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imura‘s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例1.男性,45岁.因左耳前肿块2年,于199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近2个月来明显增大,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左耳屏前肿块4 cm×3 cm,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质稍软,边界不清,可移动,无压痛.右耳后肿块2cm×2 cm,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1 cm×1 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即行左腮腺浅叶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淋巴样细胞显示LCA、UCHL1、DPD4阳性,淋巴滤泡套区L26阳性,结合HE切片诊断为Kimura's病.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发现左下腹无痛性肿物20余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入院.查体:右前外侧胸壁第10肋外缘可触及8cm×6cm×3cm大小肿物(图1),局部皮温正常,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腹平坦,左下腹部可触及大小约12cm×8cm×8cm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尚清,表面粗糙;双侧胫骨近端可触及骨性肿物,右侧大小约2cm×3cm×1cm,左侧大小约2cm×2cm×1cm,质硬,不活动,无压痛.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5岁。10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膝肿物,约核桃大小,无疼痛及膝关节活动障碍,未予诊治。4年前肿物逐渐增大,仍无症状,肿物位置随膝关节屈伸变化。查体:右膝前下方皮肤隆起,无充血及静脉怒张,无破溃。局部可及12cm×8cm×4cm肿块,质软,可移动,界限不清,表面光滑,皮温正常,无压痛及搏动感。右膝屈伸活动正常,右下肢无感觉障碍,无肌萎缩。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汉族,长期在外务工,因“发现右面部包块1年”于2004年6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KPS 90分。双颈部、双腹股沟扪及多个散在、直径约0.5cm-1.0cm、大小不等、质软、活动、无压痛结节;右面部扪及大小约 9cm×6cm×2cm固定肿块,质软、无压痛、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皮肤色素沉着、粗糙、有抓痕。肿块范围上达颧弓水平、下达下颌角水平、前达外眦后 3cm处、后达乳突水平。左上臂近肘关节内上方处扪及约9cm×8cm同质地包块。既往无支气管哮喘和肾病综合征史。胸片及腹部B超正常;右颌面部 CT提示右颞部至右侧下颌骨体部区域皮下约 6.5cm×3.4cm×9.5cm占位病变(纤维瘤、感染)。彩超提示:右腮腺体层增厚,约1.3cm右颌面部皮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37岁 ,因发现左乳腺肿块一年半于 2 0 0 1年 5月入院。患者 1年半以前 ,无意中发现左乳内上象限有一肿块 ,约黄豆大小、活动、无压痛 ,局部皮肤光滑无红肿 ,无溃烂 ,皮肤颜色正常 ,未检查与治疗 ,4个月前发现肿块已长大 ,约 2 .5cm×2 .5cm ,质硬 ,稍压痛 ,边缘不甚清楚 ,活动度差 ,局部无红肿 ,无溃烂及乳头溢液 ,无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无腋下淋巴结肿大 ,无发热盗汗 ,乏力及消瘦现象 ,也无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 ,家族中无肿瘤病史。入院查体 ,左乳内上象限触及一约 2 .5cm× 2 .5cm肿块 ,边界不清 ,质硬 ,活动度差 …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50岁,3d前无意中发现右乳内下象限有一“枣样”大小肿物,局部无红肿、疼痛及乳头溢液,于2006年12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双乳外形正常,乳头无内陷,表面皮肤无破溃及桔皮样改变。右乳内下象限扪及2.5cm×2.0cm大小肿物,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同侧腋窝可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约4.0cm×4.0cm大小,质地硬,活动度可。左乳、左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未及异常。钼靶摄影检查:右乳内下象限分别示约2.2cm×1.8cm和1.0cm×1.9cm相邻的2个不规则肿物影,密度中等,不均匀,边缘分叶(图1)。右乳及右腋窝肿物经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0岁,体检发现左乳肿物1年余。查体:左乳内下象限可触及1个肿物,约2.0 cm×1.0 cm大小,质中,边界清楚,移动度稍欠佳,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右乳未触及肿物。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1年前乳腺彩超示左侧腺体层内可见1个大小约0.9 cm×0.5 cm的低回声结节,边缘光整,边界清,血流信号(Ⅰ级)。今复查彩超示左乳结节大小约1.7 cm×0.7 cm,边缘光整,界清,血流信号(Ⅰ级)。乳腺X线示左乳内下象限见一不透射线的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影,边缘部分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大小约1.8 cm×1.7 cm。  相似文献   

9.
神经脂肪纤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8岁,因右环指肿物8年,手掌部肿物7年而入院。患儿出生不久,其父母即发现其环指掌侧有一绿豆大小肿物,无红肿及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瘤,未予特殊治疗。1年后右手掌部出现肿物,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且向四周蔓延,也无红肿及疼痛。近年来,肿物渐增大,且向腕部延伸。无外伤、发热、盗汗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好,专科见右环指近节指骨掌侧及手掌中部、腕部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肿物,表面皮肤无异常,肿物大小分别为1cm×0.8cm、5cm×3cm,3cm×2cm,质软,无波动感,无压痛及放射痛,挤压试验阴性,肿物呈条索状,边界不清,未闻及血管杂音,右手指感觉、肌力正常。血常规无异常,ESR 13mm/h,X线片未发现骨质结构异常。B超示右手掌侧探及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杂乱的肿块,大部分是强回声,部分呈弱回声,提示右手掌部实性肿块。于1995年6月在全麻下行右手掌部肿块切开探查术,首先取右环指尺侧侧方正中切口,发现肿物约0.5cm×0.5cm,呈淡黄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8岁,因"发现右小腿上段内侧肿物10年,右大腿下段外侧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右小腿上段内侧一大小约3cm×3cm大小的肿块,不伴疼痛、红肿、发热,10年来无明显增大.一年前发现右大腿下段外侧肿块,大小约0.5cm×0.5cm,逐渐增大,现约10cm×12cm,压痛明显,活动后右大腿外侧、小腿内侧肿块处酸胀疼痛,不伴夜间痛.门诊拟诊"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收入院.患者有家族史,其父亲和姐姐患有骨软骨瘤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4岁。因背部不适,发现肿物3个月,增大1个月入院。患者在3个月前感背部不适,并发现背部有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未作任何处置。近1个月来肿物增大明显,如桑椹大小。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发现,背部可及一肿物,皮肤无红肿,大小约2.0cm×1.9cm,压痛,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B超提示:右背部距体表1cm处可见2.0cm×1.9cm×1.7cm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A,B)。CT示右斜方肌内侧软组织病灶,边界光滑,与肌肉组织分界不清,平扫CT值56。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不均匀,边缘较中央区强化显著,增…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0岁。生后8个月发现右腮腺区有一肿物,似花生米大小,小儿无发热,能正常哺乳,未做任何处理。十几年来,右腮腺区肿大逐渐明显,影响美容于1997年9月7日人院。体检:见以耳垂为中心的右侧腮腺区肿大,肤色正常。右腮腺内可触及3个似分离的肿块,大小分别为Zcmxl.scmxlcm;ZcmXIcmxlcm;1.5cmxl.scmxlcm,质软、活动、界限清、无触压痛。手术及大体所见:右腮腺内约9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包膜完整的孤立性肿物,分别位于腮腺的浅深叶内,最大者2ctnx2cmxlcm;最小者0.8cmx0.6cmx0.5cm,切面淡黄,软。组织学检查:瘤组…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18岁。因右肩部疼痛1个月,发现右肩部肿物20天于2007年2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20天前发现右肩部乒乓球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至手拳大小,质硬,不活动,压痛,夜间痛。入院查体右肩胛冈-8cm×10cm大小肿块,皮肤无红肿破溃,质硬,固定,边界扪不清,压痛(+),皮温高,无静脉怒张,右上肢内旋、前屈引起疼痛,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14.
初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3):1036-1037
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以"左侧颌后肿物1个月余"为主诉于2010-11-19入我院。1个月前患者发现左侧颌后长一肿物,逐渐增大,于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颌面部不对称,左侧颌后可见一肿物,约7.8cm×8.0cm大小,类圆形,边界不清,质地中等,活动度差,无波动,轻微触痛,皮肤色略红,皮温略高,开口度及开口型均正常,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未见分泌物溢出。辅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例 1.男性 ,45岁。因左耳前肿块 2年 ,于 1994年 11月 9日入院。患者 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 ,近 2个月来明显增大 ,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 ,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 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 :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 :左耳屏前肿块 4cm× 3cm ,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 ,质稍软 ,边界不清 ,可移动 ,无压痛。右耳后肿块 2cm× 2cm ,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 1cm× 1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 ,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