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脊髓全横断模型在造模时常难以保证神经纤维的完全离断。 目的:构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脊髓T10节段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动物仅打开椎管与硬脊膜而后缝合,但不损伤脊髓。建模后1,3,5,7 d分别进行BBB评分以评估后肢运动功能,检测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来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并行形态学观察来评估脊髓肉眼观病理形态。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建模后1,3,5,7 d时,其BBB评分降低(P < 0.01),未检测出体感和运动诱发电位。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完全横断,而假手术组脊髓形态完整。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  相似文献   

2.
林基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50):9317-9320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在骨折的修复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中枢神经及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痂中成骨的影响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胫骨骨折断端骨痂成骨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用SD大鼠建立左胫骨闭合骨折髓内固定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为3组,左胫骨骨折组;T10脊髓横断组:于左胫骨骨折后,横断切除T10段脊髓约0.3 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建立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后,肌注神经生长因子。术后各组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变化,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痂中成骨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T10脊髓横断组大鼠在失神经状态下,骨痂中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骨钙素表达减少,成骨细胞内细胞器功能低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的以上各组织学观察指标均较T10脊髓横断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可部分改善脊髓横断失神经状态下的骨组织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嗅鞘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GFP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T9脊髓全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变化,用β-actin作内参。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 d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 < 0.05),造模后7,14,21和28 d回到假手术组水平。嗅鞘细胞移植后21 d,嗅鞘细胞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 0.05)。提示全横断脊髓损伤致大脑皮质运动区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早期表达上调,随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差别;嗅鞘细胞移植后期可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王忻  郭征  李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0):9870-9873
背景:细胞因子异常及神经功能的异常、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往对细胞因子及激素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神经异常对骨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课题创新性地应用血生化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松质骨中神经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分析其在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中的意义。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3月龄SD大鼠48只,体质量为(210±16) g,随机均分为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 方法:脊髓损伤组于T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 周分批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处死。测定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对股骨髁松质骨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脊髓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0.01),各时间段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各时间段分布于小梁骨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呈强阳性,脊髓损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减弱( P < 0.05或0.01)。 结论:脊髓损伤后松质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弱可能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调节和支配作用。Ⅰ型胶原是促成骨细胞分化和增强成骨细胞黏附能力主要因素,是组成骨构架的基质蛋白;而Ⅱ型胶原由软骨细胞产生。 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 材料:选用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胫骨骨折组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各20只。 方法:单纯胫骨骨折组大鼠于从左胫骨平台前缘插入1根φ0.8 mm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植备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10 段脊髓约0.3 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 结果:伤后第1周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 < 0.05);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 < 0.05);伤后第4周单纯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P < 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两组Ⅰ,Ⅱ型胶原表达量均下降。 结论: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胶原的分泌规律与正常骨折愈合一致,区别在于各时间点尤其是在峰值点上表达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 目的:以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联合作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以半切法制成胸段脊髓半横断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损伤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每组20只。伤后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透射电镜观察轴突的再生情况,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造模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 结果与结论:观察伤后4周病理切片,单纯损伤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高压氧治疗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高压氧治疗组最多,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单纯损伤组最少,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透射电镜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正中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无髓及有髓神经纤维。高压氧治疗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短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波幅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明显优于单纯损伤组(P < 0.01)。伤后4周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高压氧治疗组较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恢复快(P < 0.05);单纯损伤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高压氧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多项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相关凋亡基因Bax,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 材料:孕14~15 d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5只,取其胚胎用于神经干细胞培养。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40只、细胞移植组40只。 方法: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T9脊髓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行T8椎板切除。用DMEM/F12调整胎鼠神经干细胞密度为2×1010 L-1,吸取细胞悬液15 μL滴加到约2 mm3大小的明胶薄片上,细胞移植组将此明胶薄片植入大鼠脊髓两横断面之间的间隙处。分别于细胞移植后3,7,14,21,28 d取材进行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大脑运动皮质Bax,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Bax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 > 0.05),术后14,28 d 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P < 0.05),术后3 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3 d Bax的表达明显减少(P < 0.05),移植后14,21 d 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移植后3,7 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能通过调控大脑运动皮质相关凋亡基因 Bax,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可靠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方法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脊髓全横断损伤组,横断组选择T12节段横断大鼠脊髓。分别于术后24h、7d及21d取L2节段制成20μm冰冻切片行HE染色,并记录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结果脊髓全横断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在同一时间点之间相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脊髓横断以下节段出现大量空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以腹角为甚;全横断组腹角神经元计数与假手术组在同一时间点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大鼠的30天存活率达72%。结论本方法为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制作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模拟失重促进成骨细胞、骨细胞凋亡,而锶能降低失重状态下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凋亡率,促进骨形成。 目的:观察锶盐对失重状态下骨组织中细胞凋亡的防治效应。 方法:5周龄SD大鼠建立失重动物模型,在悬吊前3 d或悬吊时开始以锶盐灌胃。建模后7 d,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骨钙素质量浓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检测骨组织中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组织中Fas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 < 0.05),但血钙,磷浓度均较相应对照组升高(P < 0.05),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细胞凋亡指数、骨组织中Fas抗原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 < 0.01)。悬吊前3 d始及悬吊时始锶盐灌胃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5),而血钙、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细胞凋亡指数、骨组织中Fas抗原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说明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增加骨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从而增加大鼠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细胞凋亡,而锶盐可降低失重状态下大鼠骨组织Fas蛋白表达,从而降低成骨细胞、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补骨脂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目的:观察补骨脂对去卵巢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代谢、牙槽骨密度及高度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去卵巢组和补骨脂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手术不切除卵巢,补骨脂组于卵巢切除第2天灌胃3 g/kg补骨脂水剂,1次/d。去卵巢2周,所有大鼠采用结扎上颌磨牙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 结果与结论:上颌磨牙结扎12周,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血清雌二醇、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P < 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P < 0.05),X射线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去卵巢组大鼠上颌骨骨密度及高度显著降低(P < 0.05);与去卵巢组比较,补骨脂组大鼠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 < 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上颌骨骨密度及高度显著增高(P < 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雌激素缺乏促进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补骨脂可有效阻止雌激素降低导致的牙槽骨高度、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