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郁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竞争和精神压力的增大,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人们为防止药源性疾病而多方寻求非药物治疗的今天,针刺和拔罐等绿色疗法由于疗效显著,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介绍李志道教授针罐并用治疗郁证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2.
3.
肘劳是以肘部疼痛、肘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也称伤肘痹证多见于西医学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在针灸门诊治疗中属常见病。  相似文献   

4.
5.
头痛又称“头风”,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单独出现,也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最早记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为“脑风”、“首风”。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肾精亏虚、饮食劳倦、跌仆外伤皆可导致头痛。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使经脉阻滞,清阳不得疏发可致外感头痛;内伤情志,忧郁恼怒,气郁肝阳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可致肝阳头痛;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可致肾虚头痛;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6.
针罐结合治疗痛风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的疾病.其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反复发作,笔者在近年来采用针罐结合治疗39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淑清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2):714-714
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月.其中头部1例,腰腹部5例,胸胁19例,肩臂部2例,背部3例.  相似文献   

8.
9.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笔者运用针罐结合治疗呃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某,女,38岁,工人,于2004年8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无力,右侧重于左侧,就诊于某医院,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好转而出院。8月25日转诊于我院针灸科,查颅脑MRI提示;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双侧半卵圆中心、桥脑、侧脑室周围),脑萎缩;查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经会诊后确诊为多发性硬化。时症见:神志清醒,易激动,语言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针罐结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探究进一步分析针罐结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我院门诊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的45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其中,年龄最大51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在36~89岁;男性19人,女性26人;所有的患者病程在两周到12年不等.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29例,占64.4%;好转14例,占31.1%;未愈2例,占4.4%.结论:针罐结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火针疗法 ,古称火卒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篇 :“火卒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刺 ,即用火将针烧至发白 ,然后以闪电般疾入疾出法刺入穴内或病所 ,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 ,屡屡获效 ,兹介绍如下。肩凝案李某  相似文献   

13.
肘劳相当于西医的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多因前臂旋转、肘关节屈伸等用力不当,而使筋脉损伤,瘀血内停,或者寒湿之邪侵袭肘部经络,使气血阻滞,经气不通,导致肘部外侧疼痛、握物无力,前臂旋转和伸肘时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中年人发病率高,男女之比为3:1,右侧多于左侧。笔者于2012年8月~2013年10月间,采用火针疗法配合缪刺法治疗本病2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卒口僻"范畴.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见于单侧或双侧上肢,也常累及头部,好发于中老年人。西医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普萘洛尔等)进行治疗,但疗效有限,需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笔者在跟张玉莲导师出诊时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此病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疾病。本病常见于青壮年(35~45岁),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多数是脚趾关节、踝关节,并逐渐发展到全身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反复发作。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罐结合治疗90例痛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月峰 《四川中医》2010,(4):122-123
采用先循经针刺远道腧穴,配合颈部活动,再局部拔罐的远针近罐、动静结合法治疗落枕40例,全部治愈,1次治愈26例,占65%,2次治愈14例,占35%。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0岁,2003年7月15日就诊。患者主诉右下肢肌肉萎缩,小便无力7年,加重1个月。7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小便无力,在北京某医院就诊,检查腰骶部磁共振示:骶部椎管增宽,基内可见一较粗而长的终丝,直径约2.9-4.9mm.紧贴椎管后壁,下端稍增粗。诊断:骶部脂肪瘤合并终丝牵位综合征。嘱其随诊,给予B族维生素等对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诊断明确,47例患者中,肱骨外上髁炎34例,肱骨内上髁炎11例,尺骨鹰嘴炎2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病程1天~2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罐结合治疗肩胛胸壁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2年7月采用毫针排刺及拔罐治疗肩胛胸壁关节功能紊乱者39例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39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其中显效率为84.61%。结论:针罐结合可治疗肩胛胸壁关节功能紊乱,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