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死亡方式及尼莫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15只分为三组,即缺血再灌组、药护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后48小时取海马,石蜡包埋切片。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药护组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尼莫通。结果:在海马CA1、CA4区锥体细胞层可见反应阳性的凋亡细胞,药护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缺血组。结论:钿胞调亡是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形式,尼莫通能抑制细胞凋亡,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使用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MDAR1 NMDAR2 和细胞色素C免疫组化表达的研究,探讨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新生7 d龄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日注射30 mg/kg体重生理盐水,神经节苷脂干预组注射30 mg/kg体重的神经节苷脂,共7 d,第8 天处死一半,检测海马CA1区NMDAR1、NMDAR2 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状况,其余的第28日行迷宫试验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中NMDAR1表达明显降低(130±4 vs 153±6,P<0.01),NMDAR2表达升高(148±15 vs 113±10,P<0.01),细胞色素C表达降低(128±6 vs 153±7,P<0.01).迷宫试验显示,干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神经节苷脂可减轻缺氧缺血对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减少因缺氧缺血而导致的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实验观察8 Hz,90 dB次声作用对大鼠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Ca2 ]i)及内质网钙通道蛋白(Ryanodine receptors, RyRs)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次声作用机制及为次声卫生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个组,即对照组、次声作用1,7,14和21 d组,每组再随机分为Ca2 测定组和RyRs检测组.通过急性细胞分离、Ca2 荧光探针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脑海马细胞[Ca2 ]i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海马CA1及CA3区锥体细胞RyRs表达状态.结果: 频率8 Hz,90 dB次声分别作用2 h/d,1 d、7 d组于作用后海马细胞[Ca2 ]i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14 d组海马细胞[Ca2 ]i显著增高(P<0.01 vs all of others),21 d组明显回落,但较对照组仍然增高(P<0.05);海马CA1及CA3区锥体细胞RyRs阳性表达细胞数,1,7 d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14 d组RyRs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 vs control),21 d组RyRs阳性表达细胞数有所回升,但较对照组仍然降低(P<0.05).结论: 8 Hz,90 dB次声作用一定时间可引起海马细胞内[Ca2 ]i显著增高和海马CA1及CA3区锥体细胞RyRs表达下调.海马细胞内[Ca2 ]i异常及RyRs表达下调可能是次声引起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尼卡地平处理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尼卡地平处理组。正常组不进行手术操作 ,不进行脑缺血 ;假手术组只进行手术操作 ,不进行脑缺血 ;对照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 15min造成完全性前脑缺血模型 ;尼卡地平处理组在脑缺血前 30min给予腹腔注射尼卡地平 2mg/kg。用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来检测死亡神经元的DNA片段。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 1mm长度内正常的锥体细胞数。结果  (1)缺血再灌注后 2~ 4d ,对照组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数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 (P <0 .0 1)。 (2 )缺血再灌注后 2~ 4d ,尼卡地平处理组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数明显比对照组多 (P <0 .0 1)。 (3)尼卡地平处理组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 (P <0 .0 1)。结论 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细胞凋亡 ;尼卡地平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组(CU)、溶剂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6 h、1 d、3 d、5 d及7 d 5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以TUNEL法行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Hsp70、Hsp27基因表达产物Hsp70及Hsp27蛋白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与IR组相比,P<0.01),进一步诱导Hsp70蛋白表达并抑制Hsp27蛋白的表达(与IR组相比,P<0.01).结论: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调控热休克基因hsp70和hsp27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捷  武英 《医学争鸣》2005,26(13):1157-115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采用TUNEL和水迷宫测试观察海马区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脑缺血组大鼠再灌注后6h,海马CA1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于48~72h达高峰.乌司他丁能够使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高峰明显下调(P<0.01).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缺血组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乌司他丁组潜伏期较缺血组明显缩短.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2-脱氧葡萄糖对宫内窘迫所致胎鼠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的保护作用.方法:(1)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2)实验动物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治疗组.(3)检测胎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凋亡情况.结果:(1)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异常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异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异常细胞数量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2)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胎鼠海马回CA1区锥体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锥体细胞明显稀疏,随时间延长病变更加显著.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存活锥体细胞密度均明显增加(P<0.05).(3)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3h TUNEL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至再灌注24h阳性神经元数量达最大值.治疗组海马回CA1区典型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宫内窘迫引起胎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并与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密切相关.而2DG对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在天冬氨酸残基后进行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ystein protease cleaving after an aspresidue,caspase-3);在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大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2只,体质量(220±20)g,分为对照组(14只)、缺血组(84只)和Ac-DEVD-CHO治疗组(84只),后两组设立8、24、48、72、120、168 h 6个时相点.按Pulsinelli等的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模型,别于再灌注后上述6个时相点处死取海马组织,对照组施行麻醉及手术,但不缺血,观察72 h后活杀取海马组织,分别测定海马组织胞质(S-100)中caspase-3活性及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分析caspase-3活性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结果①海马组织胞质中caspase-3活性在对照组中为0,缺血再灌注后酶活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至120 h达最高点,168 h则有所下降;Ac-DEVD-CHO治疗后并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各时相点酶的活性(8 h P>0.05,24~120 h P<0.01,168 h P<0.05);②对照组海马中偶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8 h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加(P>0.05),24 h凋亡细胞明显增加,120 h达峰值,168 h有所减少,但24~168 h各时相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Ac-DEVD-CHO治疗后并不能完全阻止凋亡细胞的增加,但与相应时相点缺血组比较,除8 h外,显著降低了凋亡细胞的升高程度(P均<0.01).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CA1区,CA2、CA3区于48h后亦可见凋亡细胞,但数量明显少于CA1区,齿状回区仅偶见凋亡细胞;③分别以缺血组、治疗组各时相点S-100中caspase-3活性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数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二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56及0.9800).结论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Caspase-3的激活是引起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CSF对亚急性脑缺血老龄鼠认知障碍及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分析行为学认知改善与组织学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4月龄雄性SD大鼠2VO术后饲养1个月,构建2VO亚急性脑缺血老龄鼠模型。随机分组,建模后存活大鼠2VO/NS组7只,Sham/NS组8只、2VO/GCSF组7只。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后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细胞计数分析。结果 行为学认知功能评估:2VO/NS组大鼠逃逸潜伏期长于Sham/NS组(P<0.01)和2VO/GCSF组(P<0.05);2VO/NS组大鼠停留于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少于Sham/NS(P<0.01)和2VO/GCSF组(P<0.05);2VO/NS组大鼠跨越平台区域的次数少于Sham/NS(P<0.01)和2VO/GCSF组(P<0.01)。组织学图像分析:海马CA1区NeuN阳性细胞2VO/NS组少于Sham/NS组(P<0.01)和2VO/GCSF组(P<0.01);凋亡细胞2VO/NS组多于Sham/NS组(P<0.01)和2VO/GCSF组(P<0.05)。认知改善与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2VO/NS组、Sham/NS及2VO/GCSF组海马CA1区NeuN阳性细胞、凋亡细胞的数量变化分别与记忆功能呈正相关、负相关。结论 GCSF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脑缺血所致的学习记忆认知障碍。其中,促海马锥体细胞增生、抑制凋亡,是GCSF改善认知障碍的重要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 or NR)亚基NR2A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丢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三动脉阻断(3-VO)GFP转基因小鼠全脑缺血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NVP-AAM077(NVP)干预组;应用跳台试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激光共聚焦和Neurolucida软件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树突棘的变化.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发现,I/R组明显差于sham组(P<0.05),NVP干预组差于sham组和I/R组(P<0.05);I/R组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数量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1),NVP干预能进一步增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P<0.05).结论 NMDA受体亚基NR2A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树突棘丢失和脑认知功能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