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 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 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聋的听力学特点,探讨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热休克蛋白7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耳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自身免疫性聋14例28耳,其它感音神经性聋8例16耳,正常对照6例12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的热休克蛋白70抗体,并分别作临床听力学检查。结果自身免疫性耳聋者纯音听力图多数为平坦型,TEOAE和/或DPOAE未引出,听性脑干反应多数正常,轻、中度耳聋者可引出镫骨肌声发射,该组8例(57.1%)热休克蛋白70抗体阳性。其它感音神经性聋者纯音听力图多数为高频减退型和平坦型,TEOAE和DPOAE未引出,重度耳聋者ABR未引出,轻、中度耳聋者可引出镫骨肌声发射,1例(12.5%)热休克蛋白70抗体阳性。正常对照组1例(16.7%)热休克蛋白70抗体阳性。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耳聋诊断有参考价值,对该病的确诊还应结合临床听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危新生儿TEOAE和AABR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运用TEOAE和AABR对NICU住院的17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疑患儿通过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uditoryeventrelatedpotential,40Hz-AERP)进行确诊。结果已确诊的听力损伤患儿7例(8耳)中,TEOAE和AABR均未通过2耳,TEOAE通过AABR未通过4耳,AABR通过TEOAE未通过2耳。结论TEOAE和AABR联合运用于高危新生儿,更有利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NICU高危新生儿200例(400耳),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筛查,根据TEOAE初次筛查结果通过与否,分为双耳TEOAE初筛均未通过组(A组)和双耳TEOAE初筛均通过组(B组),共2组,每组100例(200耳),其中3个月时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6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A组:3个月时TEOAE未通过12例(22耳),AABR未通过2例(2耳),联合筛查未通过22例。6月龄时确诊1例(2耳)分泌性中耳炎,该两耳均为3次TEOAE筛查未通过、AABR筛查通过者,本组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现患率为1.7%(2/120);B组:3个月时TEOAE未通过2例(2耳),AABR未通过5例(5耳),联合筛查未通过5例(5耳)。6月龄时确诊2例(2耳)诊断为蜗后性耳聋,该两耳均为3次AABR筛查未通过、TEOAE筛查通过者,本组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现患率为1.4%(2/146),每组在定期复筛时均有部分失诊患儿。结论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可以检出中耳、蜗性及蜗后听损伤,证实了TEOAE和AABR是听力筛查的有效组合方式,AABR和TEOAE联合筛查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耳声发射作为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方法的可靠性及出现假阴性的原因,说明对高危儿进行听力监测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参加上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确诊为听力障碍者的资料,报道分析5例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而在6~30月龄期间在该中心诊断为听力障碍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果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被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共5例,2例确诊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3例确诊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中1例确诊为听神经病。耳声发射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灵敏度是99.88%,假阴性率是0.12%。结论 耳声发射是灵敏度较高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蜗后听觉通路病变所致的耳聋可能会漏诊。另外,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阴性者,要警惕遗传性聋和迟发性聋的发生,尤其对高危儿应该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聋人运动员伪聋鉴别客观、有效的测听方法。方法运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对聋人运动员进行听力初筛,初筛通过者再行中耳声导抗测试,应用声镫骨肌反射客观性推算其听敏度。对伪聋检查结果有异议的运动员和需做听神经病鉴别的运动员,再行脑干电反应测昕。结果初筛855人共有5名运动员8耳通过耳声发射检查,DPOAE耳通过率为0.47%,人通过率为0.58%。复查中耳声导抗测试3人4耳引出镫骨肌反射且阈值正常。脑干电反应测昕2人反应阈正常,2人反应阈≥100 dB nHL。结论耳声发射、中耳声导抗测试和脑干电反应测听可作为聋人运动员伪聋鉴别客观、有效的测听方法。  相似文献   

7.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用于黄疸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新生儿病房277例黄疸新生儿及50例健康新生儿应用CELESTA503耳声发射仪进行TEOAE检测,出院前和3个月后复查。结果:初查时黄疸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64.23%,健康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96%,两组检出率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第一次复查黄疸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88%,第二次复查黄疸新生儿TEOAE通过率为100%。结论:TEOAE是快速可行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新生儿测试耳TEOAE的通过率与黄疸严重程度有关;黄疸对耳蜗的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南京聋人学校在校学生中听神经病的患病情况,并对其发病特征作初步探讨。方法:358名学生接受了耳科检查、声导抗及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筛查,对通过TEOAE筛查的学生进行病史分析纯音测听、声导抗、诊断型TEOAE、DPOAE、ABR、ENG以及VEMP等全面的听力和前庭功能评估。结果:在可行听神经病评估的323名学生行TEOAE筛查时,1名学生单耳、2名学生双耳显示“通过”,经进一步检查,符合听神经病诊断。结论:听神经病并非罕见,在聋校中亦有发生,对其及早识别和科学干预,此类学生可能避免进入聋校,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特点,为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出生后48~72小时,对1 062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分别使用TEOAE和DPOAE进行听力初筛,其中135例未通过初筛者,在42天龄左右,同时进行TEOAE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左右进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结果 1 062例新生儿中TEOAE初筛未通过率为11.02%(117/1 062),DPOAE未通过率为13.65%(145/1 062);135例进行了复筛,TEOAE和DPOAE未通过率分别为17.78%(24/135)和20.74%(28/135),DPOAE初、复筛未通过率均高于TEO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OAE和DPOAE在初筛和复筛中的一致率分别为96.04%和95.56%,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857.在初筛中TEOAE每耳的平均测试时间为24±25 s,DPOAE为40±34 s;在复筛中TEOAE为52±41 s,DPOAE为73±62 s,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测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筛的135例中,共有7例(10耳)最终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9耳)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耳),这10耳TEOAE和DPOAE初、复筛均未通过. 结论 作为正常出生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方法,TEOAE较DPOAE未通过率低,耗时少;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TEOAE可能比DPOAE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是由短声(click)或短纯音(tone-burst)诱发、短暂延迟后在外耳道记录到的音频能量。由于其客观、快速、无创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在以TEOAE为主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筛查通过率受测试时间、新生儿性别和耳别的影响。研究表明,出生后38天婴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1],女婴通过率  相似文献   

11.
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特点、差异和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Amplaid MK22型诱发电位仪和GS160型DPOAE测试仪对200例(400耳)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新生儿同时进行DPOAE和ABR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00例(400耳)患儿中,DPOAE的通过率为64%(256/400耳),ABR的通过率为88.25%(353/400耳)。400耳中DPOAE和ABR测试结果的共同阴性率为61.50%(246/400耳),共同阳性率为9.25%(37/400耳)。DHOAE测试中假阳性率为74.31%(107/144耳),假阴性率为3.91%(10/256耳)。结论 DHOAE测试具有方便、快速、无创、灵敏、客观等优点,为较好的新生儿听功能筛查方法,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同时由于假阳性率较高,对未能通过DPOAE筛选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ABR测试为比较可靠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常规ABR测试是有价值的。因此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ABR和DPOAE检测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能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并应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瞬态耳声发射(TEOAE)在高频区域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纯音测听听力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耳声发射测试仪检测正常组和高频听力损失组高频区域的TEOAE各频段平均强度;应用纯音听力计检测各频率点的纯音听阈值,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结果:TEOAE在1.5~4.5kHz高频范围内,正常组与高频听力损失组的耳声发射平均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种检查中,高频听力损失组的两个指标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临床上,结合纯音电测听结果,可使TEOAE更为准确客观地判断患者高频区域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应用于中国农村学龄儿童听力筛查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用Madsen Celesta503耳声发射仪对317例(634耳)正常农村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听力筛查,并用耳镜、纯音测听和鼓室导抗图系列检查作为“金标准”,验证其结果。结果317例(634耳)儿童TEOAE的通过率为94.64%(600/634),金标准的通过率为94.48%(599/634)。TEOAE测试中,一致百分率为96.69%±0.71%,灵敏度为0.69±0.078(69%±7.8%),特异度为0.98±0.0052(98%±0.52%),漏诊率β=0.31,误诊率α=0.02,Youden指数J=0.67±0.078,阳性似然比LR =34.5,阴性似然比LR-=0.32,阳性预报值PV =0.71(71%),阴性预报值PV-=0.98(98.%),AZ=0.8。结论TEOAE测试具有方便、快速、无创、灵敏、客观等优点,是较好的中国农村学龄儿童听力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1]。我们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对80例在我院出生的试管婴儿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探讨试管婴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指导临床工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伪聋和夸大性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伪聋和夸大性聋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ILO 96耳动态分析仪对外伤后诉听力下降,而又不配合纯音听阈(PTT)检测的患者进行DPOAE检测与分析。结果:经PTT检测的129例(150耳)外伤性听力下降患者中,有102例(121耳),作DPOAE检测结果显示伪聋占66.12%(80/121),夸大性聋占33.88%(41/121)。经ABR检测反应阈值,证实DPOAE检测结果客观、可靠。结论:DPOAE作为外伤后听力损失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可对伪聋和夸大性聋作出客观、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准确的听力评估,鉴别听力损害与伪聋。方法运用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和40Hz相关电位(40Hz—AERP)为一组测试组合,以客观测试的结果来印证主观测试的准确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以取得真实的纯音听阈。结果 303例外伤后导致听力下降者中有伪聋者52例(72耳),占同期外伤性聋的58%,其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结论通过测试组合的方式,并经心理暗示方法可明确伪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听力正常耳鸣与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耳蜗功能,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单侧 耳鸣患者50例(50耳,耳鸣1组)、听力正常的双侧耳鸣患者23例(46耳,耳鸣2组)和正常人34例(68耳,对照 组)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鸣1、2组同时进行耳鸣频率匹配检查, 并分析在TEOAE及DPOAE测试结果中有无相应表现。结果:①TEOAE通过率,耳鸣1组为64.0%,耳鸣2组 为91.3%,对照组为100%(1组P<0.01,2组P>0.05);②DPOAE通过率,3组均为100%;但耳鸣1组在 3.125kHz及8.837kHz的波幅均值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鸣音调分布为0.25 ~8.00kHz。在TEOAE频谱中及DPOAE听力图中,部分耳表现出与匹配频率相对应的低反应峰或频率成分 缺失以及低幅值。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 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前者对耳蜗性耳鸣的早期诊断敏感而直观,而后者适用于耳鸣的频率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用综合听力测试方法对外伤后听阈测试困难的400例531耳进行了听力损害的鉴别。真实纯音听阈(PTA)检出率达95.29%。发现有听力损害者占82.11%,其中与外伤有关者占68.81%。具有非器质性聋因素者占77.59%,其中夸大性聋占(受检耳)57.25%,伪聋占16.20%,功能性聋占4.14%。对真实PTA检出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及对非器质性聋的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外伤后听觉损害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综合听力测度方法对外伤后听阈测试困难的400例531耳进行了听力损害的鉴别。真实纯音听阈(PTA)检出率达95.29%。发现有听力损害者占82.11%。其中与外伤有关者占68.81%。具有非器质性聋因素者占77.59%,其中夸大性聋占(受检耳)57.25%,伪聋占16.20%,功能性聋占4.14%。对真实PTA检出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及对非器质性聋的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28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情况并探讨早期干预策略。方法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对286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出生后3~5天,未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月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损失情况。结果28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2552例,初筛通过率88.99%。初筛未通过316例,未通过率11.01%。287例参加复筛,279例通过复筛,复筛通过率97.22%。8例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2.78%。总筛查通过率99.72%,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0.28%,易造成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结论通过系统规范的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新生儿,多层面建立普查、干预体系,早决策、早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