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评价贵州省乙脑实验室网络建立和运转情况,为提高乙脑实验室检测质量及监测信息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贵州省2006~2010年乙脑实验室网络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对网络建立后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1)贵州省乙脑实验室网络于2006年8月建立,含1个省级和9个市(州、地区,下同)级乙脑血清学实验室,形成了贵州省乙脑疑似病例的实验室快速反应诊断系统. (2) 2006~2010年采集到报告疑似乙脑及病毒性脑炎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共3814例(疑似乙脑3627例,病脑187例)4749份,疑似乙脑病例标本采集率为85.1% (75.2%~98.6%). (3)对所有采集到标本的3814例报告病例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2533例(疑似乙脑2496例,病脑37例),疑似乙脑病例乙脑IgM阳性率在48.0%~85.9%之间,实验室确诊率在70.3%~83.2%之间;对2006~2007年381例乙脑阴性病例进行腮腺炎等10种其他常见病脑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206例,阳性率54.1%;从2006年报告病例的113份脑脊液中分离到2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4) 2009年、2010年接受国家对省级乙脑实验室每年一次的职能考核,成绩均为满分;2009年、2010年省级每年组织对市级乙脑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每年9个市级考核成绩均达100分;2007~2010年省级对市级乙脑实验室的抽样复核省地符合率在92.3%~100%之间.结论 (1)贵州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乙脑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2)通过乙脑实验室网络的良好运转,提高了乙脑报告病例的标本采集率和实验室确诊率,为贵州省控制乙脑工作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3)但仍需加强网络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克服松懈麻痹思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在麻疹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的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 017例,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检测血清标本10 041份,全省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7.14%,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21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符合率为98.10%;麻疹IgM抗体再证实标本符合率为90.76%。2005年省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和再证实标本复核检测,成绩均为100分。全年共收检106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25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结论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在麻疹病例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监测情况,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0-2015年黔南州疑似乙脑病例标本,并对乙脑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黔南州共报告疑似乙脑病例154例,采集标本131例,采集率为85.1%;血清/脑脊液采集率为45.8%,恢复期血清采集率为33.6%.疑似病例均为<15岁儿童.乙脑IgM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38.2%,阳性病例都集中在2~6岁、6~10岁两个年龄段,男性阳性率40.4% (36/89),女性阳性率33.3% (14/42).发病后4~10天采集标本82例,采集率为62.6%,阳性42例,阳性率为51.2%.省级乙脑实验室对黔南州实验室开展盲样考核和标本复核工作,符合率为100%和93.9%.结论 乙脑疑似病例发病后4~10天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为最佳的标本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报告病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并对乙脑阴性标本检测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IgM抗体.方法 对陕西省两年乙脑报告病例的血清及脑脊液标本,用两种国产乙脑病毒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澳大利亚Panbio公司生产的乙脑/登革病毒IgM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复核检测,并用10种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乙脑阴性标本.结果 陕西省2005~2006年送检的9I份标本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5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2.68%和100%.2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对7种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21.67%.结论 陕西省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复核一致率较高,乙脑检测阴性病例中可能有其它脑炎病毒感染,提高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德江县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病原体种类,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国家级乙脑监测县德江县报告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随访调查,对报告病例采集的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病毒和其他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1)2007~2009年德江县共报告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137例,年均发病率9.31/10万,病死率10.14%.全年1~12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7、8月份为高发月份(占58.39%),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但14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98.54%),其中7岁以下占54.01%,男女性别之比1.74∶1.(2)采集134例报告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248份,标本采集率为97.81%.经检测,40例确诊为乙脑病毒感染,报告病例的乙脑实验室确诊率为29.20%;21例确诊为肠道病毒等其他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报告病例的乙脑以外其他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率为18.58%.(3)罗斯河病毒和森林病毒IgM抗体阳性率2008年(17.86%)比2007年(5.26%)有较大增加.结论乙脑病毒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病毒性脑炎病原体,其次是罗斯河病毒和森林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和运转情况。方法对2003~2009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后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对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于2003年10月正式建立,含1个省级和9个市(州、地区,下同)级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形成了贵州省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快速反应诊断系统。2003年起省级麻疹实验室和9个市级麻疹实验室可常规开展麻疹的血清学检测,2003~2009年贵州省麻疹网络实验室共检测7499份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39.4%,风疹IgM抗体阳性21.0%,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从2003年的1.9%逐年上升到2009年的87.9%。2004起省麻疹实验室开展了麻疹病毒学监测工作,2004~2009年从71例114份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和(或)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到麻疹阳性分离物26例38株,经鉴定18例(株)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2001年起接受国家麻疹实验室及WHO对省级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血清再证实与现场认证,成绩为满分或优秀;2004年起省级麻疹实验室每年组织对市级麻疹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和标本抽样复核等质量控制工作,各项质控指标均逐年提高并达到较高水平。结论贵州省已建立了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客观评价全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状况,提高监测质量,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采取相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曲靖市2004-201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状况进行分析平价.结果 全市8年麻疹网络实验室共采集麻疹疑似病例血清1 039份,合格率89.51%,标本及时送达率96.61%,实验室麻疹IgM及风疹IgM检测结果3天内及时反馈率100%;实验室确诊麻疹622例,确诊率59.87%,确诊风疹220例,确诊率21.17%;检测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8 680人,阳性8 021人,阳性率92.41%;复核县(市、区)麻疹实验室检测的疑似麻疹血清标本228份,符合223份,总符合率97.8%;上送省级复核血清标本160份,符合率100%;接受省级麻疹网络实验室盲样考核标本140,符合率100%,市级麻疹实验室发放县(市、区)麻疹实验室盲样考核标本180份,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我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经过8年运转,其敏感性、完善性和及时性逐年提高,已建立了以个案为基础、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相结合,实时报告数据的麻疹监测系统.人群已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监测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血清标本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评价麻疹实验室的运转状况。方法对枣庄市2005-200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684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血清标本1 506份,实验室诊断率平均为89.43%。麻疹IgM抗体阳性986份,阳性率65.47%;风疹IgM抗体阳性61份,阳性率4.05%。合格标本采集率83.73%,及时送检率98.40%。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麻疹实验室考核和标本复核检测等质量控制工作,符合率均达到100%。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0.17%,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596.74。结论麻疹实验室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状况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及时采取针对免疫预防措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运转情况,指导麻疹监测。方法对MLN标本检测、复核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甘肃省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4597例,采集血清标本3762份,采集率81.8%;麻疹IgM抗体阳性1879份,阳性率为49.9%。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34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611份,阳性率为45.5%。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对3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a基因亚型。结论甘肃省2008年MLN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结果2005年共监测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10人,其中暴发病例34人,散发病例76人;暴发病例采集血标本30份,散发病例采集血标本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7%和56.92%。对健康人群9个年龄组171份血标本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1∶200)率98.83%。结论阜南县麻疹监测系统灵敏度较高。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高,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免疫屏障,近期不会造成人群的麻疹大面积暴发疫情。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监测的研究,了解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的比例,掌握贵州省乙脑真实流行状况,为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及2个国家级监测县的病例监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05年分别报告乙脑病例1230和1038例,15岁以下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6.58%(1188/1230)和97.69%(1014/1038),男性与女性病例之比分别是1.58:1和1.57:1;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分别占78.21%(962/1230)和79.09%(821/1038)。监测县7-8月病例占88.36%(319/361)。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且为高度散发;有免疫史的分别为6.90%(26/377)和8.86%(32/361);实验室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90%(188/251)和71.74%(259/361)。监测县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1.88%(23/32)。乙脑病例监测:2005年比2004年下降15.61%。监测县2005年乙脑发病数比2004年下降39.47%。结论贵州省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88%-74.90%。应进一步加强乙脑专项监测和提高实验室诊断技术,使非乙脑报告病例得到明确诊断;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及高发地区预防接种的实施,分析乙脑流行状况,并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在4个乙脑高发地区,对≤10岁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乙脑1 230例,≤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6.59%(1 065/1 230)。男女性发病比例为1.58∶1;全年除1月外均有报告病例,主要集中7~9月;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乙脑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65.85%(810/1 230)。有免疫史的占6.90%(26/377),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93.10%(351/377)。实验室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4.90%(188/251),实验室诊断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15.28%。与2003年比较乙脑发病下降29.80%。结论建立并提高乙脑监测及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水平,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尤其对高发地区的≤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三地区2005-2006年度病毒性脑炎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了解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情况.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对监测医院报告的所有病毒性脑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血和/或脑脊液标本,用ELISA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抗体;用Epi Data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病毒性脑炎1097例,对其中1053例(96.0%)检测乙脑IgM,阳性311例(29.5%).监测的两年度内病毒性脑炎、乙脑病例均在7、8月份出现高峰,病毒性脑炎发病趋势与乙脑lgM阳性病例趋势基本一致;宝鸡、渭南和安康地区14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乙脑IgM阳性病例分别为33.7%、43.9%~1188.3%,其他病毒性脑炎在3个地区均是5~14岁组所占比例较高(53.3%);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占85.2%,其他病毒性脑炎病例学生所占比例较高(51.0%);病例出院时398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治愈比例分别为67.1%、83.7%,病死率分别为9.2%、3.1%.578例出院90 d后随访,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治愈比例分别为69.6%、90.2%,病死率分别为13.6%、3.6%,留后遗症比例分别为10.0%、4.5%.结论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和乙脑一致,临床报告的乙脑病例中乙脑IgM阴性病例占45.6%,提示对临床报告的乙脑/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乙脑实验室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不同地区乙脑高发人群存在差异,在预防控制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及运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探讨实验室监测在加速控制麻疹中的作用。方法对山东省1999~2003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6 104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2 355份,阳性率35.58%;风疹IgM抗体阳性1 832份,阳性率30.01%。实验室检测指标中,血清标本及时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实验室结果及时反馈率等均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实验室结果及时反馈率>98%。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从送检的336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野病毒23株,风疹野病毒9株,经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表明H1基因型为山东省流行的优势毒株。结论山东省已建立了省、市级CDC麻疹/风疹快速鉴别诊断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贵州省2007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运转情况。方法对贵州省2007年MLN的检测结果和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血清学监测:贵州省2007年MSS共报告疑似麻疹1645例,其中1454例采集了血标本,标本采集率88.4%。麻疹病例915例,其中临床诊断191例,实验室确诊724例(占79.1%)。28起麻疹爆发中27起经实验室证实,占96.4%。监测健康人群血清麻疹IgG标本726份,阳性率70.3%,几何平均滴度为1:492.6。②病毒学监测:2007年共收集35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经鉴定为H1a基因亚型。③MLN质量控制:2007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职能考核、再证实试验及现场认证;9个地区级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省CDC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全省复核血清标本215份,202份与省CDC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4.0%。结论贵州省2007年MLN运转良好,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在麻疹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勐腊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勐腊县乙脑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勐腊县共报告乙脑111例,死亡13例,平均发病率2.66/10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绩溪县1998年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实施方案》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两个报告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人57例,确疹病人3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5例,占报告病人数的83.33%。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48.08%。两个系统病人报告符合率87.72%;实验室确诊病人发病年龄以25岁以上人群比例最高,占32.00%;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比例占12.00%,发病年龄分布表现为双向转移现象。结论实施《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对控制麻疹有很好的效果。加快消除麻疹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