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 ,以冠状动脉受累最为严重 ,其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感染及异常免疫反应有关。本文旨在探讨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及其对扩张冠状动脉恢复的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 5 8例。所有患儿均持续高热 5~ 7d ,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 ,血沉明显增快 ,C反应蛋白阳性。随机选择 2 8例为观察组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0个月 ,最大8岁 6个月 ,平均 3岁 8个月。另 30例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中N端脑钠肽(BNP)急性期、恢复期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个月~7岁2个月,与同期住院感染患儿35例对照,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7个月~6岁2个月,患儿入院当天及3~4周后复查BNP,与感染患儿对照.结果:川崎病患儿血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者更高,恢复期后BNP降低.结论:提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BNP增高,冠状动脉扩张者BNP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分析 5 0例川崎病患儿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我院于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川崎病患儿 72例 ,资料完整并符合 1 994年日本 MCLS研究委员会提出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者5 0例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 7个月~ 7岁 6月。所有患儿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发现冠状动脉损伤 1 3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冠状动脉瘤 5例 ,均排外了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1 .2 方法  5 0例患儿入院诊断明确后静脉取血2 ml检测血浆 D二聚体 ,…  相似文献   

4.
何炯红  杨龙  李子兵  徐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94-1095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不同病程阶段冠状动脉病变及其演变情况。方法43例川崎病患儿,年龄4个月-7.5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男30例,女13例,男:女=2.31。分别于发病3d-7d(平均5.3d)和20d-28d(平均17.4d)行两次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探查;第2次检查冠状动脉有病变者中16例于发病后80d-117d(平均96.6d)做第3次检查。结果第1次检查冠脉病变(冠脉扩张)者3例(6.98%)。最早病变检出为发病第5天。第2次检查冠状动脉扩张15例(34.88%),冠状动脉瘤5例(11.63%),其中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2.32%),二者合计20例(46.51%);单纯左冠状动脉受累8例(40%),单纯右冠状动脉受累7例(35%),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5例(25%)。第3次检查16例就诊者中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各2例(合计为2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安全、简便地实时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转归,是监测该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及早期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儿科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7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KD中典型43例,不典型28例.男41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9个月至13岁,<1岁3例,~3岁38例,~5岁17例,>5岁13例.平均发病年龄3岁9个月.早期误诊22例.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均为冠脉扩张.结论 典型KD早期易诊断,预后好,不易发生冠脉损害.不典型KD早期易误诊,易发生冠脉损害.KD发病10 d内用丙种球蛋白(1 g/kg)单次给药效果好,大部分患儿24 h内热退.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是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 ,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由于此病临床表现多样 ,又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疾病早期易误诊 ,因此 ,早期诊断对川崎病患儿的治疗及防治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0例川崎病为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2月住院患者 ,男 5 5例 ,女 2 5例 ,男∶女 =2 .2∶1,发病年龄 :2个月~ 10岁 ,其中 <1岁 2 4例 (30 .0 % ) ,1~岁 2 7例(33.75 % ) ,2~岁 6例 (7.5 % ) ,3~岁 10例 (12 .5 % ) ,4~岁 4例 (5 .0 % ) ,5~岁 2例 (2 .5 % ) ,>6岁 7例 (8.75 % )。诊断标准依据 1984年…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检测急性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表达,以探讨其与KD发病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住院急性KD患儿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0月至3岁9月,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诊断标准。对照组健康儿童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5岁。 2 方法 ①标本采集和制备:健康儿童和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阿斯匹林50mg/kg.d,热  相似文献   

8.
王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36-136
2004~2007年收治川崎病(CAA)患儿38例,男23例,女15例,8个月~3岁30例(79%),3~5岁8例(21%),均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由于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而日益受到重视。我科于1995~2004年共收治川崎病25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男与女之比为2.57∶1。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1岁; ̄3岁16例,  相似文献   

10.
薛媛 《重庆医学》2003,32(4):463-464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是小儿后天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等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原因。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我科共收治 12例川崎病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住院病人 ,全部患儿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诊断标准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1~ 12岁 ,其中 1~ 4岁 7例 ,>4岁 5例。1 2 临床…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2008年3月收治川崎病65例,男38例,女27例,男女比例1.41:1;发病年龄7个月~6岁零2个月,其中0~1岁38例(58.5%),1-3岁24例,3岁以上3例。表现为典型川崎病47例,不典型川崎病18例,复发4次1例,对丙种球蛋白耐药3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用CDFI观察了11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旨在探讨应用CDFI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在11例患儿中发现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瘤7例,冠状动脉扩张3例,且随受损程度的轻重,心脏功能亦发生相应改变。结果表明:CDFI能早期提供心脏及冠状动脉的改变情况,且能监测心功能,便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和降低川崎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对于本病的随访、疗效评定及预后估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2.4岁,患儿均有高热及皮肤粘…  相似文献   

13.
<正>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川崎病患儿50例,临床诊断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个月至7岁,平均1.8岁。入院病程1428d。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1.9岁。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1.7岁。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出疹性小儿疾病,以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4个月~6岁,中位年龄3.6岁.  相似文献   

15.
陶玉  徐酉华 《华夏医学》2000,13(6):750-751
近年报道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IVIG)可迅速控制川崎病急性期症状 ,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我院患儿采用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 (ASP)治疗 99例川崎病 ,获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12 0例住院川崎病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IVIG组 99例 ,男 6 9例 ,女 30例 ,年龄3月至 6 .5岁 ;对照组 2 1例 ,男 11例 ,女 10例 ,年龄 10月至 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6版 ,1998年 )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开始治疗时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1.2 治疗方法 患…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 ,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完善以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使川崎病的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儿的预后有了很大改观。为了更好地从临床上诊断治疗川崎病 ,了解其预后 ,特别是有冠状动脉损害者的长期预后 ,现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 2 6 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川崎病患儿 2 6 5例 ,于 1989年 4月至 1999年 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其中男 16 0例 ,女 10 5例 ,男女比例为1.5 7∶ 1;年龄 2月至 8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临床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及产生冠状动脉损害的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及精氨酸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方法治疗.结果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中有9例男患儿,6例女患儿,男女比例1.5:1.发病患儿年龄在6个月~8岁之间,平均(4.2±0.6)岁,有12例患儿不足4岁,占80%,1例患儿治疗后复发,没有死亡病例.主要症状表现为首发症状起病是某种特殊症状,与诊断标准第5条不符,只与2~4条相符,但与患儿血培养及血清等检查结果相结合,将其它发热性疾病排除再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的结果相结合进行诊断.其中只有1例患儿具备2条,占6.7%(1/15);6例患儿具备3条,占40%(6/15);8例患儿具备4条,占53.3%(8/15).结论 延迟诊治不典型川崎病将增大产生冠状动脉瘤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临床中应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提高重视,以利于早期诊治,进而使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存在潮红色卡疤,发热,同时伴随川崎病面容,潮红的肛周及手指脱皮,不足2岁男孩阴囊疼痛硬肿且潮红,增高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比较明显,进行性血小板增高等症状的患儿应注意不典型川崎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国儿童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早期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壁全层炎性病变[1 ,2 ]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该期冠状动脉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 ,伴有管腔轻度增宽。现将 1 2例川崎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之间 ,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 1 2例 ,男 1 0例 ,女 2例 ,年龄 8个月至 6岁 ,其中 2岁以内 1 0例 ,4岁 1例 ,6岁 1例 ,平均 2 5岁。1 2 方法 使用美国ATLHDI30 0 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宽频探头P4~ …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 (idiopathichypercalciuria ,IH)是小儿血尿的常见病因 ,占单纯性血尿的 2 8%~ 35 % ,为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 ,特对我院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 18例IH患儿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 ,男 8例 ,女10例。年龄最小 1岁 3个月 ,最大 12岁 ,平均 (5 .8± 2 .3)岁。病程 0 .2~ 18.0个月 ,平均 (2 .7± 1.2 )个月。临床表现 :18例均有血尿 ,其中肉眼血尿 4例 ,伴腹痛 2例 ,伴尿频、尿痛 2例 ;镜下血尿 14例 ,伴尿中有白细胞 3例 ;伴腹痛 1例 ,伴腰痛 1例。临床分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D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患儿心肌缺血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川崎病患儿2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9例)、恢复期(3例)3组;又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18例)、非冠状动脉扩张(9例)2组,正常儿童(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ATP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及超声检查,阳性患儿大部分在6个月或冠状动脉扩张消失后复查,并与临床转归相比对.结果 对照组均为阴性,15例患儿心肌显像阳性,急性期9例,亚急性期5例,恢复期1例;扩张组12例阳性(66.7%),非扩张组3例阳性(33.3%).复查结果:15例患儿中13例获得随访,其中7例恢复正常,5例明显改善,1例无改善.结论 ATP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观地显示川崎病患儿心肌缺血,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