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颅压致颅内小血肿扩大的形成机制、临床特点、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01-01~2003-06收治9例降颅压致颅内小血肿扩大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降颅压7例,手术减压2例。9例颅内小血肿扩大后均手术治疗。结果6例治愈,2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降颅压和颅内小血肿扩大有一定的相关性。正确认识降颅压致颅内小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把握好脱水剂的治疗原则,动态CT监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内张力性血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经颅脑CT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张力性血肿的病人共24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24例病人入院后2h内行颅脑CT检查,均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病后9~20d临床症状加重,再行脱水治疗效果不佳,复查CT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内科治疗8例,其中基本痊愈3例。余16例转至神经外科行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张力性血肿,如及时做出诊断,行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病情会迅速改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的临床、CT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 (HBS)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36例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表现、CT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  结果 急性半球脑肿胀伴颅内血肿多见于交通事故伤 ,临床多表现为外伤后持续昏迷及明显的颅高压。CT表现以中线移位程度与血肿厚度不成比例为其特点。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 33 3%。  结论 手术治疗是降低该类病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预后决定于脑肿胀程度、血肿类型、能否早期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科床旁锥颅抽吸血肿的疗效及内科治疗注意事项。方法CT定位局麻下锥颅,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抽吸血肿30例。结果30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神经内科利用血肿碎吸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床旁可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 2 9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 对 2 9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手术治疗 2 2例 ,非手术治疗 7例。随访 19例按GOS评定预后 ,良好 10例 ,中残 5例 ,重残 4例 ,死亡 8例 ,失访 2例。结论 CT复查是早期诊断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重要方法 ,及时手术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内科床旁锥颅抽吸血肿的疗效及内科治疗注意事项。方法 CT定位局麻下锥颅 ,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抽吸血肿 3 0例。结果  3 0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时间短 ,并发症少 ,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科利用血肿碎吸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 ,创伤小 ,床旁可操作 ,能缩短手术时间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33例报告林栋梁,李竹林,李广玉,谭振美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木,从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小孔钻颅碎吸术治疗133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06例,女27例;年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们使用多种方法治疗脑出血 ,认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术效果较好 ,总结如下 :1 临床材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观察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 ,且出血量 3 0ml以上 ,为手术适应证者 192例 ,男 110例 ,女 82例 ,年龄 3 0~ 76岁 ,出血量 3 0~ 90ml,基底节区出血 15 0例 ,颞叶 3 0例 ,额叶 12例。1 2 方法 全部病例分 3组。 1组 :常规治疗组 ,病人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者采用内科常规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药物治疗 ,共 80例 ;2组 :钻颅抽吸血肿治疗 ,不置引流管 ,共 5 2例 ;3组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组 ,共 60例 ,CT立体定位 ,使用…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22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122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持续植物状态生存9例,重残13例,中残20例,良好67例,术后死亡13例.死亡原因为颅内血肿量大,脑挫裂伤严重并脑水肿致脑疝,最后导致脑...  相似文献   

10.
<正>颅内静脉系统病变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也可发生脑静脉性梗死、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抗凝、脱水降颅压是治疗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传统方法。但对于颅内静脉窦狭窄(venous sinus stenosis,VSS)致颅内压增高,内科药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静脉回流障碍,治疗效果不佳。我中心近期对1例颅内VSS致严重高颅压患者  相似文献   

11.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newbor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Neonatal traumatic head injuries (NTHI) can be life-threatening and require aggressive treatment. The indications, techniques, and results of brain decompression are not well defined in the literature.Methods We studied prospectively cases of NTHI with intracranial traumatic lesions; skull fractures without underlying lesions were not included. We treated 17 cases of NTHI: 7 patients had a subdural hematoma, 3 had an extradural hematoma, and the others ha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urgical evacuation of intracranial clots was performed in 7 cases, by needle aspiration in 5 and by craniotomy in 2 patients with extradural hematomas.Results The outcome was favorable in all but one patient, who had hemophilia A, and died of rebleeding at the age of 2 months.Conclusion Surgical decompression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s due to NTHI is often unnecessary; however, it may be required in emergency because of poor clinical tolerance. Whenever possible, percutaneous needle aspir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下改良阶梯减压法结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12例各种病因导致颅内高压需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采用改良阶梯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改良阶梯减压结合去骨瓣减压术组(改良组)和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实时监测ICP,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ICP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结果312例患者中,常规组154例,改良组158例,常规组术中剪开硬脑膜后ICP值急剧下降后反弹升高并趋于稳定,改良组术中ICP平缓下降后趋于稳定。2组患者的术中脑肿胀、脑膨出、迟发对侧血肿、术后GCS评分、瞳孔变化、并发症、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P监测下改良阶梯减压法处理高颅压患者能有效控制ICP、减免术中脑膨出、减少迟发血肿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去骨瓣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瘤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1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2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病理证实,术后均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9例经抗结核保守治疗有效。11例术前未考虑结核瘤,误诊率为46%。结论 临床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多可确诊颅内结核瘤。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颅内结核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是常常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型脑挫裂伤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重型脑挫裂伤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36例。结果 经治疗1月后按GCS评定,保守治疗6例,恢复良好2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30例,恢复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严密动态观察,尽早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解除颅高压,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救治的关键;对单纯局灶性脑挫裂伤并发迟发颅内血肿者术后效果良好,对广泛性脑挫裂伤、脑肿胀或脑干伤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颅脑损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飞黄腾达这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8例,远隔型12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9例,硬膜外12例,硬膜下7例。脑室内1例;1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中有9例可见颅骨骨折;9例术后脑内血肿中有7例可见脑挫裂伤。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监测颅内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17例采用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 引流组术后IC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引流组再次开颅手术率、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原因、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9~ 2 0 0 3年收治 60例老年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结果  60例中行血肿清除术 3 0例 ,钻孔血肿腔引流 9例 ,非手术治疗 2 1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良好 10例 ,轻残 14例 ,重伤 10例 ,植物生存状态 8例 ,死亡 18例。结论 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 ,生命体征的异常波动是本病的特征 ,及时复查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 ,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指征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罗成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2):1248-1249,1253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形成原因,以提高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方法复习我科近10年来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9例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原因。结果病例远隔部位颅内血肿发生在术后5 ̄21h,7例病人血肿位于额颞部,硬膜外血肿6例,有7例血肿量超过30mL,均再次手术清除。治疗后1例痊愈,3例死亡,其余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结论远隔部位颅内血肿多发生在术后24h内,死亡率致残率高,大部分病例血肿位于额颞顶部,与颅内压急剧下降、手术体位及静脉回流受阻等有关。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术后严密监护、早期诊断是防治术后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颅内压(ICP)监测联合颅内血肿穿刺在严重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严重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YL-1型针快速颅内血肿穿刺+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组(对照组1),单纯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组(对照组2),ICP探头快速置入ICP监测+YL-1型针快速颅内血肿穿刺+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组(试验组),每组病例30例。比较3组患者开颅准备时间,各时间点ICP、GCS评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总住院时间以及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 结果3组患者的开颅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U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病例最短,对照组1次之,对照组2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1 d的IC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 d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术后6个月随访,试验组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61,P=0.001)。 结论快速ICP监测联合颅内血肿穿刺在严重HICH患者术前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ICP,缩短N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延长开颅准备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像学及手术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结果预后按GOS评分分级:良好80例(80%);差13例(13%);死亡7例(7%)。死亡7例中4例为Hunt-HessⅣ级,3例Hunt-HessⅤ级。Ⅴ级存活2例中1例植物生存,1例生活部分自理;Ⅳ级存活23例中2例植物生存,2例生活部分自理,1例完全不能自理。结论采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获得满意疗效。对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脑内血肿术前3D-CTA检查可以明确出血原因并指导急诊开颅手术;已有脑疝形成,不具备行3D-CTA或DSA检查条件者,在开颅清除血肿术中对邻近血肿可疑动脉探查,可减少动脉瘤的漏诊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