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关系的超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本对1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回顾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其回声表现分为扁平斑块、软斑软,混合斑块、硬斑块。结果:40一49岁年龄组均为扁平斑块或软斑块;50一59岁组检出混合斑块;60一69岁组检出硬斑块;70岁以上组则以混合斑块、硬斑块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呈正相关。(1)动脉管壁随发病年龄的增长而呈渐近性增厚;(2)斑块的性质随发病年龄、病程的递增而由扁平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演变。单纯内膜-中层增厚及扁平软斑块可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混合斑块、硬斑块则为中、晚期表现。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入院患者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后1周内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评估颈动脉超声对ACS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156例行冠脉造影的ACS、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冠心病患者分别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病变(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与稳定型心绞痛和非冠心病组比较,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发生率高,冠脉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预测ACS敏感性68.3%,特异性85.6%,诊断符合率83.0%。结论 ACS患者颈动脉斑块多为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其颈动脉病变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一致,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ACS。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患者46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1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者)、心绞痛组21例和心肌梗死组13例。按病变累及冠状动脉的范围及程度分为:正常组12例(即对照组)、单支病变组11例和多支病变组23例(两支以上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检测其颈动脉管径、管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情况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故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析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绞痛患者8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0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测量颈总及颈内动脉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颈内动脉IMT值在0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均与多支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通过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冠脉病变之间与IMT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8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性质,比较两组管腔内径、SPV、EDV以及RI.结果 BIF、CCA、ICA斑块的发生率依次是60.4%、29.2%和10.4%;软斑、硬斑及扁平斑、溃疡斑的发生率依次是58.3%、34.4%和7.3%.两组CCA和ICA内径及SPV无显著性差异:在CCA有斑块组EDV显著低于无斑块组,而RI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在ICA两组EDV及RI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祥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是BIF,CCA,ICA;斑块性质依次为软斑,硬斑及扁平斑,溃疡斑.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导致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梦  陈阳美 《华西医学》2007,22(3):522-524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定征诊断价值及其对斑块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AD技术分析50例患者76块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及IBS标化值(IBS%值),了解不同类型斑块的声学密度情况;对比有无脑梗死患者斑块的IBS值、IBS%值及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依次为扁平斑38.11%、软斑27.63%、硬斑22.37%、溃疡斑11.84%;不同类型斑块IBS值不同:硬斑34.32±1.10dB,扁平斑表面20.12±1.07dB,软斑与扁平斑内部相同15.93±0.71dB,溃疡斑8.41±1.03dB;IBS%亦不同,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斑块IBS值及IBS%值均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的组织成分;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85.0%和24.5%,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冠心病组软斑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扁平斑和硬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与对照组比较,前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维超声方法对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双侧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并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情况将病人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显示:冠脉有病变的患者,其颈动脉IMT显著大于冠脉正常者,多支病变组IMT显著大于单支病变组及正常组(P<0.001)。提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良好的早期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评价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冠脉造影未发现血管狭窄,颈动脉未见钙化斑,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病组3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1例颈动脉存在>50%狭窄,87%发现颈动脉钙化斑,P值<0.05。钙化斑面积>3.0mm×3.0mm者,其冠脉狭窄≥2支,动脉内膜厚/腔内径>0.1,P值<0.05。Doppler检测IC/CC>0.8,P值<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测可用以预诊冠脉硬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变的颈动脉超声改变与其相关性,以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2例冠心病、18例心肌梗塞患和正常对照组20人的颈动脉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血液中血脂测定。结果 91.5%冠心病人和100%心肌梗塞病人存在血管内膜-中层(IMT)增厚,斑块和管腔狭窄等变化。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多见、以硬斑为主。血脂检查示LDL-C增高和ApoAⅠ下降。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测定血液中LDL-C和ApoAⅠ的含量,可作为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颈动脉做为体表窗口,观察心肌梗塞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程度,以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Sono CT技术检测49例心梗病人的双侧颈动脉,并与21例有可比性的健康查体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9例心梗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100%,其中软斑、硬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分别为30%、32%、19%,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为心梗的潜在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及Sono CT技术可较敏感地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二组患者的颈动脉钙化斑发生例数、钙化斑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CAIMT)均较对照组增多增大。P<0.05。尤其当冠脉存在多支病变时更为明显,P<0.01。CAIMT/D在冠心病组≥0.1,P<0.05.颈动脉超声观察钙化斑和CAIMT,是预诊冠脉病变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