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2006-2007年冬季感冒的特点及中医药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今冬感冒患者发病特点的认识,结合今冬“暖冬”以及冬至以后寒流突至的天气特点,归纳出感冒的发病病机为“外寒重,里热盛”,治法应“散寒、清里”并用,选用麻杏石甘汤为主加味治疗。预防上介绍了两类不同体质人群的食疗方,同时总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防治感冒的经验。即对今冬感冒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药防治策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邓倩  罗雯文 《河南中医》2012,32(3):283-284
目的:观察大青龙汤加减在外寒内热证感冒中退热的效果.方法:对35例感冒发热(体温在39~40℃)的患者采用大青龙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23例,显效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大青龙汤对感冒之外寒内热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告诉笔者:“近段时间我们发现,时下的感冒和往年有着明显的不同,往年这时候,感冒大多是因‘外寒’引起的,而目前则是受到凉燥的侵袭,加上有些人体内积有郁热,往往拖了半个月都没好,所以在治疗、预防上也应有所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常宇 《科学养生》2008,(2):41-4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我们发现,时下的感冒和往年有着明显的不同。往年这时候,感冒大多是因‘外寒’引起的,而目前则是受到凉燥的侵袭,加上有些人体内积有郁热,往往拖了半个月都没好,所以在治疗、预防上也应有所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42-44
痹证由来已久,首见于《黄帝内经》,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对此各有见解,治疗上也颇有不同,但多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外寒内湿的经典方剂,临床上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云岭名医彭江云教授则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属于寒湿痹证、湿热痹证者。彭师认为,寒湿痹证、湿热痹证的治疗关键在于治“湿”,而治“湿”之要又在治“脾”,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治疗痹证外可解表散邪,内可健脾除湿,一举两得,疗效甚佳,今予浅析,以资共享。  相似文献   

6.
温通不独为散寒──浅谈桂枝在肝病中的应用浙江省永嘉县中医院(325102)程志文关键词桂枝,肝病桂枝性温味辛,功擅于温经通阳,临床广泛用于感冒、胸痹、惊悸、痹证等感受外寒或阳虚内寒的病证。笔者却将桂枝用于肝病的治疗,发现对黄疸、胁痛、湿阻等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当感冒之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本病属中医“咳嗽”范畴,四季皆有,治不得法,可迁延时日,久之易生它变。临证时我使用经方小青龙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本病之外寒内饮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其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病情易反复,多呈进行性发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并给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痰饮伏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反复发作的重要内因。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张仲景曾用于治疗“外寒里饮”的“太阳病”,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寒里饮型的经典方剂,可使风寒解、痰饮去,肺宣降功能恢复,诸症逐渐自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代人体质特点内有郁热,遇风寒湿之邪易发为外寒内热型感冒,治疗应用大羌活汤发散风寒,兼清里热,根据临床兼见症状加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感冒灸敷贴疗法用于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感冒灸外敷 ,贴敷于大椎、风门等穴位 ,每日 1帖 ,连续贴药 2 4小时 ,5天后评定疗效 ,并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感冒灸”敷贴疗法有效率为 86 .79% ,与对照组有效率 86 .2 7%比较 ,统计学处理 ,P >0 .0 5 ,临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感冒灸”敷贴疗法用于感冒治疗 ,具有与药物组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白疕”“干癣”“松皮癣”等范畴。寒包火是指外寒束表、血热内蕴的一种证型,寒包火型银屑病的发病特点为秋冬寒冷季节发病或加重,感受风寒或感冒后加重,热水浴后皮损减轻,舌红,脉多无虚象,热象明显但屡用清热凉血药效果不佳[1],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感冒灸敷贴疗法用于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感冒灸外敷,贴敷于大椎、风门等穴位,每日1帖,连续贴药24小时,5天后评定疗效,并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感冒灸”敷贴疗法有效率为86.79%,与对照组有效率86.27%比较,统计学处理,P>0.05,临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感冒灸”敷贴疗法用于感冒治疗,具有与药物组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今冬感冒患者发病特点的认识,结合今冬"暖冬"以及冬至以后寒流突至的天气特点,归纳出感冒的发病病机为"外寒重,里热盛",治法应"散寒、清里"并用,选用麻杏石甘汤为主加味治疗.预防上介绍了两类不同体质人群的食疗方,同时总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防治感冒的经验.即对今冬感冒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药防治策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根据《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的治疗原则,“因势利导”治疗外感病的方法,初步探导如下: 一、病在皮者汗而发之此法用于邪在肌表,“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病,因太阳病的主要病机为邪在肌表,正气有抗邪外出之势,故仲景用发汗解表之剂,顺其正气抗邪之势以祛邪外出,达到祛邪安正的目的。而在具体运用上,则有表实用麻黄汤,表虚用桂枝汤,外寒内热用大青龙汤,外寒内饮用小青龙汤,二阳合病用葛根汤等不同情况。二、其病高者因而越之  相似文献   

15.
小青龙汤临床常用于治疗外寒内饮所致咳喘等病症,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谨守病机、圆机活法,将其应用范围大大拓宽,临床对证属外寒内饮、寒饮内停、寒凝蔽阻等引起的各类病症,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清开灵是在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改制而成,目前有针剂、口服液、胶囊剂和冲剂。最初该药主要用于病毒性感冒的治疗,后被运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也常用于肝炎的治疗。当前中药清开灵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正>感冒误治引起的慢性迁延性咳嗽,常因患者感冒后不辨寒热虚实,迭进苦寒药,甚至苦寒泻下药,损伤机体阳气,导致肺气虚寒,宣肃失常;或因外寒未解,发热疼痛,履服解热镇痛药,强发其汗,或冬春季节输液消炎,凉水徒损阳气,正气无力抗邪,致外寒迟迟不解,影响肺气宣发;或因误治、失治,肺卫气虚,易再感邪,进而导致慢性迁延性咳嗽。《伤寒论》102条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  相似文献   

1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指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意为秋天感受湿邪、郁而未发,至冬外感可致咳嗽,这是因新感触动伏邪而发病。秋季感受湿邪后,当时并未发病,以致体内湿郁化热,至冬季因外感风寒邪气触发而发病,表现为外寒内热的病证特点。麻杏石甘汤为仲景《伤寒论》之名方,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所致汗出而喘者。方中,麻黄辛温宣肺,配石膏苦寒泻火,佐以杏仁降肺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药虽四味,但配伍严谨,用以治疗外寒内热的咳喘病证,屡获良效。因“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可表现为外寒内热的病证特点,而麻杏石甘汤治疗外寒内热的咳喘病证疗效显著,故二者有密切的  相似文献   

19.
王东 《吉林中医药》2003,23(6):43-43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如果本病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 ,证候多相类似者 ,称时行感冒。冬春之季是时行感冒易发季节 ,发病率高 ,感染人群多 ,造成流行后 ,轻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重者易诱发他病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时行感冒辨证以风热多见 ,或有少数初以风寒为主者 ,来诊时亦多已入里化热 ,现就临床辨证治疗体会浅谈如下。1 外寒里热型多为外感风寒湿邪 (各自偏重不同 ) ,治疗失宜 ,病邪入里化热。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方以九味…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丸,是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创立的,治疗饮食劳倦,脾胃气弱,内伤寒热之证。症见头昏自汗、少气懒言、脉虚大等症。现代则广泛用于各种虚证疾患,诸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近年来报道治疗白血病。特别是对无力性疾患,诸如肝、肾、子宫等内脏下垂,疗效甚佳。还可用于: 1.治疗老年气虚感冒 研究证实,对感冒易感者,本品既能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