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早期、晚期干预对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结构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的影响.方法: 32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CCl4模型组(10 只)、MgIG早期干预组(6 只,在CCl4造模开始同时即每日腹腔注射MgIG 30 mg/kg)和MgIG晚期干预组(6只,在CCl4造模5周后每日腹腔注射MgIG 3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10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肝脏等距随机抽选4个肝组织块制作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和HE染色观察肝组织一般结构和胶原纤维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另从每只大鼠肝脏随机抽选5个组织块制作电镜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CCl4大鼠肝组织内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胶原纤维增生,假小叶形成,HSC体积增大、数量增多;MgIG早期干预或晚期干预对CCl4大鼠肝组织一般结构、超微结构以及HSC的活化增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CCl4诱导大鼠肝组织发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可能与HSC的活化、增殖有关;MgIG对CCl4大鼠的肝纤维化病理进展没有明显的抑制或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褪黑素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10mg/(kg.d)褪黑素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3月末处死大鼠,用α-SMA单抗标记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HSC),并计算其数量,同时进行肝脏纤维化评分。结果褪黑素可以显著降低CCl4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评分,减少活化的HSC数量。结论褪黑素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达到保护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肝脏微循环病变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见肝内门静脉、肝动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多,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透射电镜下见肝窦内皮受损严重,细胞大多崩解、破裂,窦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肝窦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断裂,肝窦呈毛细血管化。结论 肝脏微循环障碍是形成血吸虫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Vit E和硒联合干预对急性肝损伤期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50%CCl4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VitE(250mg/kg饲料)和硒(0.2mg/kg饲料)进行营养干预.分别在第1次和第3次注射CCl4后的6、24、48、72h处死大鼠,取其肝组织,用α-S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激活的HSC细胞。用原位凋亡(TUNEL)技术和α-SMA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HSC凋亡。结果 注射CCl4后HSC激活,并在第1次注射后72h活化HSC数量达到高峰;在所观察的各时间点,随时间延长HSC凋亡数逐步增加;在同一时间点,抗氧化剂干预组HSC数量少于病理造模组。结论 饲料中添加适量Vit E和硒可抑制CCL4所致的急性期肝损伤时HSC的激活和(或)增殖,并促进激活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5.
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100mg·kg^-1·d^-1N-乙酰半胱氨酸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3个月末处死大鼠,用α-SMA单抗标记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并计算其数量,同时进行肝脏纤维化评分。结果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显著减少活化的HSC数量,降低CCl4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评分。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达到保护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 ,肝脏受损后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研究中 ,肝星形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 ,HSC)这一核心因素正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关注 ,并成为基础及临床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在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 ,HSC在肝血窦血流调节方面的作用也正被人们所认同。1 肝星形细胞的发现   1 876年 ,CarlvonKupffer在通过氯化金染色对肝脏的神经系统进行研究时无意中发现 ,在肝小叶内有一种星芒状细胞分布在肝血窦周围 ,它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窦内皮细胞” ;2 0世纪初 ,许多观察人员发现 ,肝内有些非实质细胞有VitaminA相关性荧光 ,这些细胞被称为“含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门静脉内反复注入葡聚糖微球建立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结合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研究其发生机制.方法 16只犬建立门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0),实验组经导管向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每5天1次,共6次,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门静脉压力、血常规、肝功能、脾脏大小、肝脏病理变化;并行门静脉系统造影了解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应用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门静脉注射葡聚糖微球后门静脉压力立即升高,术后4个月门静脉压力仍维持在(23.35±2.63)cmH2O,血常规、肝功能基本正常,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脏汇管区纤维化明显;门静脉系统造影可见门静脉末梢血管栓塞,侧支循环形成.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4个月实验组犬的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管管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轻微改变;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肝动脉、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结论 经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栓塞门静脉末梢可以建立稳定的犬门静脉高压症模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显示血流速度减慢,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Vit E和硒联合干预对急性肝损伤期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50% CCl4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Vit E(250 mg/kg饲料)和硒(0.2 mg/kg饲料)进行营养干预,分别在第1次和第3次注射CCl4后的6、24、48、72 h处死大鼠,取其肝组织,用α-S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激活的HSC细胞,用原位凋亡(TUNEL)技术和α-SMA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HSC凋亡.结果注射CCl4后HSC激活,并在第1次注射后72 h活化HSC数量达到高峰;在所观察的各时间点,随时间延长HSC凋亡数逐步增加;在同一时间点,抗氧化剂干预组HSC数量少于病理造模组.结论饲料中添加适量Vit E和硒可抑制CCL4所致的急性期肝损伤时HSC的激活和(或)增殖,并促进激活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研究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arteri alization,PVA)对肝硬化犬部分肝切除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PVA的临床可行性。方法:肝硬化犬分为3组:A组(动脉化组)行肝左外叶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手术;B组(对照组)仅行肝左外叶切除手术;C组(假手术组)。每组均于术后4周处死,实验过程中检测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静脉压力在术后即时A组为(19.71±1.20)cmH2O,B组为(11.72±0.58)cmH2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A组降至(13.99±1.18)cmH2O,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PVA未造成近期明显门静脉高压,有望成为临床上肝脏手术时预防肝衰竭、支撑肝功能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制备过程中,人们习惯采用的测定门静脉压的方法多是有创的,本实验通过一些方法的联合应用,无创性的测定门静脉压力及动态地监测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进程,取代了有创的反复开腹切取肝组织病理检查及门静脉压测定,降低了模型建立后动物的死亡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杂种犬16条,体重16~2 0kg ,制模前各项指标均作自身对照。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的制备[1] :犬腹腔内注射5 0 %四氯化碳(CCl4 )溶液,每次0 2 2ml/kg ,每周注射2次,饲喂含10 %猪油的米饭并控制每日饲量,以10 %乙醇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辅以透射电镜及普通病理学观察,研究不同时期的日本血吸虫病兔肝内血管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发现虫卵肉芽肿周围、肝窦壁和门管区门静脉壁有IgG、IgE、C3和C4沉着。伴门管区纤维化、门静脉分支管壁纤维化和肝窦壁毛细血管化。电镜观察发现,肝窦内有浆细胞聚积,窦内皮细胞受损。表明有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损伤,导致肝微循环障碍,并继发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肝脾固定治疗小儿肝前性门脉高压的可能性。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5),分别制造肝前性门脉高压模型,然后对照组关腹,实验组将肝脾加以固定后关腹,饲养12周后以彩超检查肝脾问血流情况,开腹测脾脏大小、门脉压力,抽取血样,经脾穿刺,行X线造影,并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组动物模型的制作均获得成功,压力变化、病理结果、X线检查和彩超检查均证实实验组肝脾固定良好,能够将门脉血液分流回肝,降低门静脉压力。结论:肝脾固定后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治疗门脉高压具有可行性.并且更符合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稳定、可靠的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并研究该模型肝脏病理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95只,体重150~170g,按编号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0.4mL/100g剂量予以背部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4周。第5周开始改为以0.5mL/100g标准注射,每周2次,持续4周。对照组:仅注射橄榄油,频度及剂量同模型组。结果对照组10只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85只大鼠,死亡24只,死亡率28%。存活61只大鼠,肝脏均可观察到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地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模型成功率100%。模型组门静脉压力和门静脉内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血清TB、ALT及AST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ALB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该方法所构建的动物模型其组织学改变与人类肝硬变相似,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是研究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门脉局部注入DDPH治疗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实验性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探讨合适的药物及给药途径。方法 在CCl4诱发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上,分别经下腔静脉或门静脉注入哌唑嗪(PRZ),维拉帕米(VER)和DDPH,测量门静脉压(PVP)、下腔静脉压(I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种给药途径对门脉和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特点,并观察DDPH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结果 门脉注入DDPH使PVP、MAP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RZ随剂量增加降PVP、MAP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VER降PVP、MAP作用最弱,减慢HR作用最强。DDPH门脉给药后PVP下降,50min时仍无明显恢复,其它2种药物停止注药后PVP开始恢复,50min时降压作用基本消失;3种药物门脉给药降PVP作用明显强于下腔静脉给药,降MAP作用则明显弱于后者,对HR影响均较小;DDPH可以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损害和肝纤维化的程度。结论 DDPH是理想的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扩血管药物,门脉是扩血管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无水酒精犬门静脉分支栓塞诱导肝叶代偿增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成年杂种犬12只,选择性门静脉左支无水酒精栓塞。通过CT、DSA等检查观察栓塞效果,并评估安全性;观察栓塞前后犬非栓塞侧的体积变化,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栓塞术后6周,10只存活犬的非栓塞侧肝体积较栓塞前增大33.1%,观察8周未发现门静脉再通、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损害等现象。结论 门静脉分支的栓塞可以引起肝叶的萎缩,又可促使非栓塞肝叶的代偿性增生,门静脉分支栓塞是安全有效的,用无水酒精可以取得较好的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及停止注射后不同时间,取组织标本,HE和Van Gieson氏(简称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及逆转中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肝脏中,PAI-1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肝血窦壁及细胞浆。随着纤维化的进展,PAI-1表达量进行性增加(正常对照组为0.142±0.030,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组分别为0.361±0.048、0.757±0.068和0.838±0.048);肝纤维化自然消退过程中又逐渐减弱(自发逆转2、4和6周组分别为0.613±0.054、0.524±0.060和0.210±0.044)。RT-PCR检测,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后,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正常肝组织的(6.83±2.60)倍、(12.43±2.65)倍和(26.32±5.17)倍,停止注射CCl4后,在自发逆转2、4和6周时,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只是正常肝组织中的(17.86±4.60)倍、(14.62±5.99)倍和(11.21±1.98)倍。结论: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表达下调,可能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Alotofresearchprojectshavebeenconducted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hepatichemodynamicsandplasmavascularactivitysubstancesincirrhosiswithportalhypertension["ZJ.Buttherearefewarticlesaboutthechangesofhepatichemodynamicsandplasmahistamineinacutefulminanthepaticfailure.Themodeloffulminanthepaticfailureinducedbyacetaminophenwasestablishedindogstoobservethechangesofhepatichemodynamicsandplasmahistaminelevelsinportalvein,hepaticvein,abdominalaortaandinferiorvenacava.1MATERIALSANDMETHODS1'1E…  相似文献   

18.
尽管很早就知道肝小叶汇管区、肝血窦、中央区等不同位置存在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微血管,但一直以来这些血管在肝纤维化中的变化与功能并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汇管区、肝血窦、中央区的血管在病变极早期即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提示其具有不同的功能:汇管区血管减少,肝血窦毛细血管化增加,中央静脉区血管增多;汇管区血管增多抑制肝纤维化,肝血窦毛细血管化增加促进肝纤维化,中央静脉区血管增多促进肝纤维化。从干预肝血管的角度来治疗肝纤维化需要充分考虑针对这些不同血管进行不同调控,因此,彻底研究清楚这些不同血管独特的调控通路非常重要,组合多种血管调控信号来精准靶向这些不同的血管使之正常化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新策略。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研究肝脏发育、再生及各种病变中不同位置血管的变化与功能,将有可能带来重要突破。本综述总结了肝三种微血管在肝纤维化中的不同变化与作用,重点关注并讨论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三者的不同变化与功能,并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