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和心房基质重构的相关关系。方法 入选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例,其中窦性心律者12例,慢性心房颤动者(房颤时程≥6月)13例。术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有关资料,于手术时取左右心房侧壁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用VG染色法对总胶原容量分数(CVF)半定量分析;RT-PCR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改变。结果 与窦性心律者比较心房颤动组左房内径显著扩大(均P<0.01);心房肌组织醛固酮[右房:(310.3±69.6) vs (154.5±35.8)pg/g,左房:(334.2±76.6) vs (166.5±38.6)pg/g,均P<0.01]、Ⅰ型胶原mRNA表达[右房:(1.95±0.22) vs (0.71±0.11),左房:(2.05±0.28) vs (0.74±0.16),均P<0.01]和CVF[右房:(13.0±1.9)% vs (6.5±1.1)%,左房:(14.1±1.7)% vs (6.7±1.2)%,均P<0.01]均明显增加;Ⅲ型胶原mRNA表达在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间无差异;上述指标在左、右心房之间无差异。Ⅰ型胶原mRNA与左心房直径(r=0.885,P<0.01)、CVF和左心房直径(r=0.845,P<0.01)均显著正相关;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814,P<0.01)和CVF(r=0.885,P<0.01)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可能在心房颤动心房基质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房颤动犬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快速起搏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和Ca^2+超载对MMP-9激活的影响。方法 14只犬随机分为房颤组(n=8)和对照组(n=6),右心房快速起搏(350~450次/min)8周建立房颤动物模型。取左心房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和TIM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采用Masson染色测定心房肌组织胶原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同时还测定心房肌组织Ca^2+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Ca^2+浓度和左心房内径增加(P〈0.05);房颤组左心房心肌组织MMP-9 mRNA表达升高45%(P〈0.01),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加19.5%(P〈0.001);TIMP-1 mRNA表达增加46.67%(P〈0.01),TIMP-1蛋白质水平表达下调8.33%(P〈0.01);MMP-9 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Ca^2+浓度和心肌胶原含量正相关(P〈0.05);TIMP-1 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心肌胶原含量和MMP-9 mRNA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MMP-9/TIMP-1平衡失调可能是慢性房颤心房肌细胞外基质重构和心房扩大的重要分子机制,细胞内Ca^2+超载可能是MMPs的重要激活途径。  相似文献   

3.
薛邦德  周华富  何巍  张兴华  杨涛 《内科》2008,3(3):332-33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42例为房颤组;风湿性心瓣膜病窦性心律18例为对照组。上述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留取相关临床资料。于手术时取左心耳心肌标本,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检测心房肌组织纤维化程度;RT—PCR方法检测心房肌组织MMP-2和TIMP-2的mRNA水平。结果(1)房颤组患者心房肌组织纤维化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与左房内径(r=0.78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二尖瓣口面积(r=-0.886,P〈0.05)呈负相关;(2)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心房肌组织MMP-2mRNA表达量增高(P〈0.05);TIMP-2mRNA表达量降低(P〈0.05)。(3)MMP-2和TIMP-2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p=-0.766,P〈0.001)。MMP-2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耳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rp=0.919,P〈0.001)呈显著正相关;TIMP-2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耳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rp=-0.883,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房组织MMP-2和TIMP-2的基因表达改变,尤其是MMP-2/TIMP-2表达的失衡,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房扩大及房颤发生与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41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29例,窦性心律1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用V—G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房颤患者均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20例,转为房颤9例;房颤复发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均明显大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P〈0.05)。提示心房纤维化程度可能是影响风心病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Ⅰ型胶原和白细胞介素-1β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W  Ke D  Xu CX  Deng YL  Chen L  Zhang JC  Lin YZ  Hu XZ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0):807-810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和IL-1β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75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IL-1β的mRNA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Ⅰ型胶原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P〈0.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IL-1β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β的mRNA水平与Ⅰ型胶原的mRNA水平(r=0.295,P=0.011)、左心房内径(r=0.385,P=0.001)、房颤持续时间(r=0.326,P=0.004)呈正相关。结论心房组织中IL-1β mRNA转录水平的上调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导致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微小RNA(microRNA)-21及其调控的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2例,慢性房颤组14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蛋白水平及分布。用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结果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icroRNA-21及MMP-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microRNA-21:房颤组(2.23±0.31)与窦性心律组(0.94±0.24),P〈0.01;MMP-2:房颤组(0.93±0.04)与窦性心律组(0.87±0.05),P〈0.01]。microRNA-21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29,P〈0.05)。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房颤组(14.1%±0.01%)与窦性心律组(8.3%±0.01%),P〈0.01]。MMP-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71,P〈0.05),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增高及正向上调MMP-2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造成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statin)及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calpain1、calpain2、calpastatin及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电镜观察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LVDCCa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与calpainl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而calpain2和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calpain1和LVDCCalc的转录水平调控失衡,提示calpain1激活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和通道蛋白水平,与房颤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CN)各亚型及其调控因子环腺苷酸(cAMP)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肌超极化激活电流(If)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心外科心脏瓣膜病需开胸换瓣的病人45例,分为两组,其中房颤者27例,窦性心律者18例,术中取左心房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HCN1、HCN2、HCN4、cAMP的mRNA的含量。结果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患者心房肌HCN2、14CN4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HCN1、cAMP的mRNA表达水平在房颤组患者中亦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N2的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41,P=0.002)。结论心房肌HCN2、HCN4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房肌If电流改变的重要分子基础,通过If的改变进一步参与心房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肌电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2例(窦律组)和房颤患者16例(房颤组)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l)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肌浆网Ca^2+-ATP酶、兰尼碱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均〈0.01),三磷峻肌醇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卜调(P〈0.05);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l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且与LVDCCalC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calpainl转录水平调控失衡可能是心房肌电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2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醛固酮合成酶 (CYP11B2 )的mRNA表达情况。方法  38例因心脏疾患住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7岁 ,平均 (5 1.92± 14 .0 0 )岁。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 3组 :窦性心律组 (SR组 ) ,11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pAF组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6个月 ) ,13例 ;慢性心房颤动组 (cAF组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6个月 ,14例。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CYP11B2mRNA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R组和 pAF组相比 ,cAF组患者左心房直径明显增大 (分别增大 78.8%和 37.5 % ,P <0 .0 1) ,CYP11B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分别升高 81%和 11.8% ,P <0 .0 5~ 0 .0 1) ,并与左心房直径变化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r =0 .82 7)。cA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SR组 (P <0 .0 5 )。结论 组织醛固酮增加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发生的介导 ,该作用很可能通过促进心房结构重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研究显示,醛固酮与心房颤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述了醛固酮与心房颤动的关系,醛固酮影响心房颤动的机制及相关的临床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山羊模型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液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方法:18只成年山羊,体重相仿,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A组)6只,Af模型组(B组)6只,Af模型复律组(C组)6只,3组均行开胸手术,左心耳缝入起搏电极,A组不起搏,B、C组持续快速心房起搏3个月形成Af模型,3个月后处死A、B组山羊,取左、右心房肌组织冻存,C组停止起搏,予心律平静脉注射或加用直流电复律,维持窦性心律3个月,之后处死C组山羊,取左、右心房肌组织冻存,用ELISA法测定各组心肌标本中醛固酮水平.C组在Af前、Af后3个月、复律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各留取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醛固酮水平.结果:C组心肌组织醛固酮水平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房肌组织醛固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复律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醛固酮水平呈递减变化.结论:Af恢复窦性心律后血液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醛固酮(Aid)及心房间质蕈构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18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喂食)、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1 mg·1kg-1·d-1)、螺内酯组(螺内酯10mg·kg-1·d-1).均置入起搏器并持续起搏8周.动态检测左心房的形态功能和血浆Ald水平,记录停止起搏后维持房颤的例数及持续的时间,处死动物后检测心房组织Ald水平及心房肌纤维化的情况.结果 起搏前三组间血浆Al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搏4周及8周后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搏后4周及8周显著高于起搏前(P<0.05),而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起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4周及8周后,对照组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较起搏前明显增大,而左房射血分数(LAEF)较起搏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起搏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减小,而LAEF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停止起搏后维持房颤犬明显减少,平均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左右心房肌胶原体积分数值明显高于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P<0.05),而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房颤发生发展中,血浆及心房肌Ald水平升高,心房肌纤维化加重,左房内径及容积会逐渐增大而收缩功能降低;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可抑制Ald水平升高及心房肌纤维化加重、改善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且二者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 (Af)患者电复律后对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患有持续性Af的 31例患者实施心脏直流电复律 ,分别于复律前 2h和复律后 4 8h测定血醛固酮及肾素水平。结果 :31例患者中的 2 9例 (94 % )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复律成功患者血醛固酮水平从 (346± 73) pmol/L显著下降到 (171± 36 )pmol/L(P <0 .0 5 ) ,且醛固酮 /肾素比值显著减小 (P <0 .0 5 )。结论 :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血醛固酮水平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42例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37-80(63.02±10.66)岁。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SR组)1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AF组)15例,慢性心房颤动组(cAF组)13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结果cAF组患者平均左心房直径与SR组和pAF、组相比明显增大(分别增大45.3%和31.8%,P<.01),而且cAF组患者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与SR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升高83.3%、61.7%、34.2%,P<0.01-0.02)。三组患者左心房直径与其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0.01)。结论心房颤动时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Ald的激活。RAS和Ald可能参与了心房结构重构的发生。Ald的作用靶点可能主要是心房间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与胶原合成的血清学标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慢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50例窦性心律患者(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醛固酮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Ⅰ型CP)及Ⅲ型胶原前多肽(Ⅲ型NP)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清Ⅰ型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伴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Ⅰ型CP水平更高(P<0.01),并且血清Ⅰ型CP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两组受试者中血清Ⅲ型NP水平无显著差别。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增高(P<0.01),伴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醛固酮水平更高。血清醛固酮水平与左房内径及血清Ⅰ型C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慢性房颤患者血清醛固酮升高,并与血清Ⅰ型C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过高的醛固酮水平可能参与心房纤维化形成及房颤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阵发性AF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螺内酯20 mg/d,对照组(48例)不予螺内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螺内酯12个月后Al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5.30 ng/dl vs 7.70 ng/dl,P<0.01),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明显减少,左房内径、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均减小,左房射血分数增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抑制阵发性AF患者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之前醛固酮的血清浓度变化.方法 选择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无房颤患者243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后均行心脏超声、Holter和血生化检查.随访结束后根据随访结果 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结果 随访28±5个月,224例完成随访,其中有47例记录到房颤.房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