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0例中,由非特异性抗体引起假阳性35例(16.7%),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阳性175例(83.3%)。在17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6例(89.1%),MNSs血型系统抗体10例(5.7%),Lewis血型系统抗体5例(2.9%),Kidd血型系统抗体3例(1.7%),其中Rh血型系统合并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结论对孕妇产前及受血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早期进行预防及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和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红细胞血型IgG抗A(B)效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在检测O型孕妇红细胞血型IgG抗A(B)效价差异及方法的灵敏度。方法微柱凝胶法与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102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经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微柱凝胶法与其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微柱凝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102例O型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均值分别是85.7、37.6、43.4,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2.28和1.97倍;检出IgG抗A(B)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6.5%、37.2%、44.6%,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两者,分别经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但微柱凝胶法与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检测结果有相关性(r分别为0.9035和0.8901,P均<0.001)。另外,以经典抗球蛋白法IgG抗A(B)效价64为临床意义决定值,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上微柱凝胶法临床意义决定值的效价为138。结论微柱凝胶法比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实验操作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实验室内的广泛应用;但因灵敏度过高,需对其决定值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即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试验,检测出6例有ABO以外的抗体,进一步用盐水、聚凝胺法、抗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6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4例,抗-E1例,抗-c1例。结论根据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进口同类试剂卡的试验比对,考核国内某公司研制开发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照设计,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使用某国产和进口两组微柱凝胶试剂卡分别对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不同年龄段、多病种患者样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抗体筛查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比对.结果 两组试剂卡1018例标本直抗试验和抗体筛查试验的检测结果符合率100%;两组试剂卡1006例样本交叉配血试验的检测结果符合率100%,其中包括了26对(52例)采用不同血型、直抗试验阳性、抗体筛查试验阳性的特殊样本,两组试剂均检测出相合样本6例、不相合46例.结论 该国产试剂卡不受年龄和疾病因素的影响,与现行进口试剂卡结果一致,可运用于所有微柱凝胶法检测的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IgG型抗E抗体联合IgG型抗Fyb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及配血对策.方法 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血标本采用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确定抗体特异性后,再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红细胞是否含有相应抗原;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疑诊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BMMNC-Coombs)和骨髓细胞微柱凝胶免疫法(MGIA)检测自身血细胞抗体.结果 BMMNC-Coombs检出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0.0%,骨髓细胞微柱凝胶免疫法检出的阳性率为85.7%,敏感性后者显著高于前者(χ2=8.187,P<0.005).结论 骨髓细胞微柱凝胶免疫法敏感性高于BMMNC-Cooms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echno TwinStation全自动血型仪在ABO、Rh(D)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echno TwinStation全自动血型仪对41577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对1959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与手工法(血型鉴定采用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比较。结果41577例标本中全自动血型仪与试管法ABO血型鉴定的准确率分别为99.80%和99.75%,无统计学意义(﹥0.05),Rh(D)血型鉴定准确率均为100%,不规则抗体筛查仪器法与手工微柱凝胶法的阳性率均为0.31%(5/1959),假阳性0例。结论 Techno全自动血型仪在ABO,Rh(D)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可避免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其结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患儿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黄疸患儿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探讨不规则抗体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结果61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11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占1.78%,进一步检测出抗-D 7例,抗-E 3例,抗-E、c 1例。结论根据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可及时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选择相合的血液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抗体检测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需要进行临床输血治疗的1968例患者, 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microcolum gel Coomb’’s test, MGCT)、凝聚胺法、固相凝集法进行输血前抗体检测, 以谱细胞检测为金标准, 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比分析三种技术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MGCT和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与谱细胞鉴定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和0.72。MGCT与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效能的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MGCT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凝聚胺法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82%比72.73%, 85.71%比72.73%, χ2值分别为5.01、5.17, P值均<0.05)。MGCT和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与谱细胞检测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3和0.75。MGCT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效能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MGCT检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 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 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定.结果:在75例疑似AIHA患者中, 发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抗体筛查阳性、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及交叉配血试验不合54例;经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 在上述试验中不再出现凝集反应者50例, 仍发生凝集反应者4例, 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C1例、抗-E2例、抗-e1例.结论:AIHA患者多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造成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 少数存在同种抗体并多具有Rh血型抗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献血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对排除受血者原因以外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DAT及抗体筛选阳性的血标本再采用单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和谱细胞进行免疫球蛋白分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9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员血标本中检出DAT阳性4例,其中多特异性抗体和IgG同时阳性3例,多特异性抗体和C3d同时阳性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5例,其中抗E抗体3例,抗M抗体2例。结论献血员DAT及不规则抗体阳性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或输血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检测既可方便再次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反复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的规律,以及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1020例三次以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输血次数与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抗体类型的关系,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对输血反应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结果 1020例反复输血患者有26例(2.25%)不规则抗体阳性,而且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抗体类型也越多。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血前交叉配血时间为35+3.4 min,较抗体阴性患者15+1.7 min显著延长;2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有2例出现输血反应,占7.6%,高于阴性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比例(0.4%)。结论三次以上输血将导致患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类型增高,抗体阳性不仅延长交叉配血时间,更会增加输血反应的产生。尽量减少输血次数和加强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是预防和减少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及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技术对58 565例拟输血住院及急诊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阳性结果进一步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351例,检出率为0.60%(351/58 565)。鉴定出特异性抗体282例,检出率为0.48%(282/58 565);自身抗体36例,检出率为0.06%(36/58 565);无法鉴定抗体特异性共33例,占0.06%(33/58 565)。不同性别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女性患者222例,阳性率为0.73%(222/30 58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29例,阳性率为0.46%(129/27 983)。结论拟输血患者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避免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Rh血型抗e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或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患者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22例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3~80岁。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单独抗e抗体17例,抗e合并抗C抗体5例,凝集强度1+~2+,抗体效价1∶8~1∶32。结论 抗e、抗C抗体均为IgG型抗体,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可引起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或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临床上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 62例(20.8%),抗B 65例(21.8%),抗A+抗AB 87例(29.2%),抗B+抗AB 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 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 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相似文献   

16.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 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37%。其中,抗-D3例,抗-E4例,抗-C2例,抗-A1 1例,抗-M2例,抗-EC2例,抗-Cc 1例,抗-JKa 2例,抗-JK^b1例,抗-FY^a2例,抗-Le^a 1例,非特异性抗体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1 858例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探究其对安全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31 858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 31 858例住院患者中, RhD阳性患者31 517例(98.92%), RhD阴性患者341例(1.08%)。抗体筛查阳性患者92例,阳性率0.3%,血液病患者抗筛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21%(11/497),妊娠孕妇抗筛阳性率为0.72%(31/4313)。92例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为:抗E 45例(48.91%)、抗D 11例(11.96%)、抗c 10例(10.87%)、抗Le~a 6例(6.52%)、抗Ec 5例(5.44%)、抗M 5例(5.44%),其他抗体10例。结论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可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患儿和母亲ABO及Rh血型,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母亲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 21例Rh新生儿溶血病中,抗-D引起16例(占76.2%),抗-E引起3例(占14.2%),由抗-E和抗-c联合引起1例(占4.8%),由抗-c引起1例(占4.8%)。结论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应推广孕妇产前Rh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换血仍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和抗-B效价的差异,对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检测孕妇IgG效价的决定值进行界定。方法:用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和传统试管法平行检测524例丈夫为A型或B型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和抗-B水平,经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并界定前者的决定值。结果: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和传统试管法检测抗-A平均效价分别为249.98和120.85,抗-B为156.98和76.38,前一方法分别是后者2.07、2.06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64,P〈0.001;t=15.39,P〈0.001);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种方法测抗-A、抗-B效价均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是0.8857(t=30.76,P〈0.001)、0.8996(t=33.22,P〈0.001),通过回归方程得出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检测抗-A、抗-B效价的决定值分别为128、116;以IgG抗体效价≥64判为阳性,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测抗-A、抗-B阳性率分别为73.66、52.29,明显高于传统试管法的47.33、34.3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P〈0.01;χ^2=47.00,P〈0.01)。结论: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比传统试管法操作更简便、快捷,应用于孕妇产前IgG抗-A、抗-B效价检测比后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其决定值的界定,将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