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霖,字师愚,以字行,为清代瘟疫学名家,籍贯为安徽桐城,约生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卒年不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余霖著成《疫疹一得》一书,并自序刊行,后经裴奉辰、庄锦制等多次重刻,得以保存至今。此书现存最早刻本为道光八年(1828年)延庆堂刻本,最佳版本是《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的清抄本。  相似文献   

2.
《窦太师针经》为元代针灸古籍,现存清代及民国两种抄本。清代抄本题作“秘抄杨氏家传针经图”,民国抄本与“玉龙歌”合抄,题作“玉龙歌”。经考证,这两种抄本确系《窦太师针经》的不同传本,但确切书名尚无定论。其作者并非窦汉卿本人,当是窦氏传人整理,又经后人补注。其中清代抄本具有本文、附注、提行集注、眉批等多种构成。由于《窦太师针经》为甄权后又一次,也是唯一次对针灸腧穴基于临床实践的总结,因而极具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科活人定本》为明龚居中专著,成书于明1630年左右。现存最早刻本有清顺治十八年辛丑冬月(1661年)同年的三种刻本:醉耕堂、天德堂和同德堂刻本。这三种同年刻本除少数地方个别字、词不同外,其刊刻者序言和主要内容完全一样。还有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福善堂主人据清顺治刻本抄本和清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的吴郡志云居抄本《外科活人定本》。  相似文献   

4.
荆达  李华荣 《中医学报》2021,36(2):450-452
通过分析《易筋经》有关释名、成书年代、作者及版本流传等内容发现,《易筋经》释名为通过变易经络,强壮体质的一种方式;《易筋经》现存最早的文献为明天启四年,故成书时间应不晚于1624年;《易筋经》的作者暂无定论,目前有3种假说:达摩说、紫凝道人说、新说;《易筋经》的版本分两类罗列,一类为抄本("西谛本"和"述古堂本"最为古...  相似文献   

5.
<正>《易筋经》一书托称达摩所创,不同传本的序跋涉及唐、宋、元、明、清代。乍看似乎流传有序,深究则相互矛盾,扑朔迷离,很大程度上干扰了该书成书年代的正确判断,进而妨碍其书的准确解读。调研国内外14家图书馆的48种现存《易筋经》传本之后,曾通过分析各传本中的避讳情况,结合所载内容,对各本抄刻年代做出大致判断[1],提出沈氏校本可能为此书之祖本[2]。在此基础上,如果不解决此书序跋的源流演变问题,仍然难以解答由此造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存题为《脉法微旨》的一部明抄脉书进行了考证,认为该书实是早已亡佚的南宋许叔微《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的一种传本。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图著作,比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要早一百余年。  相似文献   

7.
杏春医话     
(一)中药名的避讳在封建社会里,为了避皇帝的“讳”(即皇帝的名子),凡是写作文章、著书立说以及使用人名、地名、药名等,都必须避让帝讳,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制度。例如:楚汉时,有个谋士名蒯通的,他原名蒯彻。后来,因汉武帝名叫刘彻,史家为了避“彻”字之讳,即将蒯彻改称为蒯通(“通”字和“彻”字,意义相同)。又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阴篇》(宋本273条):“必胸下结(革更)”句,原系“胸下结坚”。后来由于隋文帝名杨坚,避“坚”字改为“(革更)”字(“坚”和“(革更)”,字意相同)。  相似文献   

8.
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现存有二种传本,一种是宋代校正医书局的校注本《备急千金要方》;另一种是未经宋人校改的宋刊本《孙真人千金方》(现存20卷)。这二种传本无论是在篇目次序(包括同一篇中的条文次序)还是在文字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出入。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几年前我们已经撰文做了初步分析,而新近的研究又进一步发现了解释这些差异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胤产全书》是明代王肯堂编撰的妇产科专著, 计4卷, 由张受孔等参订刊行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通过对《胤产全书》国内外藏本调研, 发现存世的版本有4种, 分别为明代"书林乔山堂"刊刻的本子, 藏于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将明代"书林乔山堂"刻板修订刊行的本子, 分别藏于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录明刻本的抄本, 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明代刻板修订刻本的抄本, 藏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经过调研, 没有支撑"清康熙刻本"的充分证据, 现存刻本均应是明代刻本。《胤产全书》文献主要来源于《脉经》《产宝》《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 兼有王肯堂的发挥补充内容, 王肯堂编辑《女科证治准绳》以其为主要蓝本。  相似文献   

10.
《重编医经小学》,吉田宗恂编撰,成书当在1590-1610年间.此书现存刻本和抄本各一种,后有出版社影印出版者.明代吴嘉言《医学会元》中有“漏经穴法”一篇,记载了29个经外奇穴,被《重编医经小学》改编为歌诀,收入卷3.一直以来,由于《重编医药小学》与明初刘纯《医经小学》相混,使得其文献价值位增,成为考察奇穴文献源流不可或缺的一篇文献.出现这种讹误,固然与对权威目录书的轻信和盲从有关,也与“文献讹传的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选注》是山东清代乾隆年间与黄元御齐名的诸城名医臧应詹的代表作, 未得刊刻, 仅以抄本流传, 现存5部。通过对所见的5种抄本进行比较, 发现山东省图书馆所藏的庄恩泽本在此书现存版本中较为独特, 精致大方、抄校精美,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庄恩泽采诸家之论, 补充方剂, 辨证医理, 并独到见解。究其原因, 或许与其家族世代业医有关, 与其为读而藏、为读而抄、钟爱医书的藏书理念有关, 也与其保护乡邦文献、流播桑梓之遗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本草发明》,所据影印版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为残本.除此版本外,《本草发明》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及日本抄本,均为足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实为同一版本,仅书中“明《本草》类辨”一文所在位置不同.日本抄本当为据明刊本抄成.  相似文献   

13.
日本现存最早医书《医心方》所载《葛氏方》是葛洪医方的重要传本,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辑佚方面,尚无对成书年代的专门讨论。本文从内容、避讳、词汇三方面对此书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对照传世医籍,发现《医心方》所引《葛氏方》文本含有陶弘景的补阙内容,全文不避隋、唐国讳,所用量词"过""枚""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传世文献中被改为隋唐时期的新兴量词。由此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医心方》所引《葛氏方》底本与陶弘景所增补《补阙肘后百一方》存在一致,其成书上限在南朝梁,下限在隋以前。  相似文献   

14.
袁黄《祈嗣真诠》现存民国前版本有8种:余氏本、普秘笈本、眉公本、广生本、尚白斋本、清抄本、慎斋本及光绪本。其中,年代最早的为余氏本,流传最广的为普秘笈本,其祖本万历庚寅本已佚。  相似文献   

15.
《孕育玄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400种重点古籍之一.该书2个古籍版本均为抄本,清康熙乾尧抄本抄于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陶氏贤奕书楼丛书》本约抄录于晚清时期或之后的民国期间.通过仔细对比发现,二者主体内容基本一致,仅前者的自序中内容有圈改,疑为后人所为;后者缮写比前者更加规范.可知2个古籍版本的文献来源相同,不排除“丛书本”抄自“乾抄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16.
张志聪医学全书版本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版本1.1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刻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封内首页写“钱唐张隐庵先生集注黄帝经世素问合编聚锦堂梓行”,有黄帝内经序、宋序,目录(无篇章排号),半页9行,每行20字,左右双边,上下黑线,版心有《素问》、卷次、页码;版框高19.3cm,宽12.8cm,共9卷2函10册。1.2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科院本与故宫本为同一年代的刻本,其版框相同,但内容有不同处,尤以“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明显。经与《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其他版本比较“四气调神…  相似文献   

17.
<正> 《神灸经纶》为清代吴亦鼎所撰。亦鼎字砚丞,道光、咸丰时歙县人,另著有《麻疹备要方论》等书。《神灸经纶》最早刻本在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其后未见刻印。1959年,全国64所图书馆所藏中医书编辑联合目录中未见此著目。所幸学院李济仁教授藏有全书四卷,于1962年献出,耿鉴庭研究员为之作序,著名书法家何时希书端。继后十年动乱,未能及时刊行,至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才重新影印出版,得与读者见面。据耿公在序言中所言:“曹炳章曾藏有此著两种,一是《麻疹备要方论》,一即此书”。1936年上海大东书局将其分别编入《中国医学大成》之儿科及针灸门类,并写了提要。《麻疹》先刊,传本较多,《神灸经纶》未及排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治燥医案散见于《临证指南》、《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书中。“但叶氏之书,本不易读。”加上吴瑭生平最推崇叶氏之学,唯谓叶氏“不识燥证”,人多信之,致如叶霖所说:“今之医士,畏难而乐易,避深而就浅,日习《温病条辨》、《温热经  相似文献   

19.
再论《太素》撰注者杨上善为唐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杨上善正史无征,故定其为何时之人历来有所争议,主要有后周说、隋说和唐说。在考察了杨上善之职官及《太素》中的避讳情况后,认为:一、通直郎为隋朝才始置的散官;二、以职事高者为守是唐贞观十一年之事;三、太子文学是唐龙朔三年(或显庆中)复置;四、《太素》主要是避唐初帝讳,且多遵守唐高宗时所定规矩;五、《太素》经文不避而注文避的奇特避讳现象与唐高宗李治于显庆五年正月下有“临文不讳”之诏书有关。故提出:杨上善当为唐初之人,且《太素》成书必在唐高宗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新著《〈素问〉全元起本研究与辑复》 ,已于 2 0 0 1年 9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受“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统一题词。《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南朝齐梁时期的全元起本系《素问》早期传本 ,基本上保存了西汉刘向校书时的原貌。可惜该书亡佚于南北宋之交。如今通行的《素问》经过唐代王冰改编、北宋林亿等校正 ,与早期传本的原貌相距甚远。该书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填补中医学术的一大空白 ,更由于充分借助现存有关文献资料 ,运用训诂、校勘、辑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