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评价该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效果。方法利用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11-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832例,其中AFP病例786例,非AFP病例46例。786例AFP病例中,782例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3例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77/10万,报告病例的县(市、区,下同)155个,占全省总县数85.64%。监测系统48 h内调查率≥99%、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2%、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3%、分离结果 28 d内反馈率≥93%。结论 2011-2012年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敏感有效,全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73例 ,分布在 1 1个盟 (市 ,下同 )的 4 2个旗 (县、区、市 ,下同 ) ,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 4 1 6 %。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6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93%,AFP病例麻痹后 75d内随访表送达率为 77%,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年全自治区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达 99 4%。 2 0 0 3/2 0 0 4年在 85个旗开展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 ,每轮报告接种率均 >95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保持高水平、高质量OPV常规免疫接种和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惠州市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1994~2005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4~2005年惠州市共报告AFP病例116例,其中2例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其余114例均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每年报告发病率除1994年外均达到1/10万以上;116例病例中,全市县级以上哨点医院报告94例,占81.03%;乡镇医院报告14例,外地医院报告8例。AFP首次就诊48 h内报告率为76.72%,48 h内调查率为100%,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28%。结论惠州市的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的防控成果。方法收集黔东南州2012—2013年AFP病例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71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4.86/10万;病例以1-4岁为主,占59.15%;免疫史≤3剂次有1例,无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病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18%,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2.96%,合格便采集率为90.14%;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8.59%;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94.37%。结论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监测指标完成良好,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首诊报告率低,不合格粪便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督导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升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山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山东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439例,发病率2.32/10万,接到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4.04%,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1.34%,标本7d内送达率97.04%,实验室7d内进行病毒培养率94.43%,28d内完成病毒分离鉴定率92.58%,麻痹75d内随访表送达率92.03%。结论山东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延安市1995—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了解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存在的薄弱环节。方法汇总分析15年各县(区)报告的AFP病例资料。结果 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15年超过1/10万的指标,48h内调查率、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每年均大于80%的指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6%,及时随访率为72.4%。结论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该市1995—1999年随访率较低,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只有1995、1998、2006年未达标,其余各项监测指标每年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7.
杨旭  王旭雯 《现代预防医学》2018,(18):3418-3421
目的 分析无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及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锡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2 - 2017年无锡市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从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对AFP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7年无锡市共报告AFP病例10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5/10万,监测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100%,14 d内双份粪便合格采集率为97.03%,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为96.04%,75 d内随访及时率为100%。初诊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上单位;各月份均有病例且散在分布,4月份最多;病例主要集中在江阴市和宜兴市;发病年龄集中于1~3岁幼儿;男女性别比为1.59∶1;免疫史≥3剂次占97.03%;所有病例最后诊断分类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病例疾病谱分类中单神经炎占第一位;60~75 d随访4.95%有残留麻痹。结论 无锡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重点关注幼儿阶段儿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继续保持AFP病例的报告敏感性、密切关注异地就医病例是保证无锡市无脊灰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劳成涌  李齐芳  邓肖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2-1483
目的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灵山县2008—2010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灵山县2008—2010年分别报告AFP病例9、8和12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8/10万、2.59/10万、和3.94/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42%(27/28),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6例,占20.68%;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1例,占3.45%,经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后排除。结论灵山县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做好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AFP病例合格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是有效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辽宁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辽宁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9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4/10万,AFP病例48h内调查率为95%,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8%,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2%,75d内收到随访表占73%,2003年监测指标有2项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继续加强培训和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方法 对 1996~ 1999年蚌埠地区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采用 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 AFP病 6 2例 ,每年 15 a以下儿童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 1.32 / 10万。 AFP病例 48h内调查率 95 .16 % ,14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90 .32 % ,粪便标本 7d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占 87.10 %。零病例旬报及时率96 .46 % ,麻痹 6 0 d后随访并将随访表 75 d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占 91.94% ,AFP病例就诊 2 4h内报告率 75 .81%。结论 蚌埠市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评价四川省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3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135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75.00%,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0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的分析,对其运转情况进行评估,为中国维持无脊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中国2010年PLN收集到5273例AFP病例的10 427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年修订的《脊灰实验室手册》第4版的操作规范,进行病毒分离和脊灰病毒(Poliovirus,PV)阳性毒株的血清学鉴定,鉴定结果 28天内反馈率96.6%。2010年,在5230例AFP病例的137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分离率为2.61%;677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12.95%。2010年,NPL收到PLN送检的137份PV分离物,按单血清型共计353株。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所有PV进行了型内鉴定,发现4株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2010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WHO盲样标本考核,其中12个接受并通过了WHO现场评估认证。结论中国PLN 2010年运转正常,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国家脊灰实验室反馈结果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7年共采集了3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710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到脊灰病毒(PV)18例,分离率为5.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3例,分离率为6.5%。从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2例,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28d内分离结果及时率为92.7%。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这20株脊灰病毒进行了VP,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河北省2007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2005年AFP病例数据库。结果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5 847例,其中AFP病例5 425例,非AFP病例422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409例被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6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4/10万。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发现了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VDPV)病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AFP病例报告县(区、市、旗,下同)2 060个,占全国总县数的72.0%。结论中国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6 111例,其中AFP病例5 635例,非AFP病例476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625例被排除脊灰,1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2006年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市、旗,下同)2 04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65.1%。结论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江市实现无脊灰目标证实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改进监测系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内江市2004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所有急性迟缓性麻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年全市共报告急性迟缓性麻痹151例,其中有9例最后诊断为非急性迟缓性麻痹,其余142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15岁以下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2.00/10万,48h调查率97.9%,14d内双粪便合格采集率90.1%,粪标本7d送达率94.8%,60~75d及时随访率90.1%,均达到卫生部要求。142例AFP病例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学龄前儿童好发,病例诊断以格林利巴综合(GBS)征(53.52%)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28.17%)最多;完成3次全程免疫的儿童占68.3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23.94%。结论内江市2004—2011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一定免疫空白,粪便标本合格采集率、及时随访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湖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发现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全省报告的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湖北省共报告AFP病例43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98/10万和2.23/10万。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97.0%,麻痹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1.2%,合格便采集率为89.8%;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84.3%。结论要继续提高监测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例发现、报告的及时性和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要继续加强脊灰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