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的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恢复期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8例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组36例(4.46%),IVIG治疗有反应组772例(95.54%)。IVIG治疗无反应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低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P均<0.05)。恢复期有CAL(CAL组)178例(22.03%),恢复期无CAL(n CAL组)630例(77.97%)。规律随访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恢复期n CAL患儿420例,服药6周后321例(76.43%)PLT可降至400×10^9/L以下,8周为355例(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12周为371例(88.33%),与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结论:PLT、PCT、MPV急性期变化可能与IVIG治疗无反应相关,与CAL无明显关系。对无CAL或一过性冠脉扩张的绝大多数KD患儿,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疗程在6~8周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影响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变化的相关因素,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水平升高的机制。方法:将川崎病患儿36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同时纳入正常儿童2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RDW)、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1β(IL-1β)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儿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组PLT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PLT升高更明显,与急性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MP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组患儿MPV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PDW均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期组患儿血清TPO、IL-1β和TS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TPO、IL-1β、TSP-1水平均与急性期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PO和TS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恢复期PLT增多可能与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TPO、IL-1β及TSP-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PLT、MPV、PDW和PCT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天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5~7天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3月至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16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4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另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PP水平。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P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CAL组TPP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患儿急性期TPP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82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中TPP浓度升高可能反映了KD患儿血液存在血栓前高凝状态,其含量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及其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脑梗塞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MPV、PLT、PDW。8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MPV、PDW分别为10.96±1.32、12.31±2.27,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数目为148.74±42.6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恢复期(P<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脑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越大,MPV、PDW越高,大面积组较小面积组、小面积组较腔隙性梗塞组患者的MPV、PDW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检测MPV、PDW、PLT等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上估计梗塞范围, 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对观察药物疗效亦有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60例,其中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7例,同时与同期爱婴区住院体检正常的新生儿30例作对比,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恢复期PLT、MPV、PDW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P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MPV、P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PLT下降愈明显,而MPV、PDW则愈增高。恢复期PLT、MPV、PDW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并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转归预测过程中,分析血小板(PLT)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肺炎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16例)和轻症组(36例)。入院后,分别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空腹采血,对比检测结果。结果急性期,重症组患儿4项参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升高,高于轻症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患儿恢复期的上述4项参数,显著低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转归预测过程中,PLT趋向正常水平预示着病情预后良好,但如果PLT水平较低,则可发生较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84例确诊为HIE的轻、中、重度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测定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及其分布宽度 (PDW) ,与5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分析 ,并在恢复期对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评分 (NBNA) ,以分析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急性期HIE各组的PLT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1) ,MPV、PDW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而HIE各组间病情越严重各参数变化也越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P<0.05)。(2)恢复期各HIE组的PLT、MPV及轻、中度组的PDW都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而重度组PDW恢复较慢 ,在恢复期仍明显高于对照组。(3)恢复期患儿PDW值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 -0.673 ,P<0.01) ,PDW≥17.55 %的患儿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对HIE患儿的血小板参数进行动态观察 ,有助于判断HIE的严重程度 ,并可作为了解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恢复期测定PDW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2例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检验。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检验结果,分析血小板参数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PLR(136.32±84.76)高于对照组的(101.93±53.19),PDW(14.73±1.25)%、MPV(8.43±0.85)fl低于对照组的(16.08±0.40)%、(9.26±1.29)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P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真阳21例,假阴31例,假阳31例,真阴17例;PDW:真阳45例,假阴7例,假阳10例,真阴38例;MPV:真阳37例,假阴15例,假阳14例,真阴34例。PLR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敏感性为40.38%、特异性为35.42%、准确性为38.00%、漏诊率为59.62%、误诊率为64.58%;PDW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敏感性为86.54%、特异性为79.17%、准确性为83.00%、漏诊率为13.46%、误诊率为20.83%;MPV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敏感性为71.15%、特异性为70.83%、准确性为71.00%、漏诊率为28.85%、误诊率为29.17%。结论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R、PDW、MPV会发生一定变化,可为医师鉴别急性期布鲁菌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儿重症肺炎检测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薇  唐英  李秀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14-23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小儿重症肺炎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测定58例小儿重症肺炎组(A组)、64例小儿普通肺炎组(B组)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M)、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7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急性期A组与恢复期比较,PLT、PCT明品升高,差异湿著,P<0.01.急性期A组与B组比较.急性期B组与恢复期比较,PLT、P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A组、B组与C组比较,PLT、PCT差异无明娃性,P>0.05.各组间PDM、MPV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中的PLT、PCT对于小儿肺炎病情程度估计有辅助性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脓毒血症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1例脓毒血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检测,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分析。结果脓毒血症治疗组PLT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减低(P<0.01),MPV减低(P<0.05),PDW减低(P<0.05),脓毒血症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MPV、PDW均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血症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比较,PLT、MPV、PDW亦有差异(P<0.05)。结论定期观察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脓毒血症预后的判断,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川崎病(KD)患儿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研究纤溶活性降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在KD及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35例KD患儿PAI-1、GMP-140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并与35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组的PAI-1急性期、恢复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恢复期持续增高。GMP-140及ET急性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PAI-1、GMP-140、ET明显高于非合并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AL组患儿PAI-1与GMP-140均与ET呈显著正相关(r=0.699,P<0.01;r=0.64,P<0.05)。结论内皮细胞损伤、纤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活化与KD冠状动脉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PAI-1、GMP-140和ET可作为预测和观察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婷婷  李德元  孙萍 《江西医药》2014,(12):1493-1495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观察双嘧达莫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的疗效。方法观察所有入选患儿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的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双嘧达莫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口服),观察疗效。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PLT、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DW、P-LCR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各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嘧达莫组患儿血小板参数、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血小板活化双嘧达莫能加快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环孢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比容(Platelet specific volume,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IL-2/IL-4。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LT、PCT均升高,PDW、MPV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PLT、PCT高于对照组,PDW、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L-2/IL-4均降低,血清IL-4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IL-2/IL-4低于对照组,血清IL-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血小板参数,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中老年人进行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检测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PLT及PCT明显减少(P〈0.05),MPV和PDW明显增加(P〈0.01),且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PLT及PCT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MPV和PDW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以发现脑梗死的危险人群,宜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80例初诊或随访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结果不同分为中度狭窄组(95例)和重度狭窄组(85例),选取同时间段CCTA结果阴性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结果 三组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 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LT、PCT、PDW、MPV、MAR分别为(198.41±32.14)×109/L、(0.175±0.042)%、(11.12±0.32)%、(7.34±1.11)fl、(53.62±10.36)%,中度狭窄组的PLT、PCT、PDW、MPV、MAR分别为(178.37±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合并症分为5组:单纯脑梗死组297例、合并高血压组635例、合并糖尿病组456例、合并房颤组209例和合并血脂异常组512例.按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1458例,复发组651例.比较2109例脑梗死患者与4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MPV、PLT和PDW.结果: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PLT、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脑梗死亚组间MPV、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MPV较其他组减小,合并房颤组MPV较其他组均增大(P<0.05或P<0.01),合并房颤组PLT较其他组减少(P<0.05);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合并血脂异常组的MPV 、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初发组的MPV、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MPV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有合并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内皮素1(ET-1)、CRP、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进行ET-1、CRP、PLT检测,并与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对照。同时用心脏彩超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的情况。结果KD患儿不同时期ET-1、CRP、PLT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患儿急性期ET-1、CRP、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扩张(CAE)组CRP、PLT水平与非CA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E组ET-1水平与非CA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PLT、ET-1均参与了KD的血管组织损伤,ET—I可作为预测KD并发cAE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集的58例KD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典型KD组45例,不完全KD组13例,另选择18例年龄匹配的发热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KD组(包括典型KD组和不完全KD组)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典型KD组和不完全KD组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KD患儿恢复期血浆NT-proBNP水平较急性期显著下降(P<0.05)。冠脉损伤组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冠脉损伤组(P<0.05)。结论 KD(包括不典型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尤其当存在冠状动脉损伤时升高更明显。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KD的诊断,尤其是不典型KD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对预测冠脉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晓浏  林正明  江建锋 《安徽医药》2018,22(9):1773-177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对多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回顾性调查三组人群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三组间血小板参数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组(n=35)分别为PLT(201.947±73.849)×109·L-1、MPV(9.269±1.143)fl、PDW(16.024±0.369)、PCT(0.184±0.059);肺部感染组(n=43)分别为PLT(222.014±115.309)×109·L-1、MPV(9.006±1.263)fl、PDW(16.082±0.579)、PCT(0.194±0.098);对照组(n=42)分别为PLT(192.719±55.335)×109·L-1、MPV(9.599±1.219)fl、PDW(16.064±0.392)、PCT(0.181±0.041).MPV和PLT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肺部感染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0.019;P=0.000);肺部感染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LT(P=0.003).PDW(F=0.616,P=0.541)和PCT(F=1.376,P=0.254)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V和PLT的改变可能和老年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及肺部感染发病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诊疗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