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4-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和柔红霉素(DNR)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价值,作者将32个研究单位的214例初治成人(≥15岁)AML 随机分为二组进行治疗。两组病人在年龄、一般状况、血象、白血病类型、感染及出血方面均相似。其诱导方案分别为:Ara-C100mg/m~2/d,静脉持续滴注7天,加DNR45mg/m~2/d 前三天静脉推注A+D组;或加4-去甲氧柔红霉素13mg/m~2/d,前三天静脉推注A+I 组。未获CR 的病人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剂量同第一疗程)。缓解后用原方案剂量巩固2个疗程,但蒽环类抗生素改用2天,Ara-C 改用5天。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潴留(IDA)与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测定细胞内DNR荧光评估细胞内DNR浓度,活细胞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多药耐药(MD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常规使用的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Ara-C)一次性注射,对初诊的标危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毒性很大,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往往不足50%。柔红霉素(DNR)(每日注射1次,使用3天以上)是 AML 诱导化疗中最常用的蒽环类药物。药理学研究证明,此药如持续输注若干天,则能提高其细胞内浓度和疗效。在 AML 患者,可采用与间断用药方式相同剂量的持续输注方式。碳铂(Car-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羟乙酸白细胞介素-2(PEGIL-2)是一种IL-2的缓释剂,其药代动力学与连续输注相同。本文用它维持治疗了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9~65岁)第二次完全缓解(CR_2)中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所有患者经蒽环类抗生素和阿糖胞苷诱导化疗获第一次完全缓解(CR_1)。为诱导CR_2,6/7例中有2例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1例柔红霉素+Ara-C,1例二羟二蒽酮+Ara-C,1例二羟二蒽酮+大剂量Ara-C,1例Menogaril方案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米托蒽醌和柔红霉素(DNR)对初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毒性反应,作者观察了44例AML 病人,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范围18—78岁,34%病人年龄>60岁。把44例AML 随机分成二组,A 组用米托蒽醌加Ara-C 化疗,米托蒽醌剂量12mg/m~2,静脉注射1—3天,每次注射时间15—30分钟以上,Ara-C100mg/m~2,持续静脉滴注1—7天。诱导缓解后的巩固治疗,米托蒽醌剂量12mg/m~2。用1—2天,Ara-C100mg/m~21—5天,共二个  相似文献   

6.
柔红霉素(Daunorbicin,DNR)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确切疗效,尤其广泛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但其对胃肠道、心脏、骨髓及静脉等的毒性反应严重,部分患者甚至因不能耐受其毒性作用而中止化疗。因而,如何减轻DNR化疗时的毒性反应一直是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自1997年以来,我科对32例(64例次)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DA方案化疗,观察DNR二种  相似文献   

7.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具有疗效高、心脏毒性低、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等优点,与阿糖胞苷联合化疗可以提高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作者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IAG方案诱导治疗23例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探讨其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现代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因其疗效优于其他蒽环类药物被广泛用于AML的治疗,米托蒽醌(MIT)是蒽醌类抗肿瘤药的代表,同样应用广泛.本研究中我们对IA(IDA+阿糖胞苷)与MA(MIT+阿糖胞苷)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实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输注抗癌抗生素能降低其毒性(特别是心脏毒性),提高疗效,作者用高效液相层析同时检测了8例用DA方案治疗的ANLL患者血浆和白血病细胞中柔红霉素(DNR)和它的代谢产物,柔红霉素醇(DOL)浓度.DNR用量为1.5mg/kg体重,输注时间从10分钟到24小时不  相似文献   

10.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是成人急性白血病(AML)诱导治疗的经典方案,在年龄<60岁的青壮年患者中该方案达完全缓解率为70%.笔者采用了改变经典方案中化疗药物结构的方法--脂质体阿霉素代替柔红霉素,治疗AML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顾龙君,陈静,曹兰芳,赵惠君,谢晓恬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系新一代的蒽环类抗白血病药物,在80年代末起陆续有文献报告,用ID+阿糖胞苷(Ara-C)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成人难治...  相似文献   

12.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体会杨慧敏陈觉凝廖国仪伍曼仪自70年代来蒽环类(如柔红霉素)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最常用的、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物,由于其对心脏的毒副作用而受到限制。去甲氧柔红霉素(ID)与阿糖胞苷(Ara-c)联合应用(称IDA...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细胞色素C体外作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的效应及其对柔红霉素(DNR)诱导 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硝基四氰唑蓝还原试验观察细胞色素C引起AML细胞的分化 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单独作 用AML细胞产生的效应不同:浓度为10μl/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可产生分化效应;浓度为20μl/ml的 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效应;浓度为40μ/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可导致细胞的坏 死。②浓度为10.0μg/ml的细胞色素C预先作用AML细胞导致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浓 度为20.0μg/ml的细胞色素C预先作用对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影响不大(P>0.05)。③如果DNR预先作用 AML细胞后再经细胞色素C处理,两种浓度的细胞色素C均可使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 结论:细胞色素C对柔红霉素(DNR)诱导AML细胞凋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对比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AML患者132例,按照诱导方案分成IA和DA两组。比较两组完全缓解(CR)率以及2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结果 IA组及DA组CR率为75%及56.9%。IA组及DA组2年CCR率为59.5%及40.5%。结论 IA方案较DA方案相比,其CR率及2年CCR率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化学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299-1301
像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新的治疗策略已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生存率。 1970年以前 ,AML 5年生存率不到 15 % ,而目前标危组AML的 5年生存率已达到 4 0 %~5 0 %。但对于难治性或复发耐药以及老年白血病的 5年生存率仍很低。本文从临床角度出发 ,对近两年来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 ,尤其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耐药以及老年白血病化疗方案做一简要综述。   80年代CALGB研究组 ,对 14 0 0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证实标准方案柔红霉素 (DNR)联合阿糖胞苷 (Ara c)“3+7”方案优于“2 +5” ;1…  相似文献   

16.
作者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和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治疗13例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是成人急性白血病(AML)诱导治疗的经典方案,在年龄〈60岁的青壮年患者中该方案达完全缓解率为70%。笔者采用了改变经典方案中化疗药物结构的方法——脂质体阿霉素代替柔红霉素,治疗AML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柔红霉素是蒽环类抗生素的一种,它可能是单一药物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粒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中最有效的,每日每平方米45-60mg,单独连用3天,完全缓解率可达35-50%。它有抑制DNA的作用。以前称为柔毛霉素(Daunomycin)或红比霉素(Rubidomycin)。实际上,这是意大利和法国药厂同时发现,而用不同药名,以后经统一称为“柔红霉素”(Daunorubicin),目前已广泛应用此名。国内华北制药厂也生产出同类产品,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35例,经过系统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15例,女20例,5~78岁,平均38岁,均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贫血、发热及血小板减少。均经血象、骨髓象检查而确诊。1.2方法ALL采用柔红霉素(DNR)、长春新碱(VCR)和强地松、VDP标准方案;ANLL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高三尖杉酯碱HDA方案化疗。化疗前给予胃复安30mg、维生素B620mg、氟美松5mg静脉…  相似文献   

20.
蒽环类是高效抗肿瘤药物,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最有效药物的一类;柔红霉素和阿霉素是最常用的蒽环类药物。过去的15年中出现了明确的用药模式:柔红霉素用于髓系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阿霉素用于淋巴系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实体瘤。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不很清楚,几乎没有对照试验的直接比较,这促使我们回顾一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资料:是支持应用柔红霉素还是支持应用阿霉素。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几乎没有柔红霉素与阿霉素的对照研究;在一项前瞻性随机的CALGB研究中,653例成年人或用阿糖胞苷加柔红霉素(30或45mg/m~2/天×3天)或用阿糖胞苷加阿霉素(30mg/m~2/天×3天)进行诱导缓解。60岁以下的病人中,柔红霉素45mg/m~2治疗组的缓解率(72%)高于柔红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