913,且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18。结论:构建逻辑回归预测模型能够用于早期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能为前列腺癌根治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1年8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可能因素,根据患者术后6~8周时首次P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SA<0.2 ng/mL组和PSA≥0.2 ng/mL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评估各因素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PSA水平的综合作用。结果:251例患者共56例患者血清PSA≥0.2 ng/m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增加、T分期为Ⅲ~Ⅳ期、术前PSA水平升高、精囊侵犯及神经侵犯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主要受患者BMI、T分期、术前PSA水平、精囊侵犯情况及神经侵犯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