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的酸反流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Barrett食管的发生与胃食管酸反流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例Barrett食管及37例反流性食管炎(Ⅱ级16例,Ⅱ、Ⅲ级21例)病人行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分别将直立位和卧位pH<4的百分时间;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分钟以上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直立位时Ⅰ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Ⅱ、Ⅲ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卧位时,无论是Ⅰ级食管炎还是Ⅱ、Ⅲ级食管炎组各指标与Barrett食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卧位酸反流在Barrett食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ICI)患者脑膜刺激征(MIS)阴性的相关因素及其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04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04例患者的MIS阴性率为15.1%(61/404)。MIS阴性率以脑实质病变组较脑膜病变组高(P<0.01);意识障碍组较清醒组高(P<0.01);有病理征组较无病理征组高(P<0.01);儿童组及老年组较青壮年组高(P<0.05);首诊时间不足2天者较2天以上者高(P<0.05);非神经科专业组较神经科专业组高(P<0.05)。结论:患者的病变部位、意识状态的不同以及有无病理征为影响ICI患者MIS检出的非常重要的相关因素;其次患者的年龄、首诊时间、专业的差异亦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浓度变化及意义。对63例脑卒中患者(脑出血组36例,脑梗死组37例)进行了血浆NPY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病后2-4天血浆NPY浓度增高明显(P<0.01)-,14-16天基本恢复正常(P>0.05)。脑出血组病情轻,中,重型患者的NPY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而脑梗死组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血浆NPY浓度变化可作为判断脑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长星 《山东医药》2003,43(10):4-6
采用Array特定蛋白分桥系统、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2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的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α—酸性糖蛋白(α—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水平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细胞浸润胃壁浆膜及肌层组显著高于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组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1或P<0.05)。提示CRP、α1—AT和α—AG在胃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胃癌某些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男性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房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我院1990年以来的尸检资料,选择年龄70岁以上,生前有房颤发作记录的69例男性患者为房颤组,临床均诊断有冠心病,其中慢性房颤32例。阵发性房颤37例;选择与房颤组年龄匹配、临床无房颤发作的60例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以及房颤组中两种不同类型房颤亚组的冠状动脉病理结果。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经病理证实的冠心病发病率为55.1%和53.3%,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2.0%和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的病变血管数量、病变程度和分布相似(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心脏重量、左室壁厚度分别为[(440.5±81.9)、(398.7±82.2)g,P<0.01;(1.42±0.34)、(1.27±0.32)cm,P<0.05]。阵发房颤组除Ⅳ级病变的血管数量17支与对照组5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与房颤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正规治疗组(Ⅰ组)、正规治疗加硝苯吡啶组(Ⅱ组)、不恰当治疗组(Ⅲ组),并对三组的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做一比较。结果Ⅰ组和Ⅱ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组(P<0.01),而Ⅰ组和Ⅱ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1),Ⅰ组和Ⅱ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Ⅰ组和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1),Ⅰ组和Ⅱ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不恰当的治疗对肺心病的危害,以及硝苯吡啶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CHF患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结果:CHF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均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Ⅰ、Ⅱ、Ⅲ级CHF组间血清睾酮和雌二醇水平依次递减,方差检验的差异具有显性(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雌醇水平显低于好转出院(P<0.05),但睾酮无显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有助于CHF发病机理的探讨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乐卡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氨氯地平作对照,观察乐卡地平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Ⅰ-Ⅱ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6例,经停用降血压药1周后,随机分成A组(23例);口服乐卡地平10mg/d;B组(23例);口服氯氯地平5mg/d,连续治疗4周,观察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乐卡地平与氨氯地平降压作用明显(P<0.05),对偶测血压,脉压有下降作用(P<0.05),两组之间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用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乐卡地平是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是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替加色罗对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的d-FD患者,随机接受替加色罗3 mg每天2次(T组,43例)或莫沙必利5 mg每天2次(M组,43例)治疗。同时选择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15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10分评定症状严重度。计算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周患者的总体FD症状、饱胀、早饱、嗳气、恶心等症状积分;并随机分别从各组中选择1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行钡条胃排空试验及饱餐试验。结果与基线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及2周时各项症状积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治疗2周时,T组患者的FD总体症状感觉积分下降值(22.9±10.0)和治疗有效率(62.8%)与M组(分别为18.7±10.4和5.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5);T组早饱症状积分下降值(24.0±12.4)和治疗有效率(76.7%)均高于M组(分别为9.6±8.1和16.3%,P值均<0.01)。饱胀、嗳气及恶心的治疗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钡条数在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正常对照组(P<O.01),治疗后两组均明显增多(P值均<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进餐最大耐受容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进餐量最大耐受容量均明显增多(P<0.05);T组治疗后的进餐最大耐受容量及治疗后进餐量增加值均显著高于M组(P<0.01)。结论替加色罗治疗d-FD有效,对改善早饱症状及增加试餐进餐量优于莫沙必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9例老年人和41例青年人AMI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患者较对照组多(P<0.01),其余危险因素比例无差别(P>0.05);老年AMI无明显诱发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曾有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者多(P<0.05-P<0.01);老年组症不典型者多,且心衰、房颤发生率高(P<0.05-P<0.01),死亡率亦高(P<0.05),而两组相比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无差别(P>0.05)老年组广泛前壁,前壁,无Q波性心肌梗死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AMI诱发因素及临床症不典型,心衰发生率及近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宜宾市肺结核对矽肺晋级和病死率影响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宜宾市矽肺患者合并肺结核后,肺结核对矽肺患者晋级率、平均晋级时间及病死率影响的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法,对宜宾市职业病诊断组1973-1998年检出的315例矽肺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处理。结果:Ⅰ期单纯矽肺与Ⅰ T比较:晋级率分别为32.1%、56.3%(P<0.01);平均晋级时间分别为5.8年、4.3年(P<0.05);病死率分别为27.5%、66.7%(P<0.01);Ⅱ期单纯硝肺与Ⅱ+T比较;晋级率分别为19.6%、41.2%(P<0.01);平均晋级时间分别为4.9年、3.4年(P<0.05);病死率分别为51.1%、54.6%(P>0.05)。结论:矽肺患者合并肺结核后,使矽肺晋级率升高、平均晋级时间缩短,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甲状腺功能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甲状腺功能用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和VitBl2,酶法测定胆固醇。结果 甲减组总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甲减组叶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甲亢组总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叶酸水平在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减组总同型半胱氨酸较甲亢组显著升高(P<0.01),甲减组胆固醇水平较甲亢组显著升高(P<0.01),甲减组叶酸水平较甲亢组显著降低(P<0.01);三组间VitBl2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甲状腺功能人群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其游离T4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对判断甲状腺功能有辅助作用,甲减思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其易思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水平对急性白血病(AL)的发生、病情变化、治疗及预后分析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初治AL、l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AL患者和l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F—Ⅰ、IGF—BP3、GH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原始细胞百分比和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结果:①治疗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IGF—Ⅰ水平均低于CR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②治疗前ANNL与ALL患者血清IGF—BP3水平均低于CR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③初治AL组、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G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IGF—Ⅰ、IGF—BP3、GH水平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病情变化、治疗及预后分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进展期胃癌在临床和病理上的差异.方法进展期胃癌128例,老年组(Ⅰ组)76例,中青年组(Ⅱ组)52例,所有患者均经内镜诊断,常规活检取样,HE染色确诊,对两组初发症状、病灶分布、肉眼分型、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发症状上腹痛Ⅰ组26例,Ⅱ组30例;上腹胀Ⅰ组12例,Ⅱ组6例;恶心呕吐Ⅰ组8例,Ⅱ组4例.胃窦癌Ⅰ组46例,Ⅱ组30例;贲门癌Ⅰ组18例,Ⅱ组6例.Borramann法肉眼分型Ⅰ型Ⅰ组18例,Ⅱ组8例;Ⅱ型Ⅰ组24例,Ⅱ组20例;Ⅲ型Ⅰ组28例,Ⅱ组20例;Ⅳ型Ⅰ组2例,Ⅱ组4例,病理类型分化腺癌Ⅰ组40例,Ⅱ组14例;低分化腺癌Ⅰ组26例,Ⅱ组24例,印戒细胞癌Ⅰ组10例,Ⅱ组14例.两组之间分化腺癌0.01≤P≤0.05有显著差异,其余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中青年与老年进展期胃癌比较,临床及病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李玉魁 《山东医药》2006,46(11):47-48
将37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观察Ⅰ组(出血坏死型,17例)、观察Ⅱ组(水肿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入院当天及综合治疗1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观察Ⅰ组、Ⅱ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观察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治疗后观察Ⅰ组PCT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均〈0.01),而观察Ⅱ组PCT水平接近正常,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提示血清PCT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细胞外间质、血管基膜成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血循环中的变化,了解他们与血管基膜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85例(男40例、女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1例、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组24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测其血清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含量,同时设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结果 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LN、ⅣC、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DR组的血清LN、ⅣC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NDR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DR组血清LN、ⅣC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DR组血清LN、ⅣC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PDR组与BDR组比较,仅LN、ⅣC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DR组与NDR组比较,仅sVCAM—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三项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分别为r=0.119,r=0.167和r=-0.210;P>0.05)。结论 血清ⅣC、LN和sVCAM—1用于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展过程,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估计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大肠癌组织中P53、K-ras及hMSH2蛋白表达。方法 以溃疡性结肠炎伴不典型增生(UD)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大肠癌(UCACRC)组织为实验组,溃疡性结肠炎(UC)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53、K-ras、hMSH2蛋白的表达状况;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组织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6个位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53蛋白过表达的阳性率在UC(1/25例)与UD(3/7例)组间,UC与UCACRC(4/8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UCACRC与SCRC(17/3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K-ras表达的阳性率在UC(4/25例)与UD(4/7例)组间,UC与UCACRC(7/8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UCACRC与SCRC(24/3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2蛋白缺失率在UC(2/25例)与UD(0/7例)组间、UD与UCACRC(4/8例)组间、UCACRC与SCRC(13/30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阳性率在UC(0/25例)与UD(3/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UD与UCACRC(2/8例)组间、UCACRC与SCRC(7/3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K-ras基因突变、MSI在UCA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一早期事件。UCACRC中MSI与hMSH2蛋白的缺失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7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P-R间期和QT离散度(QTd)变化,并与7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DCM组P-R间期(不包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和QT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1个月内心脏性猝死(SCD)者QTd较存活者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者显著增高(P<0.01)。Ⅰ度和Ⅱ度AVB者SCD发生率显著高于P-R间期正常者(P<0.05)。QTd>110ms者SCD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者。QTd>110ms同时伴Ⅰ度或Ⅱ度AVB者全部发生SCD。提示:DCM患者SCD的发生主要与QTd有关;Ⅰ度、Ⅱ度AVB是DCM患者S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瑞易宁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将97例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分为瑞易宁治疗组和格列齐持对照治疗组(80mg每日1次、80mg,每日2次)。观察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例次、空腹胰岛素等项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对照组78.1%(P<0.05);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2.8%,对照治疗组B(格列齐持80mg每日2次)21.4%(P<0.01)。提示小剂包瑞易宁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糖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好;服药简便,病人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心肌缺血(MI)时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0例EH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分为MI组(40例)和无MI组(50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EH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除夜间SDNNindex外,其余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在EH患者中MI组白天和夜间SDNNindex、白天rMSSD与无MI组无差异,其余指标MI组明显低于无MI组(P<0.05—0.01);EH患者中24h室早总数明显于对照组(P<0.05—0.01),而EH患者中MI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 Ⅲ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I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 EH患者中HRV减低,反映了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尤其在伴有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