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结肠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者由于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常引起结肠损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本病的危险因子,并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回顾我院因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肠壁血液供血不足导致的结肠缺血性肠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病临床上多有腹痛、便血、腹泻等表现。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且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病易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可在短期内完全康复,如延误诊断可导致肠壁坏死、穿孔,甚至休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腹痛不明显,而以便血为主,增加了早期确诊的困难。现收集本院近年来诊治的该类患者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37例,分析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血便,常合并有基础疾病,病变以左半结肠多见,早期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结论缺血性肠炎临床易误诊。诊断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鉴别,常误诊。我们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确诊的29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内镜下表现及转归。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结肠炎(IC)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与某些基础疾病相关的肠道缺血性疾病,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确诊的并不多见。现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内镜手术明确诊断的8例IC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9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且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或腹腔手术病史;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仅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容易误诊,结肠镜下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不建议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该病基本可诊断,及时内科治疗,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该病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44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腹痛和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有缺血性结肠炎可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14例(77.8%),男女之比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15例(83.3%),主要表现为腹痛17例(94.4%),腹泻11例(61.1%)及血便16例(88.9%),病变部位多数位于左半结肠(93.3%).结论 对于急性下腹痛伴便血的患者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判断预后及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结肠局限性缺血所致,由于对该病认识的不足,国内报道较少.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日益增加,以及辅助检查技术的进展,缺血性结肠炎发现率日益增多.现对近年来经我们诊断的14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54.8%(17/31)。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血便或腹膜刺激征的中老年人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充分运用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19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基础病、内镜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为0.58:1,且多数患者(89.47%)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便秘及腹部手术史。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0.oo%)、腹痛后便血(100.00%),多数伴有腹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94.74%),表现为黏膜纵行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黏膜下出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一过型16例,狭窄型2例,坏疽型1例。结论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如发生急性腹痛、便血等症状,均应考虑Ic的可能,及时行内镜检查,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治疗,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6例、女24例,年龄42~83岁。73.3%(22/30)既往有一项或几项基础疾病,有高血压11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27例出现腹痛,28例出现便血症状,6例出现腹泻,12例出现恶心呕吐。6例腹部CT检查显示肠管异常。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累及降结肠18例,乙状结肠24例,横结肠、降结肠6例,降结肠、乙状结肠13例;镜下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不同程度黏膜充血水肿、斑片状糜烂及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黏膜血管网消失,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黏膜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出血;当病程较长时部分可见炎性肉芽肿形成。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女性,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一过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50例I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IC患者年龄(63.14±9.83)岁,多见于50~70岁年龄段(70.0%),以女性居多(62.0%),50例中饮酒者占12.0%,吸烟者占10.0%。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92.0%)、腹痛(92.0%),有时可见腹泻(18.0%)、呕吐(18.0%)、发热(10.0%)、便秘(6.0%);多伴有高血压(34.0%)、糖尿病(20.0%)、肾囊肿(10.0%)、脑血管疾病(10.0%)等基础疾病及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激素等药物史,12例有腹部手术史,4例有结肠炎史,4例有肠息肉史;5例合并房颤,4例合并肺结核,3例合并肾上腺疾病,2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例合并风湿性心脑病,2例合并慢性肾病,1例合并肝血管瘤,1例合并白癜风,1例合并甲亢,1例合并痛风,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结肠镜下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多有充血、水肿、糜烂,树枝状血管影,也可有溃疡,附着黄白苔。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以其首次诊断为IC为起点,随访至今,共有3例复发。结论IC的症状呈多样性、非典型性,全面了解IC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结肠镜和活检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缺血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3年20例缺血性结肠炎及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性别、病程、年龄、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肠镜结果及病理特点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发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起病急,病程短,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以中青年患者为主,病程长,伴随基础疾病较少见,前者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多见,后者以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症状较多见。缺血性结肠炎肠镜下病变较少累及直肠,多出现黏膜水肿,溃疡多呈纵行,溃疡性结肠炎常累及直肠,常合并炎性假息肉,溃疡以地图状为主,病变部位呈连续性。病理上,缺血性结肠炎以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血管壁增厚多见,而炎性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较少见。结论结合年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壁血流减少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断的2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临床诊断困难,因此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IC的临床特点,提高IC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8-08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IC患者平均年龄61.8岁±12.9岁,以女性为主(70%),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降压药、他汀类等药物史, 3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肠镜下病变呈节段分布,多表现为糜烂、充血、水肿、溃疡,部分可见狭窄,病理结果以慢性炎症为主.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随访2 mo-72 mo, 1例死亡, 6例复发.结论 IC的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全面了解患者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早期结肠镜、活检检查(48 h内)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及内镜特征。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预后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