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翼腭窝颌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为颌面外科和颅底外科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外侧颞下入路对12具成人湿颅标本行双侧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颌内动脉翼腭段依其走行,可分为4型:Y型(20.8%)、T型(25.0%)、中间型(37.5%)和M型(16.7%),其分支走行变异常见;翼上颌裂下界距上牙槽后孔、眶下裂切迹和腭降动脉分别为15.5、32.0mm和24.7mm。眶下裂孔位置恒定,其至圆孔和视神经管颅口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是13.34mm和23.13mm。结论:经外侧翼腭窝手术时,可借助翼上颌裂确认颌内动脉第3段及其分支的相对位置,通过眶下裂孔辨认圆孔和视神经管,以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界面。  相似文献   

3.
翼外肌上头是仅附着于关节盘,还是大部分附着于关节盘,少数肌纤维附着于髁状突。或是大部分附着于髁状突,少数肌纤维附着于关节盘,目前尚存在争论。为此,作者对10具尸颅的20侧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了连续切片的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翼外肌上头与下头在颞颌关节前方融合并在关节的内侧形成强大的肌肉壁。在关节盘前带的外1/3处,未见翼外肌附着;在关节盘前带的中1/3处,翼外肌纤维行经关节盘的下方,附着于髁状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上部;仅于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上颌骨切开术以矫正颅面畸形时,常需分离上颌骨与翼板之间的联接,而使面中份前移。为避免术中损伤颌内动脉引起出血,作者研究了翼腭凹区的有关解剖和手术方法。翼颌联接的上方是翼腭凹,颌内动脉行经下颌骨髁状突后份绕行向内侧在翼腭凹的上方进入翼腭凹。在横过翼腭凹时分出一些终末支。如果面中部松动术发生急速出血多数是损伤颌内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翼腭凹内  相似文献   

5.
对于翼外肌与颞颌关节盘的关系,在学者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①认为翼外肌上头的上份纤维附着于关节盘和关节囊,并主要附着于其中份,翼外肌上头的下份纤维与翼外肌下头一起附着于髁状突颈部;②认为翼外肌上头不附着于关节盘;③认为翼外肌上头直接附着于关节盘和髁状突;④认为翼外肌上头仅附着于颞颌关节盘和关节囊的前缘。为何有这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
翼外肌磁共振髁突翼颌斜位图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翼外肌损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重要的原因之一。但该肌解剖部位较深,研究困难。本研究对14名成人的25侧颞下颌关节用磁共振髁突翼颌斜位影像,观察翼外肌的起止点及在闭颌,大开颌时的形态变化,并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翼外肌上头为大部分或完全止于髁状突翼肌窝;2其肌纤维走向具有一定角度而非呈水平;3其上下头均为闭颌时舒张,大开颌时收缩的同步运动。  相似文献   

7.
1961年Kamiyama报告在下颌运动中翼外肌上下束所起的作用不同,但近来Lehr等报告肌电图研究不支持这一发现。本文报告了翼外肌上下束在基本颌位的肌电活动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9名成人,男6人,女3人,牙列完整,其中2人有颞颌关节与咀嚼肌的触痛和一侧关节弹响。用一对直径0.003时的不锈钢丝电极,通过长2时的25号针头送入右侧翼外肌中。钢丝末端0.5mm不绝缘,两根丝末端前后错开1.5mm使尖端互相不接触。插入上束的方法:从口外于下颌切迹处进针,达蝶骨大翼和翼外板连接处,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垂直于髁状突横轴的颞下颌关节连续矢状组织切片,观察了30侧成人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联系。结果:翼外肌上头主要附丽于髁状突。仅见不到半数的关节盘(46.67%)有少量肌纤维附丽,且附丽范围限于关节盘的内侧1/6段。作者据此对Bell关于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的生物机械学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提出了质疑,对翼外肌上头功能亢进引起关节盘前移位的观点作了商榷,对翼外肌上头的生物机械学机制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翼外肌上头与颞颌关节的形态学联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垂于髁状突横轴的颞下颌关节连结矢庆组织切片,观察了30侧成人翼外肌人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联系。结果:翼外肌上头主要附丽于髁状突,仅见不到半数的关节盘有少量肌纤维附丽,且附丽范围限于关节盘的内侧1/6段。作者据此对Bell关于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的生物机械学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提出了质疑对翼外肌上头功能亢进引起关节盘前移位的观点作了商榷,对翼外面上头的生物机械学机制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极其罕见,作者复习的大量文献中,只发现2例,均为创伤晚期并发症。Calem报告的一例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在面部创伤后2年才诊断的。Field等最近治疗了一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2周后  相似文献   

11.
颌外动脉重要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颌外动脉的重要毗邻关系,方法:逐层解剖6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每具仅解剖一侧),观察颌外动脉与颌下腺、面前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颌下淋巴结之间的毗邻关系。结果:(1)颌外动脉位于2下腺深面者占60%,穿越腺实质者占38.3%,行走于腺体表面者占1.7%。(2)颌外动脉位于颌缘支深面者占90%,位于浅面者占5%,下颌缘支环孢或夹持颌外动脉者5%。(3)颌外动脉一面前静脉伴行者占11.7%,不  相似文献   

12.
翼外肌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翼外肌是咀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状态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颞下颌关节和下颌运动。因而近三十年来成为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国内外对该肌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机能学方面的探讨,某些形态学问题意  相似文献   

13.
颞颌关系X线影像特征及其解剖学测量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颞颌关关节X线影像特征与解剖结构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具具有稳定咬合关系的36侧颞颌关节颅骨标本分别拍摄TMJ的内,中外1/3的正矢状位片和正后前位片,采用电子测量尺分别测量其显示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及关节前,上,后间隙值,用游标卡尺测量颅骨标本的髁突内外径和内,中外,1/3的前后径;用印模料取得牙尖交错位时关节间隙厚度,测量内,中,外1/3的层面的前,中,后1/3处印模厚度(关节间隙值),将X线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颞颌关节髁突内外径,中,外1/3的前后径及中,外1/3上间隙值均有显著相关(P<0.01),而其它值则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颞颌关节后前位和中1/3正矢状位X线片有实际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测30侧尸体头颅标本。通过乙状切迹水平线和下颌骨颈部后缘的垂直线测量颌内动脉起始部到它们之间的距离。结果显示,颌内动脉起始部位于下颌骨颈部后缘垂直线内测,其距离为0.24cm±0.11cm。位于外测其距离为0.33cm±0.13cm;上下活动范围为乙状切迹水平线上0.31±0.1cm,下为0.2cm±0.01cm。颌内动脉走行于翼外肌深层浅层率分别为10%和90%。  相似文献   

15.
翼外肌下头注入硬化剂治疗颞颌关节复发性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用硬化剂注入翼外肌下头治疗颞颌关节复发性脱位(RTMJD)效果。方法:以标有长度的7号注射针头于髁突颈稍前方平行髁突横轴进行深达2.0cm~2.2cm,缓慢后退1.0cm~1.2cm,并同时注入0.6ml~0.8ml硬化剂后拔针。结果:经治疗的25例32例RTMJD平均随访3年,治愈率达94%;TMJ许勒位片显示治疗后的髁状突前伸范围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平均缩短4mm左右。结论:该方法治疗RTMJD简单方便,疗效可靠。其机制可能是硬化剂破坏了部分肌纤维,削弱了大开口时髁突所受的前拉力,缩小了髁突的前伸运动范围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7.
颞颌关节镜手术相关解剖学测量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阐明颞颌关节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作者用4具头颅8侧及10例已制备的半侧头颅解剖标本,共18侧标本,对面神经、耳颞神经和颞浅动脉脉血管神经束至耳屏后缘中点的距离,关节窝与颅中窝的最近距离,关节上腔后壁至外耳道前壁的距离,外耳道软骨的前倾角等数据进行了测量。临床上,对95例次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关节囊内外侧壁至表皮穿刺点的距离也进行了测定和记录,根据临床实际遇到的情况,及文献中报道并发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防止髁突颈部手术损伤颌内动脉提供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 解剖 30侧成人尸体头颅标本 ,通过乙状切迹水平线和髁突颈部后缘垂直线 ,观测颌内动脉起始部到该二线上、下 ,内、外的垂直距离及其走行。结果 颌内动脉起始到乙状切迹水平线上、下距离分别为 0 .31cm± 0 .1cm和 0 .2 5cm± 0 .12cm ,重叠 7例 ;到髁突颈部后缘垂直线内、外侧距离分别为 0 .2 3cm± 0 .10cm和 0 .32cm± 0 .15cm ,重叠 5例。颌内动脉走行于翼外肌浅、深层率分别位 90 %和 10 %。结论 乙状切迹水平线和髁突颈部后缘垂直线是保护颌内动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阐明颞颌关节镜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作者用4具头颅8侧及10侧已制备的半侧头颅解剖标本,共18侧标本,对面神经、耳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血管神经束至耳屏后缘中点的距离,关节窝与颅中窝的最近距离,关节上腔后壁至外耳道前壁的距离,外耳道软骨的前倾角等数据进行了测量。临床上,对95例次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关节囊内外侧壁至表皮穿刺点的距离也进行了测定和记录,根据临床实际遇到的情况,及文献中报道并发症的种类,对解剖结构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SD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翼外肌神经元投射通路的定性研究分析,揭示Vmo神经元轴突终末向翼外肌的投射通路,以确定翼外肌的开闭口作用。方法纳入8周龄SD大鼠10只,手术暴露SD大鼠左侧翼外肌,肌内注射荧光金3~5μl后,关闭并缝合伤口。术后7 d,实验动物灌注、取材、切片后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金注入翼外肌后,在三叉神经运动核内荧光金的逆行标记情况。结果在荧光金注射侧的Vmo神经元内可见大量的荧光金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这些神经元不仅分布于支配闭口肌的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背外侧部,也分布于支配开口肌的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内侧部。结论Vmo与翼外肌之间的神经元传导通路支配翼外肌,神经元既分布在背外侧部也分布在腹内侧部的核团内,推断翼外肌既在开口运动中发挥作用,又在闭口运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