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除侧颅底肿瘤的最佳入路.方法:44例患者中,采用下颌外旋入路17例,耳后C形切口入路16例,上颌外旋入路7例,颞额入路4例.结果:25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不足1年2例,1年以上4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结论:下颌外旋入路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颞下窝、鼻咽部、口咽部、蝶骨、斜坡及上颈椎肿瘤;耳后C形切口入路适用于切除颞骨肿瘤.  相似文献   

2.
侧颅底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侧颅底手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手术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原发病及原手术类型 ,本次手术采用不同的方法 :乳突入路探查 3例 ,耳后联合迷路入路及耳后联合颅中窝入路岩尖胆脂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各 1例 ,乙状窦后入路探查 2例 ,颞部原切口入路肿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 3例。结果 :外漏口位于乳突尖 3例 ,内听道 3例 ,颅中窝硬脑膜缺损表现为外耳道内口漏 3例 ,外耳道后壁肿瘤残留破坏 1例。 9例一次修补成功 ,1例行两次修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颅底手术方式不同 ,术中预防和处理耳漏的侧重点应有不同。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注意保护乳突后及乳突尖气房 ,如有破损应及时封堵 ;迷路入路应处理好内听道、鼓室及咽鼓管黏膜 ,视情况刮除并封堵中鼓室 ;颞骨全切及次全切除术中应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和缝合封堵咽鼓管咽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诊断及治疗的5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手术入路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23例(44.2%)经颈侧入路,14例(27%)经腮腺颈侧(腮颈)入路,10例(19.2%)为颈侧下颌骨入路,5例(9.6%)经口内入路。术后病理良性占80.8%,恶性19.2%。唾液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分别占总数的46.2%和28.8%。52例患者中48例行Ⅰ期手术切除,术后恶性肿瘤复发率30% (3/10),良性肿瘤复发率7.1%(3/42)。结论术前运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手段判断肿瘤性质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手术计划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术中充分暴露肿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 ~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1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 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 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咽旁隙肿瘤及其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咽旁隙肿瘤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1997年经各种手术入路治疗的27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口入路仅适于较小肿瘤切除;经腮腺入路主要用于侵入咽旁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切除;经颈或经颈合并下颌升支裂开入路具有手术适应症广、视野较清楚等优点。结论 经颈或经颈合并下颌升支裂开入路是一种切除咽旁隙肿瘤的理想入路,术后并发症少和手术安全、彻底。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挽救性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复发挽救性手术入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对13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经口腔硬腭入路2例,鼻锥内翻入路2例,上颌骨外旋入路5例,经颞下窝入路4例,术后随访2~5年。回顾性分析4种不同的手术路径与方法、适应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T1和T2a各2例患者经硬腭入路和鼻锥内翻入路,随访生存均达3年以上。3例T2b和2例13上颌骨外旋入路,分别在术后2个月、2年死亡,1例术后复发光敏治疗后带瘤生存13个月死亡;2例健在,随访分别达2年和4年。T44例经颞下窝入路,术后咬殆)功能均有影响,术后1年内死亡3例,1例随访2年健在。13例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发生鼻咽部颅底骨坏死、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各1例,2年生存率54%(7/13)。结论根据鼻咽复发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以尽可能小的创伤获得足够的显露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T1和他病变可外科手术根治,手术效果良好。肿瘤侵犯咽旁组织和中耳者,预后较差,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2007年8月~2017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底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4例患者中有8例肿瘤位于颞骨,5例位于蝶骨,1例位于筛骨。手术分别采用内镜经鼻入路、经颞下窝入路、内镜经鼻联合颞下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其中11例完成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除。手术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经过8个月至10年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所有患者肿瘤均无明显复发或进展。结论发生在颅底的骨巨细胞瘤较罕见,诊断困难,但临床、影像学等仍有其特点,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需个体化制定。  相似文献   

8.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进路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耳科、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部位、扩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即耳内入路6例;耳后入路4例;侧颅底入路、颞下窝入路5例;经颞枕颈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4例。结果:18例中,14例肿瘤全切除均满意,其中2例术后3年复发;4例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瘤体放疗后1年复查无变化。随访2~6年,复查纯音测听:6例听力恢复平均24dB,12例听力与术前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CT、MRI复查结果:12例患者的术腔为软组织填塞,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3年出现患耳耳鸣,经CT和MRI检查见乳突腔有瘤组织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2年随访未见复发;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患者,经术后放疗后2年复查CT、MRI,结果与放疗前瘤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治疗是颈静脉球体治疗的有效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可以确保肿瘤的完整切除,术前肿瘤局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对于残留组织可用放疗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单侧颅底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底肿瘤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单侧颅底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底肿瘤20例,病变来自中耳肿瘤10例,颞下窝肿瘤5例,腮腺肿瘤3例,上颌窦和颞部软组织肿瘤各1例。介绍五种手术进路,讨论了颞骨次全切除和颞下窝肿瘤侵犯侧颅底的手术治疗。全部病例进行随访,推荐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993~2002年收治的14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均经过手术证实和病理确诊。其中先天性3例,后天性11例。均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和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手术取颅中窝入路9例,经迷路入路3例,迷路一颅中窝联合入路2例。术中见14例有耳蜗、骨迷路骨质破坏。颈内动脉暴露4例,颈内静脉暴露3例。面神经连续性存在,行全程而神经减压5例;而神经迷路段中断6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2例因难以辨别中枢段断端,未行手术修复;内听道段损伤1例,因标志不清,无法修复;另外2例术前面肌萎缩,术中面神经未予手术修复。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除l例因复发行4次手术外,其余病人均未见胆脂瘤复发。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标准,全程减压5例中3例由Ⅲ级恢复到Ⅱ级,2例无恢复。面神经吻合4例中3例由Ⅳ级恢复到Ⅲ级,1例无变化。结论颞骨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比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或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术中以完全清理病灶为主,尽量一期修复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颞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临床少见,约占颞骨恶性肿瘤不到5%].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极易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我科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风”,经抗炎等治疗无效.2个月后,因右耳间断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进行性耳痛,于2005-05-31收入院.无耳流脓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7.0℃.右侧周围性面瘫V级.右鼻咽侧饱满,外耳道深部有充满肉芽样组织.颞骨CT示颞骨占位病变,岩骨及颈静脉孔区骨质破坏明显(图1).MRI示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向内下经颈静脉孔区达右侧咽旁间隙,向上累及中颅底硬脑膜,伴有右耳乳突炎.术前于外耳道活检两次,均为炎性肉芽组织.面肌电图示面神经受损.肝脾超声、胸片及肝肾功正常.于全麻下经颅颈联合入路(Y形切口),行颞骨次全切除及肿瘤减灭术.术中见鼓室及乳突腔充满息肉样瘤体和黏液,外耳道后壁、鼓部、岩部骨质及鼓室天盖被破坏,中颅窝硬脑膜受累.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迷路段的手术入路和显微解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以面神经迷路段手术入路为依据的面神经迷路段和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以及各手术入路的比较解剖.方法对6例(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依顺序模拟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经迷路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对各入路涉及的解剖学标志及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乳突段、鼓室段、迷路段远侧端的0.94 mm±0.06 mm和膝状神经节;经迷路入路可以显示颞骨内段面神经全程;经颅中窝入路对于迷路段近脑端的面神经管入口、远侧端的膝状神经节及其分支岩大神经节均显露良好.各手术入路均可确定恒定的解剖标志对面神经加以保护.结论各手术入路对迷路段面神经暴露程度不同,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临床应用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咽隐窝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报道一例左侧颞骨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经咽隐窝入路治疗的方法,并回顾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该例患者术后听力恢复,耳闷、耳鸣症状消失,无任何并发症。随访10月无复发。结论经咽隐窝入路手术是治疗胆固醇肉芽肿可供选择的一种新方法,可简单迅速直达病变,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和径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和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6例原发于咽旁间隙较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分别采取颈侧入路、腮腺后入路、口咽软腭部入路及经颈颌入路的方法,完整切除了咽旁间隙肿瘤.结论 根据肿瘤的起源、大小、部位和性质选择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对于比较大的良性实体或低度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以颈外入路和颈颌入路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类鼻咽血管纤维圹、JNA)有效的术式和术中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JNA患者的临床资料。Ⅰ类肿瘤15例,采用鼻腔入路;Ⅱ类肿瘤18例,采用扩大的上颌窦根治术切口及上颌窦-颞下窝-鼻腔联合入路;Ⅲ类肿瘤3例,采用颅内外联合入路。结果:Ⅰ类肿瘤15例中有14例一次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复发,1例术后复发经同样入路再次手术完全切除;Ⅱ类肿瘤18例中有13例一次切除术后无复发,5例术后复发经二次彻底切除;Ⅲ类肿瘤3例有分叶向颅内深入扩展,未能全切,颅内残余肿瘤补作约40Gy的放疗,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以上3种手术方案可有效切除不同类型的JNA。颅内有残余肿瘤者可辅以放疗。在明视下细致分离肿瘤,妥善止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茎突隔膜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经茎突隔膜入路切除的3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追加根治剂量放疗.结果 采用该手术入路33例咽旁间隙肿瘤均完全切除.随访13个月至7年,中位随访时间4.6年,复发3例,其中1例为软骨肉瘤手术及放化疗后3年复发,1例脊索瘤和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及放疗后5年复发,其余30例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轻度口角歪斜,3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神经纤维瘤术后出现声嘶、呛咳,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经茎突隔膜入路具有周围组织损伤小,术野暴露充分,手术并发症少,术者可驾驭性强,术式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5例喉神经鞘瘤患者中,肿瘤位于杓会厌皱襞4例,杓区4例,杓间区3例,室带2例,声带1例,声门下1例.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喉部肿物切除术,其中4例经颈外入路切除肿瘤,11例经口入路切除肿瘤.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低沉;5例术后声嘶好转,但未完全恢复;1例随访...  相似文献   

18.
咽旁间隙肿瘤及手术入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报告66例经各种手术入路治疗的良、恶性肿瘤。结果表明,经颈或经颈合并下颌及正中裂开外旋入路较之其他几种手术入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认为经颈或经颈合并下颌正中裂开外旋入路是一种安全、彻底切除咽旁间隙原发肿瘤效果最好的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方法:对4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CT及颈部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MRI或DSA检查。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为:颈侧切开入路35例,腮腺入路5例,颈颌入路2例,颞骨加腮腺入路3例。结果:45例患者中良、恶性肿瘤分别为37例(82.22%)和8例(17.78%),其中以神经源性及涎腺来源最为常见。应用CT、MRI和DSA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及肿瘤与茎突和颈动脉的关系,作出术前诊断,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组织来源符合率)。37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例淋巴管瘤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后无复发。8例恶性肿瘤中,2例为恶性混合瘤,1例随诊4年无复发,1例随诊3年,带瘤生存;2例滑膜肉瘤,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2年无复发;1例鼻咽癌咽旁间隙转移,术后给予根治性放疗,随诊5年无复发;1例脊索瘤随诊3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随诊4年,死于肺转移;1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随诊2年无复发;结论:CT、MRI和DSA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颈侧切开入路简便、安全、创伤小,是咽旁间隙肿瘤手术的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肿瘤的挽救性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未控患者2例、鼻咽部复发病变8例;二程放射治疗后病变复发2例,共1 2例(rT1 4例、rT2 7例、rT3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通过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肿瘤,10例术中用带蒂颌下组织瓣Ⅰ期修复鼻咽部缺损;2例用游离下鼻甲修复鼻咽顶部缺损,7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3例患者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75%(9/12).结论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鼻咽部肿瘤手术视野显露良好;可在直视下切除鼻咽及咽旁肿瘤处理颈内动脉,肿瘤切除后用带蒂颌下组织瓣Ⅰ期修复鼻咽部缺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少,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肿瘤挽救性手术的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