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腋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大学生中腋臭的患病情况和腋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是否式多重选择式问卷法。结果:皖南医学院学生腋臭患病率6.41%,腋臭会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他们的社交活动、日常行为有负面影响。结论:腋臭会给大学生心理状态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应在大学生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王春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6):14-17
目的探讨军训对不同性别及认知风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某大学的168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和评定,采用镶嵌图形测验(EFT)对其认知风格进行测评,对比军训前后不同性别及认知风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军训前被试的SCL-90得分为31.40±24.32,高于军训后被试的(28.20±28.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0,P0.05)。场独立性组被试军训前SCL-90得分高于军训后得分,而场依存性组被试军训前SCL-90得分低于军训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训后,场依存性组男性被试及场独立性组女性被试的SCL-90得分高于本组军训前得分,场依存性组女性被试及场独立性组男性被试的SCL-90得分低于本组军训前得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训后,所有被试在SCL-90的躯体化因子上得分差值均高于15。讨论军训对不同性别及认知风格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高校可根据新生的心理状况在军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步提高,让高校军训以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进行,巩固高校的军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深化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心理体验有愉快感的人数高达93%。经t检验,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均P<0.01)。体育锻炼对宝鸡文理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结论该学校应加强体育教育工作,建议宝鸡文理学院应深化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个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MMH)、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15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比心理正常组P、N分高,E、L分低,显示其精神质倾向、情绪不稳定及个性内倾;(2)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组其个性特征有所不同,神经症倾向比神经症症状组N高E低;(3)神经症不同病种组EPQ分值都显示N高E低,焦虑症组P分升高及N高E低明显;(4)恐怖症、焦虑症组个性以内向为多,强迫症组以中间型居多。结论: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矫正不良个性是预防神经症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的集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交朋友小组”的方法对63名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训练。结果:训练后人际关系积极评价显著提高,SCL-90各因子分显著下降。结论: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在特殊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方便抽取的福州市1 297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7%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3次,27.8%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30 min,55.4%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中度,只有16.6%的大学生一直坚持规律性的锻炼。大学生焦虑检出率为2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6.4%,2.3%,1.2%;抑郁检出率为24.7%,其中轻、中、中重及重度检出率分别为18.0%,4.4%,1.2%,1.1%。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次没有开始规律性锻炼的意愿(OR=3.36)、目前不锻炼,但打算在未来2个月内开始规律性锻炼(OR=4.07)或偶尔锻炼的(OR=2.65)易产生轻度焦虑情绪(P值均<0.05);大学生目前不锻炼且在未来2个月内也没有开... 相似文献
12.
了解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湖北省某高校学习心理健康必修课的408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216名作为体验组接受体验式教学方法,理论组192人接受传统讲授教学;同时设置未上心理健康课程的12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进行调查.结果 在开始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之前,体验组、理论组、对照组三组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后,对照组各指标得分前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理论组在SAQ总分和自我接纳维度上后测得分(分别为42.26±5.65,23.03±3.65)均显著高于前测(分别为36.38±4.21,17.66±3.97)(P值均<0.05);体验组在所有测量指标上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6.781,15.389,16.850,4.864,P值均<0.05).结论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对于知识讲授的传统教学,体验式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品质提高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大学生精力旺盛、热爱体育运动,由此引发的运动损伤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2].有报道认为,师范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损伤率高达77.63%,主要原因是师范院校设有体育专业,体育课是该专业的主修课程,运动项目多、运动量较大,易造成损伤的发生[3].轻者妨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重则危及生命.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浙江师范大学医院于2004年6月对体育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其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6人)与观察组(67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手机使用时间、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抑制冲突效应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37.11±5.0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5±6.33)分;观察组手机使用时间(2.72±0.71)h,低于对照组的(3.37±0.55)h;观察组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88.79±5.66)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76.63±3.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4±4.79)分、(71.75±4.55)分;观察组抑制冲突效应量(40.35±10.22)ms,低于对照组的(45.14±5.6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7、-0.453,P<0.01),与冲突抑制效应量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手机依赖直接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可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及心理韧性,改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另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男生在对人焦虑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量表上变化明显。结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并探讨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和抑郁的关联强度,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8年6—7月在安徽省和江西省2所高校随机整群抽取4 624名大学生,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nestionnaire,IPAQ)《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与身体健康和抑郁的关联。结果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好、中、差的检出率分别为64.5%,31.6%和3.9%,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4.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与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0.78,95%CI=0.66~...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心身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观察大学生自入学至毕业4年内生活事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群体分层抽样法,共抽取受试样本800人,实际有效样本688人;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袁(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于大学生入学体检、入学6个月和毕业前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毕业前学生心身障碍的检出率(15%)高于入学时(8%)。且随校龄增加而递增,并以毕业前分值最高从入学6个月开始,大学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动用频率逐步增高。毕业前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其它时段,并以家庭问题为主,而入学时则以社交问题为多。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以毕业前心身障碍的检出率最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主要与其个性、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数量、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订大学生运动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某高校基线调查中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男女学生24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60名)和对照组(80名).干预前后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肺活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以及肺活量指数,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BMI、心率、收缩压、肺活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L-90量表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4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生源、干预前每周运动次数为1次、经常感冒以及表示不畏惧运动是达成较好干预效果的保护因素(OR值均>1.0).干预组中表示无法继续坚持运动的原因主要是运动的种类不喜欢(51名,60.71%)、讨厌在运动场上不如别人的感觉(46名,54.72%)、没有时间(31名,36.90%).结论 短期运动干预对缺乏运动的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应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从增加运动乐趣角度提升运动干预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运动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