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在不同病原菌所致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以注射相应剂量磷酸盐缓冲液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系统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感染后0.5、1、3、6、12、24和48h时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细菌感染小鼠后0.5 h时,各实验组IL-6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各实验组IL-10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0.5h均明显升高(P<0.05).大肠杆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IL-10的含量在感染后1h达最大值.金黄色葡萄球菌组感染后3h达到最大值,粪肠球菌组在感染后6h达到最大值,且大肠杆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IL-6和IL-10含量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P<0.05).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0的含量在此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IL-6和IL-10的含量在4种细菌性血流感染模型早期均明显升高.大肠杆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联合运用IL-6和IL-10有可能用于区分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发现,EM的发病与细胞因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EM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了白细胞介素(IL)-6和IL-8两种细胞因子在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白细胞介素10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华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27(3):142-143
本文根据近年来对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和转归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示IL-10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据病情分组,分别检测各组IL-6及血糖的浓度并进行比较。采用斯勘的纳维亚卒中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急性脑出血患者IL-6及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及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重,能反映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是监测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2(IL-6、IL-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免法测定38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TNF-α、IL-6和IL-2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NF-α为(960±45)
pg/ml、IL-6为(137±14) pg/ml,较正常人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P<0.01),而IL-2水平(3
110±136) pg/ml则明显降低(P<0.01);乳腺癌手术后2周IL-2(4 012±101) 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IL-6(86±9)
pg/ml、TNF-α(625±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 选择初次行单侧THA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5~70岁(平均58.4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 d检测IL-6、IL-10及FBG浓度,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人群(男8例,女12例;年龄25~40岁,平均30.5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THA后1 d血清中IL-6、IL-10及FBG浓度分别为(121.74±84.93)pg/mL、(14.92±11.80)pg/mL、(4833.2±314.3)mg/L,较对照组[(41.21±25.35)pg/mL、(8.14±7.25)pg/mL、(3097.2±771.3)mg/L]及术前1 d[(47.41±76.32)pg/mL、(8.30±10.69)pg/mL、(3497.2±677.2)m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血清中IL-6、IL-10及FBG浓度较术后1 d明显下降(P<0.05=,基本接近术前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THA后3 d是抗炎、抗凝治疗的关键.术后及时监测IL-6、IL-10及FBG浓度的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对于更好地掌握病情的变化及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临床意义.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IL-10) and fibrinogen (FBG) in blood serum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THA at one side were enroll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y were 12 men and 18 women, aged from 55 to 70 years (mean, 58.4 years).Expressions of IL-6, IL-10 and FBG in blood serum at one day preoperation and 1, 3 days postoperation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ELISA.Their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values of 20 healthy controls [8 men and 12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30.5 years (from 25 to 40 years)].Results The serum IL-6, IL-10 and FB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e day after THA were respectively 121.74 ±84.93 pg/mL, 14.92 ± 11.80 pg/mL and 4833.2 ±314.3 mg/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ne day preoperation (47.41 ±76.32 pg/mL, 8.30 ± 10.69 pg/mL and 3497.2 ± 677.2 mg/L)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41.21 ± 25.35 pg/mL, 8.14 ± 7.25 pg/mL and 3097.2 ±771.3 mg/L) ( P < 0.05).The values 3 days postope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ose one day postoperation ( P < 0.05 ), similar to those one day preopera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3 days postoperation and one day preoperation ( P > 0.05) .Conclusions Since inflam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rombosis, 1 to 3 days after THA may be the most crucial time fo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To better observe treatment outcome and predict prognosis, it is essential to closely monitor IL-6, IL-10 and FBG, as well as life sign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IL-10/TNFα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抗炎因子IL 10的浓度水平及IL 10 /TNFα比值的变化 ,评价患者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患者被诊为脓毒症后的第 1、3、5、7、14、2 1、2 8天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 10浓度并计算IL 10 /TNFα比值及当天的APACHE Ⅱ和SOFA评分 ,至脓毒症消失。结果 32例脓毒症患者中 ,12例死亡 ,2 0例存活。血清TNFα、IL 10水平及IL 10 /TNFα比值与APACHE Ⅱ或SOFA评分无相关性(P >0 0 5 ) ;死亡组血清IL 10水平及IL 10 /TNFα比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但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第 1天、第 3天及最后 1天血清TNFα、IL 10水平及IL 10 /TNFα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血清IL 10水平或IL 10 /TNFα比值高的脓毒症患者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染色法检测69例ICC肿瘤组织和63例癌旁组织IL-17和IL-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肿瘤和癌旁组织中IL-17+细胞密度中位值分别为36.0/HP(每高倍视野)和8.0/HP;肿瘤组织IL-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I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和75.0%;IL-17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5);肿瘤组织IL-17低表达组术后生存时间较长(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组织IL-17表达水平( HR=2.462,P<0.05)是IC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ICC肿瘤组织IL-17表达与IL-6表达呈正相关,与ICC患者术后生存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在烧伤脓毒症骨骼肌蛋白代谢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烧伤脓毒症骨骼肌蛋白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 5只 :B组大鼠 30 %Ⅲ度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 6mg/kg,模拟烧伤脓毒症 ;C组于伤前 2h ,D组于伤后 2h分别使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灌胃 (1 0mg/kg) ,余处理同B组 ;A组为假伤组 ,并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内毒素。伤后 1 2h ,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 ,称重和离体有氧孵育伸趾长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组织蛋白降解率 ,Northern杂交检测伸趾长肌泛素、E2 1 4kDa和C2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伸趾长肌重量 ,B组较A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t=9 0 3 ,P <0 0 1 ) ;而C组和D组虽然低于A组 ,但显著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2 6 ,6 42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皮质醇浓度 ,B ,C和D组都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9 0 3 ,2 2 94,P <0 0 1 )。蛋白降解率 ,B组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较A组分别升高 58 8% (2 1 0 / 357)和335 5 % (4 1 6/ 1 2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t=36 99和t=46 1 9,P <0 0 1 ) ;C组总蛋白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较B组分别减少 2 8 3 % (1 61 / 567)和 49 6 % (2 68/ 5 40 ) ,D组较B组分别减少 1 8 9% (1 0 8/ 567)和2 3 2 % (1 2 5/ 5 40 ) ,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将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102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 TBSA的患者设为烧伤组,另设25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7、14、21 d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同法取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液行相同检测.(1)按烧伤总面积将烧伤组患者分为小面积(30% ~ 49% TBSA)烧伤组39例、中面积(大于49%且小于或等于69% TBSA)烧伤组33例、大面积(大于69%且小于或等于99% TBSA)烧伤组30例;(2)根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将烧伤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3例与非脓毒症组59例;(3)根据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4例与脓毒症存活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并发脓毒症及死亡的关系.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LSD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伤后l、3、7、14、21 d,烧伤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F值分别为140.01、369.52、702.15、360.14、84.16,P值均小于0.01).(2)大、中、小面积烧伤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43±11)、(85 ±23)、(124±38)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76,P<0.01),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26±51) mg/L(P值均小于0.01).(3)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77±12)、(122±38)mg/L,脓毒症组患者伤后3、7、14、21 d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F值分别为30.35、111.59、209.36、422.76,P值均小于0.01).(4)脓毒症死亡组、脓毒症存活组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5个时相点均值分别为(53±8)、(103±25) mg/L,脓毒症死亡组患者伤后1 ~21 d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脓毒症存活组(F值分别为9.05、18.48、41.34、107.11、180.48,P值均小于0.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是患者并发脓毒症(优势比为5.44,95%置信区间为2.35 ~12.74,P<0.01)及死亡(优势比为5.52,95%置信区间为2.34~12.19,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严重烧伤可导致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患者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重该指标水平越低.凝溶胶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或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与常规开放肾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肾切除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术前均证实为单侧肾功能丧失(术后病理确诊),对侧肾脏功能良好,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4 h、12 h、24 h血清IL-6与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术后12 h、24 h IL-6水平及术后24 h IL-10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明显小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新生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获得IL-6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数据库为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Medline、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8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进行汇总,行敏感性分析及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结果:初检到542篇文献,最终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度为0.72[95%CI(0.69,0.74)],特异度为0.85[95%CI(0.83,0.87)],阳性似然比为5.98[95%CI(3.79,9.43)],阴性似然比为0.23[95%CI(0.15,0.37)],诊断比值比为29.23[95%CI(14.79,57.77)].SROC曲线下面积AUC=0.9199(Q*=0.8532).结论:在早期新生儿脓毒症患者中,IL-6对患儿诊断脓毒症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即IL-6升高的患儿诊断为脓毒症的可能性较高,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需参考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及具体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预测外科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外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D-二聚体水平(〈0.5、0.5~2.0、〉2.0 mg/L)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腹腔高压(IAH)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降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变化,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度指标(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判断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8例外科脓毒症患者,治愈48例,死亡20例。D-二聚体水平〉2.0 mg/L组患者的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IA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II评分(r=0.552,P〈0.01)、SOFA评分(r=0.691,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病死率(AUC=0.717)、MODS发生率(AUC=0.752)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外科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DNA浓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SE组),选取109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浆DNA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院24h内情况最差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将SE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7).结果 与C组比较,SE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血浆DNA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4~0.88)、0.72(95% CI,0.63 ~ 0.82)和0.68(95%CI,0.60~0.77).结论 血浆DNA浓度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与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血浆DNA浓度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