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强  库丽 《中国药业》2012,21(18):35-36
目的建立测定卡马西平与茶碱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方法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XDB C18柱(1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卡马西平与茶碱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25~20μg/mL和2.5~4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和101.4%,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5%。结论该法测定卡马西平与茶碱的血药浓度准确、简便、经济,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168例癫痫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68例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药浓度在小于4μg/mL、4~12μg/mL和大于12μg/mL治疗范围内的构成比分别为22.02%,76.19%和1.79%。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卡马西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延琪  欧阳宇  庄锦英 《今日药学》2012,22(12):748-749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用药疗效,为卡马西平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80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在280例患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低于4μg/ml占30.71%,4~12μg/ml的占62.50%,血药浓度大于12μg/ml占6.79%,有效率分别为33.72%、61.71%、84.21%。结论密切监测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疗效,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15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15例次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15例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低于4μg/ml占22.6%,4~12μg/ml占73.9%,超过12μg/ml占3.5%。出现中毒反应的有6例,占5.2%。结论卡马西平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在临床中应加强治疗药物的监测,实施个体用药。  相似文献   

5.
李旭梅  涂厉标 《海峡药学》2011,23(5):248-250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合并用药的情况。结果 151例次患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低于4μg.mL-1占23.18%,4~12μg.mL-1的占74.17%,,血药浓度大于12μg.mL-1占2.65%。其中出现中毒反应的占12.58%。结论对长期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48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间248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疗效、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维持4~12μg/mL,其中152例有效(90.5%);对于不同年龄组的患者,血药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的患者,女性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男性。结论卡马西平受年龄、性别、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个体化使用卡马西平,并监测血药浓度,使卡马西平得到更安全、合理、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方法:选用醋酸乙酯为萃取溶剂,采用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C18柱(4.6mm×150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μg/mL和1~5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和99.6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标准曲线相关性良好。结论:该法简便、经济,结果准确,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方法色谱柱为C18(3.9mm ×150mm,5μm);柱温:室温;三唑仑为内标物,甲醇-水(55∶45,v/v)为流动相,流速度1.0mL· min -1,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卡马西平在0.484~19.36μg· mL -1之间线性良好,r=0.9996。结论本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7例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并分析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合理使用卡马西平。方法使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及影响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例应用卡马西平患者,共测定12次血药浓度,其中6例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其余6例低于有效血药浓度4 mg/L。结论临床使用卡马西平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疗效,保证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茶碱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Promo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05 nm,流速0.7 mL/min,柱温25℃。结果该色谱条件下,茶碱、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分离良好,血药浓度线性范围茶碱为0.30~180.00μg/mL(r=0.999 7),苯巴比妥为0.42~169.60μg/mL(r=0.999 9),苯妥英钠为0.40~170.00μg/mL(r=0.999 2),卡马西平为0.20~140.00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7.3%,98.0%,103.1%,99.3%,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4种药物互不干扰,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546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促进丙戊酸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546例年龄为3个月~87岁的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797例次稳态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2例次(51.6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μg/mL)内,64例次(8.03%)高于100μg/mL,321例次(40.28%)低于50μg/mL;不同年龄段的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范围无明显差异;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后有63.37%的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明显高于普通片(50.29%);合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时,可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且三者联合服用时更明显,而合用妥泰、R-氨酪酸、氯硝安定时,血药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3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3种常用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对口服丙戊酸钠176例、卡马西平72例、苯妥英钠29例的癫痫患者血中药物谷浓度进行监测(277例次),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服丙戊酸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98例,有效控制率为89.80%;口服卡马西平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49倒,有效控制率为95.92%;口服苯妥英钠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6例,有效控制率为66.67%。结论监测癫痫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体内的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EMIT)测定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并用SPSS16.0软件对113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年龄、性别、合并用药等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24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4μg/ml2例,病情完全控制;4-12μg/ml19例,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有效)为78.95%;〉12μg/ml3例,总有效率为66.67%。74例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50μg/ml24例,总有效率为79.17%;50-100μg/ml43例,总有效率为81.40%;〉100μg/ml7例,总有效率为71.43%。联合卡马西平用药的13例,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的百分率为61.54%;联合丙戊酸用药的12例,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范围的百分率为16.67%。年龄、性别、合并用药等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及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仅凭借所监测的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是片面的。在临床治疗中有效血药浓度只能作为一重要参考指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期用最小给药剂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体内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1 49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 234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50μg.mL-1的占30.31%,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4.53%;在50~100μg.mL-1的占57.62%,有效率为89.17%;>100μg.mL-1的占9.48%,有效率为76.92%;183例次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中,血药浓度<4μg.mL-1的占15.30%,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6.43%;在4~12μg.mL-1的占81.97%,有效率为66.67%;>12μg.mL-1占2.73%,有效率为100%;73例次联合用药中,只有22例次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弋矾山医院2007年~2011年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55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的89侧/次中,70例/次(78.65%)位于4-12μg·mL^-1,18,例/次(20.23%)〈4μg·mL^-1,1例/次(1.12%)〉12μg·mL^-1;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性别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年龄、联合用药对血药浓度影响显著(P〈0.05)。结论:加强和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探讨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与癫痫控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联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在115例癫痫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有74例(64.35%);低于50μg·mL~(-1)有31例(26.95%);高于100μg·mL~(-1)有10例(8.70%),丙戊酸钠有效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内抗癫痫的效果优于不足此质量浓度抗癫痫的效果,但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此范围,其不良反应亦增加。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从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7.
409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丙戊酸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40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9例次中,丙戊酸血药浓度〈50μg·mL-1的占39.85%,50~100μg·mL-1的占52.32%,〉100μg·mL-1的占7.82%。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4.78%;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86.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应根据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