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敏 《当代医学》2009,15(28):60-61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科多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均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因此对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是术后预防和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关键,总结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39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气道护理.  相似文献   

3.
<正>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常因呕吐及食物反流出现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或窒息,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多年实践,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吸入性肺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本院ICU 1997~2005年收治的141例确认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共106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中74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48 h内),余32例较晚切开(48 h以后).结果:早期切开有12例死亡(死亡率16.2%),持续植物状态生存5例,57例平均昏迷时间16 d;48 h以后切开,死亡13例(死亡率40.6%),植物状态生存5例,14例平均昏迷25 d.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5.
区学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69-169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观察总体疗效,探讨早期气管切开的积极治疗意义。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及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11例,分析构成:男性150例,女性61例;年龄16~78岁;合并胸部损伤8例;吸入性损伤20例;ICU治疗患者98例。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以上指标均较晚期切开组好。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多发伤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正> 我科自1991~1995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5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者65例,(18%),男性35例,女性30例,50岁以上占16例,6岁以下占8例。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伴有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大量分泌物和呕吐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痰堵塞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这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行气管切开术,首先可以减轻气管插管造成的喉头水肿,避免痰及分泌物的堵塞而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大脑的缺氧状态,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正确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疾病,该病病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情、甚至昏迷,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及吞咽反射,气管内分泌物多.可发生舍后坠导致呼吸道阻塞,痰液粘、不宜咳出,宜发生肺感染,为保证呼吸道通畅,早期气管切开,改善通气.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问题及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134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无肺部基础疾病或肺挫伤病史,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本组由家属或主管护士代替填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方差分析法,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34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中29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占21.6%,这29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多,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体温升高及咳黄黏痰,分别占58.6%及24.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昏迷时间及使用呼吸机等关系密切(P<0.05).结论 导致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骆秀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44-14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密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充分湿化气道,正确彻底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正确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气道护理,有利于改善缺氧及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因为意识障碍、昏迷而导致咽部反射减弱或消失,咳嗽排痰能力明显减弱,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及呕吐物误吸,致使支气管机械性梗阻,引起不同程度的肺不张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本组78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取气道综合护理措施,治愈54例,好转13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4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意识往往呈昏迷状,由于吞咽反射迟纯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不能排出,常常需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的通畅。本院1985─—1995年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103例。现就术后并发症防治及护理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9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HAP感染率显著低寸: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1);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也显著短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1);痰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能有效地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并发HA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7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35例(占83.3%)病人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9.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茵观念和无茵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周利城  张业司  袁芳 《海南医学》2012,23(24):53-55
目的探讨早期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道切开的意义。方法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采取气道湿化、气管内吸痰、减少引起气道刺激的因素等呼吸道管理措施。结果按GOS评价标准:1级(良好)9例、2级(轻残)11例、3级(重残)5例、4级(持续植物状态)13例、5级(死亡)8例。气管切开期间,无一例发生脱管或套管堵塞,18例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18/46)。46例患者气管切开前PO2、PCO2及SaO2分别为(65.2±8.7)mmHg、(56.2±7.8)mmHg和(92.3±5.1)%,气管切开后分别为(76.5±6.3)mmHg、(46.1±5.2)mmHg和(97.2±3.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时,尽早行气道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通气状况,有效降低气管切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的催醒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67例。结果本组67例重型颅脑创伤长期昏迷患者,采用积极催醒法之后,39例患者意识恢复,其中,昏迷时间在3个月内通过该法恢复意识的有33例。结论对于特重型颅脑外伤的病人实行早期气管切开,辅助呼吸,输液扩容,稳定血压,避免早期低血压,低血氧与高碳酸血症,造成脑损害。综合催醒措施对长期昏迷患者有良好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伤昏迷状态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的痰液及呕吐物流入气管内,极易造成堵塞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病人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管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我科1997年至1998年,收治重型颅脑伤2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18例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治愈15例,死亡8例。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呼吸道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呼吸道管理。病人一旦入院,首先清除口腔血凝块、呕吐物,头偏向一侧,取除义齿,张口困难及抽搐者放开口器以利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吸…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长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呼吸道,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加强了气道的管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来鹏  阮立新 《浙江医学》2010,32(4):544-54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呼吸道不畅引发低氧血症,是造成继发性颅脑损伤,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气管切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及昏迷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