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综合分析后续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327928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后续强化免疫前下降79.1%。结论贵州省MV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适时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是保持麻疹低发病率水平的重要措施。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应加强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适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或后续强化免疫,保证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95%。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泉州市2009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l243880人,接种率95%,明显高于强化免疫前;强化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强化免疫前;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数比前3年同期下降94.2%。[结论]泉州市2009年MV强化免疫达到预期目标,已建立短暂有效的免疫屏障,今后必须加强常规免疫,确保高水平2剂次接种率,才能维持长期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98%.<5岁和<1岁病例构成比相对增加,2006年占总病例数的80.8%、37.0%,病例中81.9%无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中约1/3是风疹.结论 贵州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3~4年考虑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吉林省2006年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病原学监测资料、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人群麻疹抗体资料、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综合分析MV应急免疫效果。结果吉林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毒为H1基因型,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20%,应急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6%,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对8月龄~14岁人群进行MV应急免疫,能迅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利用2004、2005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MV强化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监测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年MV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显著升高,与2004年同期相比,麻疹病例锐减。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MV强化免疫成效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疫质量有待提高;尽快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是长期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2008年麻疹疫苗(MV)免疫强化的效果,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有效措施,同时分析昭通市麻疹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强化免疫资料、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及麻疹IgG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310172人,报告接种率98.34%,快速评估接种率96.98%。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6.0%,麻疹发病数由2008年的731例降到2009年的32例,发病率由14.92/10万降到0.69/10万,发病范围由111个乡镇缩小到26个乡镇,季节高峰不明显,麻疹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结论]2008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发病策略及措施,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方法对汉阳区2009年10月8月龄~14周岁目标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情况分析,评价强化免疫效果。结果全区调查摸底目标儿童63 520例,实际接种61 241例,其中报告接种率为96.41%,估算接种率为94.38%,D值(0.02)<0.05,报告接种率可信;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6.11%,第三方评估接种率为94.48%,较报告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6.37%,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免疫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强化后阳性率为92.26%。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发病,除加强传染源(患者)管理外,最有效的措施是强化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构筑目标人群免疫屏障,加强麻疹疫情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评价保定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常规免疫、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该市MV强化免疫接种目标儿童1 895 988人,报告接种率、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接种率评估均>98%,而且强化免疫摸底人数比计划免疫年报数和统计局数均高出11%以上;以计划免疫年报和统计局数据估算此次强化免疫接种率均高出10%左右。结论保定市2010年开展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提高了8月龄~14岁儿童MV的接种率,但是,为保持MV强化免疫的效果,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泉州市2009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MV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和2006~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泉州市8个月-14岁儿童1231987名,MV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9.04%。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6918.31增长到1∶11220.18;经过一年流行病学观察,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4月~2010年3月发病率下降到0.09/10万,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下降了98.74%。结论泉州市2009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玉溪市2008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总结经验,为玉溪市全面控制并加快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MV强化免疫现场接种、调查资料、评估报告及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结果对辖区内8月龄~14周岁的儿童实施MV强化免疫434142人,报告接种率97.35%。县(区)为单位报告接种率在95%以上,分年龄段报告接种率在97%以上;快速评估接种率99.22%,以县(区)为单位不同年龄段评估接种率在95%以上。2008年12月1日—2009年5月31日,玉溪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7例,比上年同期减少9例,发病率下降了34.43%。结论玉溪市2008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大范围人群的免疫覆盖,控制并减少麻疹的发病,保证HV2剂次的常规免疫是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基础,高质量的监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7年外来学龄前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效果,为制定外来儿童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强化查漏补种数据。结果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7年外来学龄前儿童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2.67%和4.60%,建预防接种证、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零剂次免疫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年龄发病专率和构成比有所下降。结论对外来学龄前儿童强化查漏补种是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开展情况,收集2009与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并对强化免疫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报告接种率98.66%,调查接种率99.21%,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均在97%以上;2009年与2010年麻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45/10万和0.53/10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3.73%;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2009年80.00%,2010年28.57%。结论2009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显著,应进一步研究麻疹免疫策略,以适应消除麻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5个县(区)儿童接种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First Dose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1)后的免疫成功率及受免疫前抗体的影响,评价MV1的接种质量。方法2010年,在黑龙江省富锦县、河北省武安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苏省响水县和上海市松江区,对290名适龄儿童在接种MV1前和接种后1个月,各采集1次血标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5个县(区)儿童MV。免疫前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平均阳性率为13.28%,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为98.34%。8~17月龄儿童麻疹Ig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仅7月龄组低于其他组;不同月龄组麻疹IgG几何平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P〈0.05)。MV1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85.89%,MV1免疫前麻疹IgG阴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7.60%,MV1免疫前麻疹IgG阳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38%。MV1免疫前麻疹IgG不同水平的儿童,MV1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阳性者麻疹IgG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6,F=1.82;P均〉0.05),但MV。免疫后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29,P〈0.05)。结论儿童接种MV1后可使麻疹IgG阳性率达到较高水平;MV1免疫成功率水平较高;5个县(区)儿童的MV1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滨州市不同时期控制麻疹的效果。方法对滨州市1956~2008年麻疹疫情、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和控制麻疹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控制麻疹的实施,使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MV报告和调查接种率为87.12%~93.45%,人群麻疹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按控制麻疹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推广使用MV时期(B期:1967~1978年)和未使用MV时期(A期:1956~1966年)相比,计划免疫时期(C期:1979~1997年)和B期相比、加速控制麻疹时期(D期:1998~2008年)和C期相比,年均发病数分别减少9989例、18500例、378例,年均病死数分别减少267例、49例、50例。在1967~2008年控制麻疹进程中,其总成本-效益比为1:22.97。结论滨州市控制麻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近年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的效果,为完善MC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国2004~2011年MCVSIAs资料与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CVSIAs对降低麻疹发病总体效果明显,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效果有一定差异。2004~2011年,开展MCVSIAs第二年与MCVSIAs当年相比,目标儿童麻疹发病数,初次实施MCVSIAs的省最高降幅为99.54%,最低降幅为73.38%,中位数为96.14%(P25=90.78%,P25=97.97%);第二次实施MCVSIAs的省最高降幅为99.89%,最低降幅为16.67%,中位数为86.21%;第三次实施MCVSIAs的省最高降幅为91.89%,个别省不降反升,中位数为85.63%0(P25=67.95%,P75=96.00%)。MCVSIAs后,低麻疹发病率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4年,最短的≤1年。结论MCVSIAs后,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显著,但MCVSIAs后控制麻疹的效果取决于SIAs和常规免疫质量;消除麻疹的关键是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两剂次≥95%),MCVSIAs是低接种率地区阻断麻疹流行、迅速建立免疫屏障的一种补充免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云南省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IgG的抗体水平,探索免疫薄弱环节,为提高该县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华宁县辖区内随机抽取9个接种点,分8个年龄组(8—17和18—23月龄,2—3、4—5、6—9、10~13、14—17和≥18岁)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每个年龄组40—50人,共检测394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的394人中麻疹疫苗接种率为85.53%,有效保护率为85.02%,抗体阳性率为98.48%,GMT为1:643;不同接种点麻疹疫苗接种有效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间麻疹疫苗接种率、抗体阳性率、有效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龄组相对较低。结论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已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但须进一步提高低龄组婴儿及时接种率,关注流动儿童和大龄儿童,特别是非免疫规划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MV)、流脑疫苗(MPV)接种状况,评估流动人口接种政策的实施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804名无本市户籍、来京居住3个月以上、年龄15—45岁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调查对象自报麻疹和流脑疫苗累计接种率分别为5.2%和6.8%。有11.6%和4.5%的调查对象较好地掌握了麻疹、流脑知识,28.1%的调查对象知晓为外来务工人员组织的免疫接种活动,65.8%的调查对象对疫苗安全的信任度较高。来京居住4年以上(麻疹7.4%;流脑9.9%)、了解接种活动(麻疹14.2%;流脑18.2%)、有正式工作合同(流脑9.7%)和对疫苗安全信任度较高(麻疹6.6%;流脑8.3%)的调查对象的自报接种率较高。而白天工作(麻疹4.8%;流脑6.5%)或收入较高(麻疹2.5%;流脑3.1%)的调查对象则接种率较低。结论针对来京务工人员麻疹、流脑疫苗接种活动参与率低的状况,建议免疫服务机构结合其工作生活环境的特点,加大对流动人口免疫接种服务递送的力度及灵活度,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逐步提高来京务工人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侯文俊  吕庆伟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6-2648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11年开展学龄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查漏补种活动前后的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强化查漏补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学龄前流动儿童53 230人,活动前建卡率95.78%,建证率99.32%,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非零剂次率1.01%,OPV、麻风减毒活疫苗(MR)、麻风腮减毒活疫苗(MMR)、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白百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率为0.20%~1.74%。结论查漏补种活动前,居住时间2个月的儿童建卡、建证率低,疫苗零剂次率高;活动后补证率和相关疫苗补种率等均达到工作指标的要求。小年龄组和居住时间短的流动儿童是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人群,春节后及时开展强化查漏补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成都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成都市2008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快速评估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的病例资料。结果该次强化免疫接种适龄儿童1678854人,报告接种率和评估接种率均在98%以上,2008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57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227例,发病率2.24//10万,较上年下降69.49%。结论成都市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麻疹发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张艳萍  张静波  韩宇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58-2059
目的总结通辽市2007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综合分析该市MV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报告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结果通辽市2007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4335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锐减。结论通辽市2007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但今后仍需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尤其是大年龄组人群,消除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