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原因的分析,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06例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措施来有效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治疗的106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8.49%,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死亡。结论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叶向柳  李桂珍 《广西医学》2011,33(8):1064-106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150例直肠癌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措施,并进行具体指导,预防DVT发生.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0%.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体操用于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4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规范施行下肢静脉体操,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早期活动,但活动强度未作具体规定及要求,患者量力而行。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两组比较,χ~2=6.73,P0.01。结论施行下肢体操,能有效预防腹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骨科并发症。文献[1]报道,西方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高达45~70%。既往认为亚洲人髋关节置换术下肢DVT的发生率不如西方人高,但近年报道部分亚洲地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高达43.2%[2]。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下肢胀痛,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肺栓塞,导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医院近5年来52例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2例外科术后患者有17例发现DVT,DVT发生率32.7%,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高龄、女性、肥胖、TG和CHOL升高、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高血压和TG水平高是外科术后患者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外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WT)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86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DVT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发生下肢肿胀疼痛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血栓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妇科手术之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率增高,由于癌细胞可分泌组织和促凝物质,术后更易发生静脉血栓,晚期卵巢癌和外阴癌术后约45%发生DVT.我院于2010年4月收治1例宫颈癌患者,术后10d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淑凤 《中外医疗》2010,29(12):60-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9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围产期血液高凝状态、产妇年龄、体重及产后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的风险测定,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3例下肢骨折微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入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可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常规方法 +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DVT1例,对照组发生DVT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在西安市东方医院妇产科行剖宫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0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9例剖宫产术后2~6天发生DVT,1例术后12天发生DVT。29例发现较早,在感觉下肢酸困无力,疼痛,轻微肿胀时积极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治疗7天后痊愈。1例因已出院,术后12天时自觉下肢肿胀疼痛来就诊,查见股静脉血栓较大,转外科行手术切开取栓。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者术前作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术后尽早给予物理机械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预防性治疗,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科2010年5月—2012年3月9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遗传、肢体制动、恶性肿瘤、肥胖、高龄、麻醉、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15.
胡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4,(2):F0003-F00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于我科行剖宫产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41例患者给予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治疗期间无新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患者16-27d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查下肢超声示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结论剖宫产术后DVT经过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患者预后良好,但应警惕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妇产中心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样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5例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3 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DVT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是影响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3 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更容易发生DVT,其中,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做好预防措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慎用止血药物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时期住院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8例患者作为非DVT组。观察比较2组入院当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4天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水平,确定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 2组凝血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显示,入院当天和手术后第1天D-二聚体、手术后第1天PT、出院前1天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对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发生于手术或创伤后。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患者由于其自身的因素、术中特殊的体位及术后卧床等原因,易诱发下肢DVT,其发生率为2.3%。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360例TUVP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无一例发生DVT,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03~2015~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给予双下肢腓肠肌按摩,预防DVT的形成,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7.5%、20%;观察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均为7.5%。结论 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改善了静脉回流,明显的减少了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菊祥 《海南医学》2009,20(9):168-169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8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37例,大腿骨折38例,髋部骨折93例。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