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子汤证的两条经文各有重点 ,同样是一方多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是阴虚热盛 ;少阴病篇中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是与少阴病四逆汤证进行类证鉴别 ,而非少阴病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论述吴茱萸汤证的条文共有三条 ,分别见于阳明篇 ,少阴篇和厥阴篇。吴茱萸汤证其病机概为胃阳不足、浊阴上逆或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因此见于阳明篇和厥阴篇是没有争议的。但其病机与少阴并无联系 ,为何会出现在少阴篇呢 ?这一直是《伤寒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拟就仲景将吴茱萸汤证列于少阴篇的本意进行探讨。“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 (2 4 3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瘐汤主之。”(30 9条 )、“干呕吐延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378条 )以上是《伤寒论》论吴茱萸汤证的…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少阴病篇吴茱萸汤证历代伤寒注家认识不同,为历来研究者所困惑。笔者以《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为基础,探讨少阴病病机及少阴病用吴茱萸汤的机制,以示先贤审证用药之妙。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证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证论析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250014)关键词: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伤寒论》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本条历来是伤寒论研究和教学的难点之一。首先,把本条所述之证归属于少阴病,为...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将霍乱的证治列于六经病篇之外,旨在进行类证鉴别;《伤寒论》所论之霍乱属于虚寒性质的湿霍乱,其发病多兼有表证;《论》中所谓之热是指发热之症状,非为病性,所以“热多”、“寒多”并不是论“热霍乱”和“寒霍乱”;对其证治方药进行了论说。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柴胡汤,其组成当以有大黄为是,而其作用重在清泄少阳之邪热,非重在通腑,所以其主治证并不要强调“便秘”,其所治之下利证并不是热结旁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补出少阳邪热兼有太阴虚寒,对于拓宽其临床运用范围和如何应用仲景方都很有启迪;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抓住“胸满烦惊”,其在治疗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大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对于少阳病传变的条文,不能囿于少阳病,重在领会其以脉证为凭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顾胃气思想在预防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 太阴寒热太阴属脾 ,主司运化 ,临床上无阳热之证 ,多由太阴本寒和风寒之邪直中太阴而引起邪从寒化证 ,为脾虚寒盛的寒热同病正化之证。其原文中没有寒热症状的描述 ,惟论其病机为“以其藏有寒”(2 77)(文中所有括号内的数字为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讲义》中的条目数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6 4年第 1版 ) ,故出现以“自汗不渴”(2 77)为主症 ,并见“腹满而吐 ,食不下 ,时腹自痛”(2 73)的太阴病 ,治“当温之 ,宜服四逆辈”(2 77) ,此寒热同病同治之法 ,即《内经》“寒者温之 ,虚者补之”之义。2 少阴寒热少阴属心肾 ,为三阴之枢 ,统水火…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部治病活人、千古不朽的医学宝典,在中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所说:“尝谓中医学中,苟无《伤寒论》则‘学’之一词,将大有逊色;业中医者,苟不学《伤寒论》,则不足以为中医。”该书以太阳病篇冠于全书之首,对太阳病的发病、传变、诊断、鉴别、治疗以及调护等有关疾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论述,且以占全书近一半的条文(183条)“将诸病线索逐条提清”,脉络清晰,丝丝人扣,确有统领全局、总括六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一种中医病证名,这类病证的主要表现是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产生疼痛、酸楚、麻木之感,并可伴随有关节的屈伸受限以及变形肿大等症状。在现代医学的体系中,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有关节疼痛表现的疾病,均可归属于痹证之范畴。尽管《伤寒论》中未直接论述痹证的治疗方法,但已有与痹证相关的论述,且其所载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白虎汤、当归四逆汤等,在痹证的临床治疗中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伤寒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也逐渐揭示了这些方剂治疗痹证的内在机制。本文对《伤寒论》中与痹证相关的论述及方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辨病、辨证、辨症论治相结合的有机体系,辨病论治体现治疗的全局性,辨证论治体现治疗的阶段性,辨症论治体现治疗的即时性.太阳病的本质为邪袭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和,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表;阳明病病位在中焦的胃肠,性质属实,其有寒、热两大类;少阳病属于热证、实证的范畴,反映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的本质,相对于太阳病而言,其病位在里,热邪初化,但未至阳明病燥热程度;太阴病的性质,尽管其多属脾阳不足证,但亦有脾阴不足证;少阴病的提纲,是寒化、热化的共同提纲,其脉象应为"脉微、细",从中断句,脉微而见但欲寐,则是寒化证的初期表现,脉细而见但欲寐,则是热化证;厥阴病为两阴交尽,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桂枝配伍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围绕《伤寒论》中有关条文从桂枝配芍药,桂枝配麻黄,桂枝配甘草,桂枝配茯苓4个方面对桂枝的配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  相似文献   

15.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她的记载散在于浩瀚的古代文献中,对其的挖掘整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中医护理技术整理后所示,此书中记载了灸法、坐药法、熏洗法、敷药法等13项护理技术,丰富了人们对一千多年前中医护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认识,亦从中医护理技术角度呈现了《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伤寒论》里清酒使用之法进行分析、总结,首先考证清酒是有别于白酒和黄酒的一种液体清澈、工艺技术要求高的酒。仲景使用清酒的意义主要为:一是借清酒之温热之性,助药力以破阴寒、通经脉;二是借其辛散动蹿之性来减少滋阴药壅滞弊端;三是清酒为心肝二经引经药,增强药物治疗作用;四是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17.
从发汗解表而汗出、调和营卫而汗出、化气行水而汗出、和解少阳而汗出、清热行滞而汗出和祛风化湿而汗出六个方面,分析了《伤寒论》中服药治疗后的汗出,认为其汗出可分为:发汗而汗出和未发汗而汗出两类。发汗而汗出者意在解表祛邪,通过发汗使邪气随汗而外解,属汗法治疗的结果。而未发汗而汗出者,虽各有不同的发生机理,但皆为正气康复,气血周流,升降出入协调,水津布化的结果,是为机体康复的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