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密闭微波辅助提取法(PMAE)、聚焦微波辅助提取法(FMAE)及微波辐射-溶剂回流提取法(PMIRE)三种微波辅助方法用于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差异,探讨PMAE、FMAE、PMIRE的提取过程及其微波作用的机理。方法:以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为目标物,采用HPLC法测定,通过优化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药材颗粒度、固液比等实验条件,以及计算其热力学函数来表征、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药材表面结构变化。结果:与常规的回流提取(SRE)法相比,PMAE、FMAE、PMIRE法的提取效率明显提高,其热力学函数 和 明显增大, 更小. 微波作用能使药材表面结构发生细胞破壁,强化提取过程。结论:微波辅助提取苦参生物碱提取效率均优于常规的溶剂回流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方式、作用程度、提取过程不同,提取效率有较大差异;PMAE提取时间最短;PMIRE法由于微波直接作用强,细胞破壁效果更好,提取率最高,且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苦参不同组织部位中总生物碱与五种单体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苦参不同组织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以及五种单体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苦参各组织部位中,五种单体生物碱含量总计依次为:韧皮部29.62mg/g,木质部20.90mg/g,髓部13.29mg/g,木栓层4.885mg/g;总生物碱含量依次为:韧皮部35.14mg/g,木质部33.12mg/g,髓部31.46mg/g,木栓层含量低于线性范围。结论:苦参各组织部位中五种单体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高低依次为:韧皮部>木质部>髓部>木栓层。  相似文献   

3.
苦参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地区市售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10批药材3种生物碱总量都在1.5%以上。此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苦参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考察微波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液杀菌性能的影响,得到苦参微波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对苦参中的杀菌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抑菌环法测试了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结果:在微波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45%,料液比为1∶12,提取次数为4次的条件下,苦参提取液的杀菌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中提取出苦参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效果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频率、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苦参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min、超声频率35KHz、提取1次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本实验为优化苦参中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不同年限苦参药材茎、叶、芦头、侧根、根5个部分总生物碱与5种单体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药材不同部位中5种指标性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5种指标性生物碱在不同生长年限 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有不同特点,不同部位槐果碱的含量分布叶>茎>侧根>主根>芦头,苦参碱的分布是叶>茎>芦头>侧根>主根,氧化槐果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芦头>茎>叶,槐定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叶>茎>芦头,氧化苦参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芦头>茎>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各指标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随之增加,第4年有效成分增加幅度较小,其中主根中5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依次为一年生13.58 mg·g-1,两年生20.49 mg·g-1,三年生27.74 mg·g-1,四年生31.32 mg·g-1结论: 上述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苦参以及苦参的生长年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性,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和下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的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和茎芽的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苦参高效液相含量及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苦参质量,为完善苦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购31批不同产地的苦参,应用HPLC法对其所含的4种生物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测定方法中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浓度分别在0.009 35~0.748 00mg/mL(r=0.997 9)、0.009 31~0.744 40mg/mL(r=0.997 0)、0.009 03~0.722 00mg/mL(r=0.999 7)、0.009 94~0.795 20mg/mL(r=0.999 9),31批苦参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73~0.99之间,具有5个共有峰,对其中4个峰进行了指认。结论:该方法可为苦参质量控制提供更加完善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3种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由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抗癌纯中药制剂,是由苦参、白土苓经加工提取浓缩而制成,其成分主要为苦参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部颁标准[1]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生物碱总含量;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文献报道的有薄层色谱扫描法[2 ] 、高效液相色谱法[3 ,4] 等,但未见有报道同时分离测定复方制剂中的这3种生物碱。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3种主要成分苦参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的高....  相似文献   

10.
苦参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hypersil BDS(1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氨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苦参碱在0.25~2.00μg(r=0.9997),槐定碱在0.28~2.24μg(r=0.999 5),氧化苦参碱在0.244-1.953μg(r=0.999 1),氧化槐果碱在0.262-2.096μg(r=0.999 2)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 602.6x-72.031,y=1 558.8x 17.381,y=1 755.8x 162.59,y=2 219.55x-21.11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4%,98.31%,101.28%,100.59%,RSD分别为1.248%,1.517%,1.412%,1.638%。结论该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苦参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苦参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苦参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苦参总生物碱和干膏率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媒、溶媒pH;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取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苦参总碱总量和固含物总量的总权重为考察指标,优选苦参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0.2%盐酸溶液提取3次,每次加6倍量溶媒,每次提取2 h。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苦参的工业化提取。  相似文献   

12.
愈肠宁胶囊中苦参提取物的生物碱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愈肠宁胶囊中苦参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NH2氨基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乙醇(8∶1)-3%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in· mL-1,检测波长220 nm,对10批苦参提取物进行HPLC指纹图谱检测,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2004年版”进行评价.结果:苦参提取物采用氨基柱各峰分离效果好,确定了15个共有峰,并对其中4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10批提取物的相似度均>0.9,提取物与药材指纹图谱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较好,为苦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妇舒保凝胶中黄柏、苦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固率和盐酸小檗碱、苦参碱的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水煎煮法、乙醇回流法及乙醇渗漉法对黄柏、苦参提取效率的影响;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妇舒保凝胶中黄柏、苦参的提取工艺。结果:选择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总生物碱得率约2.47%。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为妇舒保凝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苦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苦参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部,成分类别包括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木脂素、酚酸和少量的苯丙素类成分,其中已分离得到了41个生物碱和108个黄酮类化合物,但是对茎、叶、花、果等非药用部位的研究较少。对苦参地上部分开展深入化学研究有利于充分利用苦参资源。  相似文献   

15.
血管新生是一个动态的、多步骤的过程,现在已知大约70种疾病与血管新生紊乱相关。作者前期研究及文献报道均表明苦参黄酮类成分有明显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苦参黄酮抑制血管新生的药效物质,搜集现已分离鉴定的126个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组成配体数据库,选择VEGF-a,TEK,KDR等6个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靶点组成受体数据库,以DrugBank中对各靶点有抑制作用并已上市的小分子药物为参照,设定各靶点对应的已上市小分子药物最低打分为阈值,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DS2.5)软件的Lib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出打分高于阈值且排名前10%的化合物共37个。对比分析了原配体、已上市药物和苦参黄酮作用于各靶点的主要活性位点,初步揭示了苦参黄酮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为研发血管新生抑制剂类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黔产不同产区苦参根、茎、叶与经纬度、海拔、平均湿度、平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苦参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累积。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的根、茎、叶生物总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CA)法研究其生物碱累积差异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苦参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根叶茎,其中最高的是毕节市大方县的苦参根、茎、叶生物碱质量分数之和为20.45μg·g~(-1);苦参不同部位受到生态因子的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苦参根、茎、叶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的产区有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中相对湿度和年均温对叶生物碱含量影响最大,该结果可为中药苦参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管理和目标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寻找苦参优质产区及为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中药资源化学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及开发策略,以苦参种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UPLC-QTOF-MS和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了苦参成熟干燥种子中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同属近缘植物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苦参种子的潜在资源利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种子与苦豆子种子所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苦参及苦豆子种子中7种生物碱总量分别为11.203,15.506 mg·g-1。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在苦参种子中的含量较为丰富,提示苦参种子可作为获取苦参碱类生物碱的重要原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苦参种子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创新苦参资源价值,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苦参总碱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析测定苦参总碱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流室系统检测生理剪切流场下(1.5Pa)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结果用0,0.5,0.75,1,2.5,5g·L-1苦参提取物培养ECV304细胞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是0,6.97%,11.37%,29.27%,35.43%,39.26%。在生理剪切流场下,苦参总碱可显著抑制ECV304细胞的迁移(P<0.01)。结论苦参提取物抑制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苦参花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分析苦参花不同物候期中生物碱类、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期发现苦参花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山西长治产苦参花中7个生物碱类及7个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花期中都含有金雀花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N-甲基金雀花碱、苦参碱、槐果碱7种生物碱,各碱总和为花蕾1.47%、半开花1.34%、盛开花1.17%、败花1.01%,其中主要生物碱为N-甲基金雀花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约占总生物碱量的83%;所测定的芦丁、木犀草素、槲皮素、异槲皮苷、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酮、苦参醇7种黄酮类成分,各黄酮总和花蕾495.2μg·g-1、半开花313.7μg·g-1、败花224.2μg·g-1、盛开花193.0μg·g-1,其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相对较高,约占所测总黄酮量的89%~94%。结果提示苦参花所含的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是其主要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可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