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气滞血瘀型CP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妇乐颗粒口服,观察组给予壮医针刺脐内环穴(心、肾、肝)、下脐行穴(脐下3、4、5等分穴位)、水线穴(2、4、6等分穴位)等,并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均1次/d,两组疗程均28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针灸联合壮药定痛饮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CPID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传染性疾病,中药和壮药治疗艾滋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关中壮药抗HIV的有效成分、中壮药复方制剂及中西药联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中壮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发治疗艾滋病中壮药新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必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541-542
磨盘草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L.)Sweet]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开窍、活血的功效。用于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1文献资料收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岭南采药录》、《陆川本草》、《南宁市药物志》、《英拉汉植物名称》、《常用中草药手册》、《全国中 相似文献
6.
7.
8.
壮药现代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分析我区壮药现代研究开发现状,肯定壮药在理论体系、生药学、药理学、药化学及质量标准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我区壮药的发展与兄弟省区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与人民群众需求的差距.对壮药今后的发展,提出要增强发展我区壮药事业的迫切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和利用壮药发展的优势,认真把握壮药发展的历史机遇,创造宽松的壮药发展环境,加强壮药资源的保护,促进壮药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选用壮药苦丁茶、金果榄、救必应、金线风、水田七、小飞扬草、鱼腥草,用煎煮法提取其效成分,使用K-B法测定这7种壮药提取物在体外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苦丁茶、水田七、救必应、小飞扬草4种壮药在浓度0.5 g/ml时有抑菌作用,其他3味壮药无抑菌作用;在浓度1.0 g/ml时7种壮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苦丁茶、小飞扬草两味中药抑菌作用特别明显。结论 7种壮药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丁茶、小飞扬草抑菌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五十种广西常用壮药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五十种广西常用壮药中筛选出有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作用的药物.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测量供试药物抑菌圈的直径,每味药重复3次,对五十种广西常用壮药进行抗H.pylori作用的筛选研究.结果: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药物有:苦丁茶、金果榄、小飞扬草、黄藤、槟榔;抑菌圈直径在15 mm~20 mm的药物有:一枝箭、钻地风;抑菌圈直径在10mm~15 mm的药物有:救必应、杠板归、五指枫、金盏银盘、番木瓜、九节茶、石仙桃、大力王;其余35味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10 mm.结论:50味广西常用壮药、中草药以苦丁茶、金果榄等15味在体外可抑制HP的生长,而其中4味抑菌作用明显,其中11具有中度抑菌作用,其余药物抑菌作用低或无. 相似文献
11.
《神农本草经》始见于梁代的《七录》,而《汤液经法》则见于《汉书·艺文志》。按知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药物知识应先于方剂知识存在。从文献的发生和著录来看,作为经方一类的《汤液经法》著录于西汉的《七略》之中,远早于《神农本草经》。那么,西汉及之前的药物知识存于何处?对汉代经方著录和有关本草的记述进行考证,可以发现汉代以前相当长时期内,本草与汤液知识合为一体,西汉刘向等校书时,皆将之归入“经方”一类。东汉时,应辨证组方、规范用药的需求,本草遂脱胎于“经方”而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随着中医药科学化进程,中药实验研究广泛开展.虽然当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结论参考价值有限,但这一时期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中药科研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诸如挖掘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所蕴藏的宝贵经验、中药科研工作应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理念,已为当今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所接受,而回顾历史可知,这些理念是在中医药生死存亡关头,通过前人的反复实践而总结形成的,到任何时候都应反复强调,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13.
壮族青少年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壮族青少年的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丰富和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体质资料库。方法 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 1611(男 80 2 ,女 80 9)例 7~ 18岁的壮族青少年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壮族男生内、中、外因子值分别为 2 .1~ 2 .7,3 .0~ 4.3和 2 .7~ 3 .9;女生分别为 2 .5~ 4.9、2 .3~ 3 .2和 2 .3~ 4.4。②壮族男生 8~ 11岁和 14~ 15岁各组为中胚层 -外胚层均衡体型 ,12~ 13岁组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 ,16~ 17岁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生 7、8岁组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 ,9~ 11岁组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 ,12、13岁组为外胚层的内胚层均衡体型 ,15岁组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 ,16~ 18岁组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③男生体型 8~ 15岁组为外胚层体型比例最高 ,16~ 18岁组为中胚层体型比例最高 ;而女生 7~ 13岁组为外胚层体型比例最高 ,13~ 18岁组为内胚层体型比例最高。结论 ①壮族男生体型分布呈外胚层体型向中胚层体型发展 ;女生则呈外胚层体型向内胚层体型发展。②壮族男女生体型与汉族 (内蒙 )体型最为接近。男女生体型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中药疗效和炮制的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eng JS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6,36(4):197-200
一些中药疗效的认定、社会用药风潮、中药炮制方法的历史演变事例,说明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习俗和经济因素无不影响到中药的方方面面.因此中药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性和人文特征.有记载的药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会接受什么样的药物.古代炮制法有3大类:有效的医疗炮制、虚玄的道家炮制、无效的商业炮制.在对中药功效和炮制进行外史研究的基础上,应把中医药历史文献研究提高到与临床、实验三足鼎立的地位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291名壮族青年身高遗传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对壮族人群身高的影响。方法 调查 2 0~ 3 7岁的 2 91名壮族青年 ,用直线回归方法以亲—子身高之间的回归系数估计子代身高的遗传率。结果 男女总体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 72 .8% ,而男性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 86.1% ,女性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 68.3 %。结论 壮族青年身高的遗传率较高 ,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而环境因素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和复方用药,弥补了西方医学在诊治上的不足之处,这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由于西方医学对治疗疑难症和抗衰老上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使人们对中医药需求增加,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新医学体系将会逐步形成。从研发中药的角度,对传统中医药理论、整理和规范中药材及中药市场、中药炮制、微量元素测定、质量控制、制剂工艺、生物技术及专利保护等方面来探讨中药现代化,实现对传统中药的超越,把传统中药提高到现代药学的水平,能被国际社会所接纳,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7.
中药实验医学研究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从肠内细菌生物转化确定中药有效和有毒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现代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的问题,但其确定一直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结合中药的用药特色和现代药学研究成果,从中药原形化学成分的肠内细菌生物转化,到原形化学成分及其肠内细菌生物转化产物的肠吸收和转化、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等串联的研究模式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可能是一条适合中药特点的途径,亦是中药实验医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要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上发挥积极向导作用。新的考核机制必须将学生一系列的活动集中到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来,改变现在传统“应试教育”、“验证式实验课”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起促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的新型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药行业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应用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理论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药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对中药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微生物相关中药的形成机制、开发珍贵中药的替代资源、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寻找新的中药资源,甚至是研究一些中药药理的重要途径。同时,微生物学在为中药现代化作贡献的过程中,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找到其独特的发展空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微生物学研究体系。概述微生物与中药的多方面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预见,充分利用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必将为中药发展带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药功能基因研究主要是探寻中药活性成分相关功能基因及表达规律,确定药用成分合成的调控机制,获得中药药用成分关键代谢途径和其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中药现代化奠定基础。从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等)、主要技术策略(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表达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基因组学等)等3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作了介绍。还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与紫杉醇生物合成基因及植物P450基因研究现状。并对本研究室石斛碱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