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鹤 《自我保健》2012,(10):8-8
气管上方有块软骨,当我们吞咽东西时,会暂停呼吸,软骨就下降,正好盖住气管口,以使吞下的东西进入食道。而当我们吞咽完毕,需要呼吸时,软骨就会上升,让空气进入气管,所以正常状况下是不会有意外的。但如果喝水总是容易呛着,就要留意以下原因了:  相似文献   

2.
正防呛/特柔/宛如亲喂小宝宝经常说饿就饿,饿的时候总是伴随着焦急的啼哭。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会着急忙慌地把奶嘴赶快塞进宝宝嘴里,这个时候最容易造成宝宝呛奶。因为普通奶瓶的瓶内在冲完奶之后会存在负压,负压会使奶液在倒置的情况下一下子冲入宝宝的口腔内,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以至于无法自如地控制气管口,再加上宝宝正处在啼哭的状态下,容易导致奶液误入气管口,就形成了呛奶。经常呛奶可能导致宝宝吸入性肺炎,更有可能造成严重呼吸困难,称为"呛奶窒息"。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每当看到  相似文献   

3.
吕斌 《药物与人》2001,14(6):11-11
会厌是位于人体上喉部的一片软骨支架,形似一片树叶。当人咽食时,会厌紧盖喉头,避免食物误入气管,呼吸及说话时会厌直立,使空气可以自由地通过喉腔,它象一个活动的盖子一样有次序地活动,使气管和食道不致发生气、食紊乱而导致意外。会厌表面覆盖有一层粘膜,这层粘膜与喉连成一片,一旦发生炎症,会厌会明显肿胀,由原来的扁  相似文献   

4.
提起危及生命的疾病,人们总是想到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却很少知道位于咽喉部的会厌软骨引起的急性会厌炎也会惹下大祸,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以致危及生命。 会厌软骨,位于喉上部、舌根后方,外形似一片树叶或一个汤匙,它能自由地作上抬、后倾动作。在它的下方是气管入口。当呼吸、唱歌、说话时,在神经的支配调节下,会厌向上抬起,让空气自由地从气管进出。而在吞咽食物的时候,会厌软骨又向后下倾斜,紧盖气管的入口,正好挡住气管,让食物顺着会厌软骨进入食道内,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相似文献   

5.
难缠的咳嗽     
沈策 《家庭医学》2010,(11):54-54
咳嗽的分类 生理情况下,咳嗽是一个人正常的生理反射,就像人手碰到热的东西,迅速地回缩保护机体免于受到伤害一样。当我们在宴席上,边吃边聊的时候,由于会厌未能准确地将气管口盖上,进食的东西进入气管,人体通过剧烈的咳嗽,将进入气管的异物排出体外,保护机体免于受到外界微生物的侵袭。  相似文献   

6.
董原 《保健医苑》2021,(12):63-64
气管为什么会被卡住 人体的食管和气管的上端有一个"开关",叫作会厌软骨.当人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气管,使食物等顺利进入食管.如果会厌软骨的开关功能出现异常,食物等就会进入气管,引起一些异常的表现.固体进入时就会把气管卡住(俗称"卡嗓子"),甚至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噎到"和气管被卡住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噎到多是因为进食过快、饮食过冷、精神刺激等导致膈肌痉挛.膈肌是人体胸腔和腹腔之间的一块肌肉.膈肌发生痉挛时会不停地收缩,出现打嗝,且人很难控制.  相似文献   

7.
咽喉、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与老人。常见于儿童的主要原因是(1)儿童对异物的危害性无经验;(2)咀嚼功能不够完善;(3)咽喉保护功能尚不健全;(4)儿童本性喜欢将小型物品放入口内;(5)在吃东西时哭笑、打闹、躺着等易使异物进入气管。常见于老人是因为老年人由于年老器官功能的衰退,咽喉部神经对外部刺激反应不敏感,器官功能协调性差,会厌等器官不能灵敏的发挥功能作用所致。一些老年人因中风等造成咽肌麻痹,更容易发生咽喉气管异物事故。  相似文献   

8.
会厌:咽喉里的指挥傅德明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必经之路。食物由口腔咽下后,经咽喉部进入食管到胃;空气则从鼻腔吸入,通过咽喉部进入气管到肺脏。颈段自管和气管一后一前并行,使食物和气体各行其道,有条不紊互不干扰。那么,是谁在指挥分理食物和气体的任务呢?原...  相似文献   

9.
胶囊是常见的药物剂型,服用起来非常方便。胶囊主要由骨明胶或猪皮明胶制成,易溶于胃液,对人体无害,而装入胶囊的药物多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或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或使消化道受损,甚至药物微粒呛入气管会造成危险。作为药剂,可以掩  相似文献   

10.
噎食是指进食时,食物突然堵塞食道或气管而出现的相应症状。当食物堵塞食道时,常表现突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食物从打开的声门进入气管则表现为突然剧烈咳嗽、说话含糊不清等;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则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面色铁青、进而神志不清、甚至呼吸停止。  相似文献   

11.
老年科常有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喝水或吃东西时,老容易"呛着"。林大爷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早晨进行锻炼后,回到家喝了两口豆浆,不知何故一下子呛到了,之后咳了很长时间。每次吃东西,尽管很注意,但还是会反复呛着,他感觉食物仿佛不进入食道,偏偏往气管里走。林大爷这种情况属于老年吞咽功  相似文献   

12.
一忌捏住小儿鼻子灌药。有些家长常捏住鼻子给婴儿灌药,这样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者引起呼吸道或肺部炎症,重者堵塞呼吸道,造成小儿窒息的危险。 二忌小儿入睡期喂药。小儿不仅咽喉狭窄,而且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若在静睡中喂药,药液可刺激咽部神经,引起反射性咽喉痉挛,或呕吐使小儿易窒息。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临沂阿凌我孩子才2岁多,有时吃东西不小心会咳呛,电视上说如果食物或小玩具进入喉、气管还会窒息死亡,应及时抢救,但电视讲的方法没看清楚,特请教。  相似文献   

14.
小儿最常见的麻烦除发热,就数咳嗽了,咳嗽也常伴有发热。姑且不说引起咳嗽的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就咳嗽症状来说,对小病人的影响已经不小。整天整夜地咳嗽,脸憋通红,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剧咳时,还伴有呕吐,胸部酸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还不会咳嗽,喉部有痰排不出,气流经过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就象猫打呼噜,有的表现为呛水、呛奶,如果不加注意,奶水能呛入气管,堵塞呼吸,导致死  相似文献   

15.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必经之路。空气从鼻腔通过咽喉进入气管,食物则从口腔经过咽喉进入食管。气管和食管一前一后,使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那么,谁在掌管着分理气体和食物的任务呢?原来,在人的舌头根部长着一张约2~3毫米厚,上窄下宽,形似树叶的组织,医学家称之为会厌。会厌表面包裹着一层粉红色的疏松粘膜,粘膜内分布着致密的血管,粘膜中间是一块片状软骨做支架,叫会厌软骨。有脑神经和会厌相连。会厌与舌根相对的一侧呈凹凸状叫会厌奚,这里有舌扁桃体组织,另一侧与喉腔对应,称会厌喉面,是悬空的。会厌象铁路…  相似文献   

16.
喉罩导气管(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近年来发明的新型医疗器械,它由一根硅胶导管和与其末端融合的一个圆形勺状罩组成,其底部有充气的气垫,罩和导管之间成30°,是集面罩与气管插管优点于一体的维持气道通畅的新型通气装置,当置入正确时,它把会厌推向上方,罩住声门,使气道通气导管末端的开口进入气道.  相似文献   

17.
孕妇妊娠后期常在胸骨后和"心窝"处出现烧灼感、重压感或烧灼样疼痛,在夜间睡眠后尤易发生。当体位从坐位、立位转变为卧位时,或在咳嗽、屏气用力排便时,也易诱发。吃酸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后,"烧心感"可加重。常伴有暖气、反胃、中上腹闷胀不适等症状。孕期发生这种"烧心感",是由于随着妊娠月份增大,腹内压升高,导致食道返流所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食物总是从食道顺流而下进人胃,极少发生胃内容物倒流人食道。这是因为在食道下段通过横用处,有一个2-4厘米的"高压带"。此处的食道平滑肌平时一直处于收缩状态,使该处的压力高…  相似文献   

18.
晓明 《药物与人》2000,13(1):37-37
孩子咳嗽,对于家长是件很苦恼的事情。由于小儿神经系统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他们不会有意识地咳嗽和咯痰。他们咳嗽和咯痰的表现和成人不一样,较小的婴儿表现为喝水、吃奶时发呛;严重的婴儿一吃奶,就从口鼻呛出来,导致进食困难。如果疏忽大意,体弱婴幼儿可能由于奶水  相似文献   

19.
赵斯君 《家庭医学》2013,(12):30-31
3岁男孩宇航与哥哥围在果盘抓吃瓜子,爸爸发现后怕孩子被呛到,把果盘抢了过来。但爸爸却不知道在抢果盘的时候,宇航的嘴里含有瓜子,就在他大哭的时候,瓜子掉进了气管。当异物经声门误呛入气管时,患儿会出现剧烈的呛咳,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可以出现憋气,满脸通红甚至口唇发绀、窒息:有时伴呕吐或咳吐出异物碎块。大多数异物较小,进入气管后,随之被吸入支气管,所以异物进入期剧烈症状时间较短,数秒钟至数十分钟不等。随着异物的深入进入支气管后,呛咳、憋气可以暂时缓解:异物误吸进入呼吸道,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异物滞留的部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2岁。系食道中上段癌,拟行食道癌切除,食管与胃吻合术。麻醉采用快速诱导,旋转法气管内插入39号长仑(Carlens)氏双腔管,将长仑氏钩踦跨于隆突上。置管顺利。套囊充气后分别闭住左和右分支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均无变化。因考虑该手术对双腔管的隔离要求不很严,故未究其隔离不严的原因,也未更换导管而行手术。当手术进行至断胃需向外牵拉胃管时牵拉不动。术者反复检查没有钳夹,缝扎等情况而引起麻醉者的注意。麻醉者借助喉镜挑起会厌,见胃管呈“∩”形由声门进入气管内。立即将导管套囊的气放尽,用中指食指伸至会厌处,试图从远端和近端将胃管拉出,均牵拉不动。因患者呈右侧卧位,为防止气管导管脱出而未进行任何处理继续手术。手术历经6小时,术毕待病人完全清醒后,缓慢将气管导管拔出,此时胃管也随之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