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83例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采取减慢输液滴速,对出现恶心、呕吐患者给予止吐剂,并做好心理护理,观察症状是否缓解。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输入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时,护士应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做好有效沟通,减少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氨甲环酸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止血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氨甲环酸组术前2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术后继续静脉滴注1.6g/d,连用3d.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引流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并观察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变化情况和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术后3d每天引流量和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且能自行缓解.结论 氨甲环酸能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术后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止血效果显著.同时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海口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76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入院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术后2 h再给予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00 mL;对照组患者术中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生理盐水20 mL浸泡2 h.观察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伤口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及用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为(46.60±9.6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0.60±22.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为(9.96±3.623)g/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36±5.7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给予减慢滴速后好转.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局部及术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考虑到氨甲环酸的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应控制滴速20~40滴/min,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滴速对氨甲环酸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滴速对氨甲环酸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影响。方法85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快速组和慢速组,均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快速组(45例),滴速60~80滴/m in,慢速组(40例)严格控制滴速30~40滴/m in,观察两组输液所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快速组发生烦躁不安、头晕、头痛20例,同时伴有视力模糊、嗜睡1例。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肠道反应6例。其中18例经减慢滴速(30~40滴/m in)15~30m in后中枢神经症状渐缓解。慢速组有4例发生烦躁不安、头晕,两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可以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氨甲环酸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的不良反应及缓解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对612例静点氨甲环酸注射液的外科患者进行观察,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调慢滴速;对1例超敏反应患者给予吸氧、抗过敏等治疗,观察症状有无缓解。结果:使用雪孜灵612例,发生一般不良反应273例,发生超敏反应1例,经过减慢滴速可预防及缓解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控制好输液速度。  相似文献   

6.
曹桂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46-146,151
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按摩防治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68例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恶心呕吐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应用穴位按摩止吐,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恶心呕吐后,利用穴位按摩治疗有效。结论利用穴位按摩止吐较一般护理方法好,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罗钰  杨堃  陈华梅  杨文燕 《西部医学》2020,32(11):1612-1615
【摘要】目的 探讨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术中失血量、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患者60例,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取中心静脉血3~5 mL行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SCA)。试验组在胎儿分娩后即刻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相同时刻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术毕再次行Sonoclot测定分析,并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小时随访患者有无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凝血速率(CR)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小板功能(PF)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失血量、输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改善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和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甲环酸组(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术中将1g氨甲环酸加入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分别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例数1例,低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于缺钾患者使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患者的疼痛情况。方法:使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与氯化钾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患者补钾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将100例血钾偏低需静脉补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70、30例,观察组使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瓶氯化钾0.3g与氯化钠0.9 g)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将10%氯化钾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成500ml溶液。两组所有患者均为手背静脉滴注,滴速50滴/min,观察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较氯化钾小水针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外周静脉滴注患者产生疼痛程度较低,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因疼痛引起的输液浪费,有助于静脉补钾的顺利进行,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240例,分为A组(静脉滴注)70例,B组(局部应用)92例,C组(空白对照)78例。A组术前10 min予氨甲环酸10 mg/kg静脉滴注,缝合伤口前再次给予10 mg/kg静脉滴注;B组于松止血带之前经引流管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2 g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C组在手术开始时予250 m1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3组术前凝血功能、输血比例、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 3组病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两组术后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局部应用均可有效地减少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英明  孔荣  禹德万  朱晨 《安徽医学》2015,36(11):1350-135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 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 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 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 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L,与对照组450 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 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 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切开皮肤前10 min静脉滴注20 mg·kg-1氨甲环酸,并在关闭切口前将1 g氨甲环酸局部注射入筋膜下和肌...  相似文献   

13.
王溪淳  胡斌  杨宏志 《当代医学》2021,27(16):132-133
目的 探讨股骨髓腔注入氨甲环酸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骨髓腔注入20 mL 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将2 g氨甲环酸注射液与2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注入股骨髓腔,比较两组隐性、显性、围术期总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显性失血量略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及围术期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髓腔注入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腰椎管狭窄(LSS)患者行后路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108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行PLIF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滴注组36例,术前滴注组35例和空白对照组37例.持续滴注组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并于术中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巯甲丙脯氨酸联合静滴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应用巯甲丙脯氨酸25mg研沫舌下含服,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20-100)μg/min滴入,根据血压调节滴速。对照组:81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20~100)μg/min滴入,根据血压调节滴速。结果:舌下含服巯甲丙脯氨酸联合硝酸甘油组用药后各时段血压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而HR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舌下含服巯甲丙脯氨酸联合静滴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较单用硝酸甘油更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类克治疗中,精确输注开始时间时输液滴数的调节,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次使用类克治疗的风湿病患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将头皮针连接输液器中生理盐水作为引液开始输注类克,并计算输注开始时间及输液滴数;观察组患者采用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建立静脉通路后直接连接类克稀释液,并计算输注开始时间及输液滴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确类克输注开始时间的滴数调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TXA)对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观察组于剖宫产麻醉前30 min静脉推注TXA,对照组静脉推注葡萄糖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检测两组产妇术前和术后2 h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两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2 h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术后血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30 min静脉推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选择性剖宫产产妇术中及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袁平 《吉林医学》2011,(32):6798-6799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急症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原发疾病基础分别给予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30~40μg/min;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速为100μg/min。根据患者血压下降情况,调整滴速。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率为82.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救治高血压急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谢红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37-1639
目的:探讨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30例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成甲组(a级)25滴/min 40例,乙组(b级)25~40滴/min 50例,(c级)40~60滴/min 25例,(d级)60滴/min以上15例,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反应程度,综合分析滴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滴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之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a级为0%,b级为16%,c级为20%,d级为20%。结论:控制输液速度可减少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