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腱鞘囊肿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腕背、足背均可发病,以腕背部为多见,且易复发。笔者采用手术治疗复发性腕背部腱鞘囊肿21例,疗效良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也常见。外科常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我科自2003年采用小针刀治疗四肢浅表腱鞘囊肿23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38例,男性170例,女性68例。年龄12~50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5年。均表现为局部肿块,其中腕部116例,足背部90例,指间关节处20例,窝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消痔灵囊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痔灵注射液囊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80例,其中腕关节和腕背68例,踝关节和足背8例,窝4例。结果标准:囊肿完全消失为治愈,囊肿明显缩小为好转,囊肿无改变或缩小不明显为无效。本组80例,一次性治愈79例,1例窝囊肿治疗1次好转,3次治愈。随访3年,左腕关节复发1例。治愈率100%,复发率1.25%。结论消痔灵囊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效果好,无痛苦,无并发症和后遗症,不易复发,最适宜在基层和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腕背腱鞘囊肿105例手术临床经验。方法105例腱鞘囊肿均予手术治疗。结果伤口Ⅰ/甲愈合103例,2例术后伤口皮肤轻度感染予换药后治愈。所有患者腕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1—4年,1年内复发3例,〉1—2年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4.8%。结论实施腕背腱鞘囊肿切除术,适当的大切口是手术充分显露的前提;紧贴腕骨切除囊肿是完整切除囊壁、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注意保护桡动脉腕背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血肿形成;使用自制的负压引流器可减轻加压包扎所致肢体肿胀、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1979年4月至1991年元月采用火针法治疗腱鞘囊肿9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腕背部单房性腱鞘囊肿。男性30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5岁;左腕49例,右腕43例;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7天;疗程最长12次,最短1次。 二、治疗方法 左手持酒精灯,或用镊  相似文献   

6.
羊肠线穿入法治疗腱鞘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4年 3月~ 1999年 1月 ,应用羊肠线穿入法治疗不同部位腱鞘囊肿 179例 ,经过 12 5例6mon~ 12mon随诊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9例患者中 ,男性 72例 ,女性 10 7例 ,年龄 17岁~ 6 2岁 ,平均年龄 32 .5岁。发生部位 :腕背部 96例 ,腕掌侧 4 6例 ,踝关节部位 2 1例 ,足背部 16例 ,囊肿直径 0 .7cm~ 3.5cm ,发病时间 :3mon~11a。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门诊治疗。腱鞘囊肿部位常规消毒 ,局部皮肤浸润麻醉后 ,经皮用三棱针将 1号羊肠线“十字”穿入囊腔内 ,揉按囊肿使囊…  相似文献   

7.
腱鞘囊肿,祖国医学称“筋结”或“筋瘤”,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易影响患部功能,且有碍美观。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消痔灵囊腔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4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均在14~45岁之间。 2.囊肿部位发生在腕背部23例,腕掌侧5例,  相似文献   

8.
孙洋  周齐娜  赵鸿 《广东医学》2012,33(16):2375
隐性腕背腱鞘囊肿临床上少见,因腕背无包块而常误诊为其他原因的慢性腕背痛。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我科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隐性腕背腱鞘囊肿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16~36岁,平均(22.7±5.3)岁;均为右腕。患者均为我院复诊病例,首诊时间3~12个月,  相似文献   

9.
腱鞘囊肿较为多发,即或治疗也常复发。我院采用无水乙醇囊肿内注射使囊壁硬化,再行缝扎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10例,其中男55例,女55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60岁。囊肿分布在腕部者75例,腕掌部26例,掌指部3例,足背部6例。囊肿直径2.5~3.0cm。病程为  相似文献   

10.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慢行劳损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尤多发于腕背及足背部位,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相当于中医"胶瘤"范围.笔者2002年-2010年在门诊采用火针治疗该病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70例腱鞘囊肿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腕背腱鞘囊肿64例,足背腱鞘囊肿6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0天.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3岁,工人、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脊椎融合手术后8个月,左腕掌侧肿胀,于门诊作腱鞘囊肿切除,术后一个月复发。术后三个月行第二次手术、病检为"腱鞘结核",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两个月又复发,局部抽液后注入链霉素,每周一次,一个月后入院手术。腕掌侧呈葫芦形肿胀,从掌中至腕上方、大小12×4×3cm~3,有波动,手指不能完全直伸,直伸时手掌手指麻痛,术中见屈肌腱腱鞘广泛充血增厚,囊液淡黄混浊,约40毫升,腔内有甜瓜子样结节约40颗,游离及附着于腱鞘上,彻底清除病灶后,以碘酊涂于腱鞘及空隙处,置入一小塑料管,闭合伤口,术后从小管中每天注入链霉素1.0克,共五天,拔掉小管,术后并用其它抗结核药。出院后每周一次注射链霉素于腕管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腱鞘结核十分少见,文献鲜有报道。我科从1964~1987年收治4例,术后经18个月~10年随访,效果满意,均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4例患者,男1,女3,年龄22~71岁。左、右腕各2例。病史0.5~7年。术前均误诊为腱鞘囊肿,2例行封闭感染,2例行手术复发。腕掌侧葫芦状交通性包块3例,均伴有正中神经麻痹症状,术中发现病变与正中神经粘连。1例病灶内有白色米粒体。组织均行病理检查,抗酸染色见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13.
自 1 996年以来 ,我们采用缝扎硬化治疗腱鞘囊肿1 1例均获治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1 3岁~ 1 8岁 ;囊肿位于腕背者 3例 ,腕掌侧 2例 ,掌指关节部 2例 ,足背部 1例 ,其中同一腕背部两个者 2例 ,左右腕背部各一个者 1例 ;病程 2个月至 8年。2 治疗方法 术野常规消毒 ,局麻下用 1 2号针头从囊肿旁刺入 ,抽尽囊液后注入无水医用乙醇 ,一分钟后将乙醇抽出 ,用带 7号丝线的三角针紧贴穿刺进针贯穿囊肿 ,然后拔出穿刺针及三角针 ,缝线囊外打结 ,术后加压包扎 ,7天后常规拆线。结  果以上 1 1例患者经上…  相似文献   

14.
腱鞘囊肿是一种囊性肿物,以腕关节背侧最多见。目前多采用挤压、穿刺和类固醇药物局部封闭治疗,但容易复发。1996~1998年我院应用结扎法治疗位鞘囊肿45例,效果满意,无复发。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接受结扎治疗患者45例,其中腕背侧28例,腕掌侧10例,足背侧5例,肘部1例,外踝后1例。l·2操作方法患部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进出计处点状皮下麻醉。用大角针、10号丝线或双股7号丝线,于囊肿中心部贯穿缝合第一针,与第一针中心垂直,贯穿缝合第二针。在囊肿表面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缝扎后每日适当挤压。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腱鞘囊肿摘除术中囊肿极易破裂,使囊壁不易完整摘除,术后复发。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了30例腱鞘囊肿(其中12例为复发性),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个月以上均未复发。特将手术方法及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源性腱鞘结核临床少见 ,本组 1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4例。年龄 16~ 6 7岁 ,平均 2 8岁。发病至治疗时间 0 .5~ 3年 ,平均 1.6年。临床特点 :腱鞘结核主要表现为沿肌腱走行方向生长的囊性或结节性包块。本组单发 7例 ,多发 3例 ,腕及手掌侧 9例 ,背侧 1例 ;全部肿物都有程度不同的压痛 ,表面皮肤无红热 ,仅 1例穿破皮肤 ;10例中关节活动受限 8例 ;2例同时有其他部位的结核 ,1例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 ;术前诊断为腱鞘囊肿 6例、肌肉血管瘤 1例、腱鞘结核 3例。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行彻底病灶…  相似文献   

17.
腱鞘囊肿在临床上多见,治疗方法有囊肿压破、注射硬化剂或激素、抽吸、皮下刺破、囊肿切除等。各种方法都有较高的复发率,杜娟和魏艳霞报道手术切除复发率为4.7%,吴锦昌将美蓝染色技术应用于腕背腱鞘囊肿切除术中,随访1~5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消痔灵治疗复发性腱鞘囊肿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消痔灵注射液对复发性腱鞘囊肿的作用,在56例经手术等治疗而复发的病例中,采用囊内穿刺抽液注入消痔灵的方法,结果无再复发。证实消痔灵对复发性腱鞘囊肿疗效良好,免除再次手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附近的囊性肿块,好发于腕背侧、掌侧、足背等处,呈圆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1],以腕部最为常见;身体其它部位的关节囊、腱鞘也可以发生.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作者采用α-糜蛋白酶治疗腱鞘囊肿患者7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1994年2月-2000年6月,共收治73例确诊患者.其中女性44例,男性29例.手术摘除及捏破后复发28例,腕部54例,足背部19例.发病年龄19-54岁,平均29岁.囊肿直径最大约3.0cm,最小约0.8cm. 1.2 治疗方法:①先将α-糜蛋白酶5mg用1-2ml注射用水稀释后抽吸备用.②行囊肿区域常规消毒,用9号针头注射器于囊肿一侧刺入囊腔内抽出囊肿内透明胶冻状液,固定穿刺针头,取下注射器,接入α-糜蛋白酶释释液注射器注入,注入量根据囊肿大小而定,不要使囊内张力太大;对多囊腱鞘囊肿者先行远侧囊腔抽吸及注入α-糜蛋白酶稀释液,然后退针致近侧囊腔抽吸及注入α-糜蛋白酶稀释液;拔针后针眼处轻压1-2分钟.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针刺、推拿治疗腱鞘囊肿42例,效果良好,现总结于下。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本组42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33岁,最小2岁半。其中腕关节腱鞘囊肿18例,足背、踝关节腱鞘囊肿24例。42例全部治愈。经治疗,1次治愈6例、3次27例,6次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