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毫微粒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毫微粒是一类应用领域广泛、优点突出的新型药物载体,也是国际药剂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由于毫微粒具有可改变药物体内分布、药物释放速度、生物利用度、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及药物在局部的滞留性等优点,使其可载带多种药物,用于器官靶向、胞内靶向、骨髓靶向等药物传递系统中,或用于口服制剂、眼用制剂、透皮制剂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毫微粒作为药物载体在对被载药物活性提高、毒性降低的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毫微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毫微粒给药系统质量评价,拓宽阿克拉霉素A毫微粒的制剂学内容,制备了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毫微粒。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实验,以界面聚合法制备出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毫微粒。结果:得到的毫微粒平均粒径为80nm,平均载药量为18.5%,平均包封率为86.7%。结论: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制备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毫微粒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是以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和支原体引起[1]。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感染后多继发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临床上患儿以反复的高热、咽痛为主要表现,且可合并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笔者采用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肝靶向性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并进行体外形态学及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与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结果制得的毫微粒均匀圆整,算术平均粒径为(157.4±22.4)nm,包封率为(84.91±1.76)%,载药量为(16.98±0.35)%,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肝靶向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优选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的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系统观察法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采用该制备工艺得到的毫微粒粒子均匀圆整,平均粒径在100~200nm之间,包封率较高,平均为87.06%.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秋芳  樊浩 《中国药学杂志》2002,22(12):766-767
 目的:探讨小针剂注射液的产品质量,确保临床静脉给药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利用净化水稀释小针剂注射液,以增加其检测体积。参照美国药典24版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测。结果:YA101、YA251 2种微粒标准物质用净化水稀释至2000?200粒? mL-1或1200~120粒? mL-1呈良好 的等比线性关系(r=0.998)。结论:既避免了小针剂的贵重而造成浪费,又克服了对某个样品的测定时需开启数十支小针剂安瓿而增加了受检样品的污染机会。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7.
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奉建芳  芦洁  罗杰英 《中成药》2006,28(6):787-790
目的:进行了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RP-HPLC测定了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的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浓度。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与蟾酥水溶液的Cm ax、AUCextra、MRT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能显著地延长蟾酥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体内滞留时间,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成为改善水难溶性药物体内释放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8.
5-氟尿嘧啶肝素钠-白蛋白毫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唐玉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2):728-729
 采用乳液固化法制备了肝素钠-牛血清白蛋白毫微粒,并以口服给药的形式,研究毫微粒的肝靶向性。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毫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84±31nm(n=300)。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将5-氟尿嘧啶肝素钠-白蛋白毫微粒在酸性条件下100℃水解20h,测得5-氟尿嘧啶的平均包封率为29.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毫微粒在37℃的稀盐酸液中72h累计释药达79.48%。  相似文献   

9.
5-氟尿嘧啶肝素钠-白蛋白毫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乳液固化法制备了肝素钠-牛血清白蛋白毫微粒,并以口服给药的形式,研究毫微粒的肝靶向性。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毫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84±31nm(n=300)。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将5-氟尿嘧啶肝素钠-白蛋白毫微粒在酸性条件下100℃水解20h,测得5-氟尿嘧啶的平均包封率为29.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毫微粒在37℃的稀盐酸液中72h累计释药达79.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aE.常组,模型组,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剂量组(12.5mg/kg)、小剂量组(6.25mg/kg)。苦参碱组(12.5mg/kg)和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20mg/kg,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和苦参碱组均采用鼠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组按15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静脉注射ConA20mg/kg,8小时后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血浆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剂量组ALT活性明显低于苦参碱组(P〈0.01),苦参碱毫微粒小剂量组ALT活性与苦参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尸〈0.01)。结论: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优于等剂量的苦参碱,作用机理与抗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期提高大黄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大黄酸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大鼠口服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34.37±3.61)nm,Zeta电位为(-18.41±0.07)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0.37±1.52)%和(1.32±0.09)%;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大鼠口服大黄酸混悬液和纳米粒后,ρmax分别为(5.788±0.15)和(11.607±0.56)mg·L-1,tmax分别为(0.193±0.01)和(1.102±0.13)h, AUC0→t分别为(8.077±2.98)和(34.583±3.93)mg·h·L-1,t1/2β分别为(3.319±0.23)和(21.721±6.13)h。结论 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有效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的细胞毒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结果作用48 h后,葫芦素B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SK-N-SH细胞的生长,0.143和0.716μmol.L-1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对SK-N-SH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4.9±4.6)%和(53.6±6.3)%,与对应浓度的葫芦B原料组的(13.2±2.3)%和(43.4±5.5)%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IC50为0.508μmol.L-1,而葫芦素B原料为12.6μmol.L-1。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与二甲基亚砜(DMSO)组相比较,葫芦素B原料及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的细胞密度下降,细胞体积缩小,大多数细胞形状发生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葫芦素B原料可将SK-N-SH细胞抑制在S期和G2/M期,而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把SK-N-SH抑制在G2/M期。结论葫芦素B固体脂质纳米粒与葫芦素B原料药既能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又能诱导其凋亡,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性,且前者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收录的关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GRADE3.6进行GRADE证据质量评价。共纳入33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2977例。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MD=4.32,95%CI[0.92,7.72],P=0.01)、B型钠尿肽(MD=-228.29,95%CI[-361.74,-94.84],P=0.0008)、N末端B型利钠肽原(MD=-360.92,95%CI[-491.04,-230.80],P<0.00001)、临床心功能疗效(RR=1.21,95%CI[1.16,1.25],P<0.00001)、E/A比值(MD=0.13,95%CI[0.07,0.18],P<0.00001)、心输出量(MD=0.30,95%CI[0.19,0.42],P<0.0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3.08,95%CI[-5.43,-0.74],P=0.01)、6 min步行距离测试(MD=47.80,95%CI[35.92,59.67],P<0.00001)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疗程大于等于14天的试验组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均未出现肝肾功的损伤,试验序贯分析显示临床疗效累积纳入的研究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进一步肯定了其临床疗效。GRADE评价显示证据级别多为低级或极低级。结论临床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明确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处方的葫芦素B半乳糖化肝靶向脂质体的体外溶血性。方法 通过常规体外试管法并结合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对3个处方的葫芦素B半乳糖化肝靶向脂质体的溶血作用进行评价,并通过筛选合适的破乳剂,应用分光光度法于575 nm下测定其溶血度。结果 肉眼观察3个葫芦素B半乳糖化肝靶向脂质体处方均无明显溶血现象,以10%Triton X-100为破乳剂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处方的溶血度均小于5%。结论 3个葫芦素B半乳糖化肝靶向脂质体处方的溶血性符合注射剂要求,常规体外试管法同显微观察及分光光度法联合使用,可更准确地对制剂的溶血性进行判断,10% Triton X-100可做为脂质体溶血实验的优良破乳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甜瓜蒂中主要四环三萜类成分化学模式,建立HPLC测定甜瓜蒂药材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ESI-Orbitrap-MS/MS技术分析甜瓜蒂中主要的四环三萜类成分,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RP-HPLC法测定7批甜瓜蒂药材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D含量,Inert Sustain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冰乙酸溶液(含庚烷磺酸钠1 g·L~(-1))-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8 nm。结果:在化学模式定性分析中,共发现并初步鉴定出甜瓜蒂中主要的8种四环三萜类成分,包括雪胆素甲,异雪胆素甲,葫芦素I,葫芦素D,葫芦素B及25-脱乙酰基葫芦素B的3个同分异构体;在定量分析中,葫芦素B,葫芦素D与有关物质分离度均符合要求,其质量浓度分别在49.5~297.0 mg·L~(-1)(r=0.999 99),10.3~61.8 mg·L~(-1)(r=0.999 9)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8%,RSD 1.0%;99.13%,RSD 1.1%。结论:该研究基本阐明了甜瓜蒂中主要的四环三萜类成分,并建立了用于定量的HPLC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甜瓜瓜蒂药材中葫芦素B,葫芦素D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葫芦素B对大鼠肝内Fas及FasL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葫芦素B对Fas和FasL基因在肝内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 糖(LPS) 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ipLPS 1.4mg/kg 8h肝内Fas和FasL阳性细胞增多,16h时达高峰,以中央静脉周围及肝包膜下最明显,24h后表达降低。sc葫芦素B0.1mg/kg和0.2mg/kg可使Fas和FasL的表达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葫芦素B可抑制Fas和FasL在肝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上市后药物循证评价方法对红花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红花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同时辅助其他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纳入有关红花注射液的所有研究类型,对已发表的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红花注射液相关研究69篇。文献报告的合计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为1111例,男性568例(51%),女性543例(49%)。36篇(52%)文献详细描述了红花注射液的ADR,33篇(48%)文献仅提及或未详细描述ADR。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和循环系统的病变。原患疾病以循环系统病变为主。溶媒介质以及剂量基本符合其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大多数 ADR在首次用药后出现,出现时间5 min~5 d 不等。结论现已发表文献数据表明红花注射液未发现有严重 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苦参碱聚乳酸微球。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并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并用差热扫描分析法观察微球粒径分布。结果微球外观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3μm左右,包封率在80%以上,最佳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结论以聚乳酸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苦参碱聚乳酸微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钙(Ca-EDTMP)冻干粉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维甲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以氯屈膦酸二钠为阳性对照品,测定血清Ca、P、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和骨灰Ca、P含量,并进行病理检查。以大鼠鼠尾光热测痛仪测定大鼠鼠尾光热痛阈值;用弗氏完全佐剂致炎,测定致炎前后的足跖肿胀值。结果Ca- EDTMP冻干粉针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上显示能增加股骨骨密度,增加骨Ca、P含量,降低血清Ca、P、ALP含量。结论Ca- EDTMP冻干粉针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上有防止骨量丢失,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可作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适宜配伍浓度。方法:用10mL、20mL、25mL、30mL及35mL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与200mL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观察其在4h内微粒变化,在4h内的pH值、紫外吸收的变化。结果:20mL及以下配伍液放置4h以内。微粒符合药典规定,pH值无明显变化;25mL及以上配伍液微粒不符合药典规定。结论:20mL及以下双黄连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4h内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