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经脾静脉抗凝治疗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3例行择期脾切除断流术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经脾静脉抗凝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和/或强化螺旋CT扫描监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共58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抗凝组27例,对照组31例。抗凝组术后14d内无门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累计发生率7.4%。对照组术后14d内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累计发生率22.6%。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门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脾静脉以200U/h的剂量输入肝素溶液对体循环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影响。结论断流术后经脾静脉置管早期灌注肝素抗凝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以200U/h的剂量经脾静脉输入肝素是安全的,不增加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加门体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接受脾切除加门体断流术的病例,30例患者分成A(对照组,n=13)、B(治疗组,n=17)两组,其中B组术中采用解剖性脾切除.观察两组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分别于术后第一、二周行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门脉系统血栓形成A组10例(10/13),B组5例(5/17).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切脾可以降低门脉高压脾切除、门体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几率.  相似文献   

3.
龚先贵  范新萍  吴红 《江西医药》2010,45(7):654-655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脾静脉血栓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并发脾静脉系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病人36例,脾静脉血栓发生5例,约7.2%。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经早期口服双嘧达莫、拜阿司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治疗,随诊3~6个月,血栓无进一步发展或消失,也未引起相应其它并发症。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脾静脉系统血栓有一定发病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脾部分栓塞后再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待血象升高后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本组10例,1例栓塞后第1天起血小板、白细胞增加,9例第3天起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增加,达至手术标准;1例栓塞后第2天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第3天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8例第4天行脾切除 门-奇静脉断流术,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与以往同类患者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9.8 d(P<0.01),平均住院费用下降4306.8元(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上升.结论脾部分栓塞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安全,且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在PHT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中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38例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均顺利完成手术,门静脉断流前测压(34.6±6.2) cmH2O;门静脉断流后测压(28.6±4.7) cmH2O,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全部停止,手术止血率达100%;发生并发症6例(15.79%),随访2年,发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10.52%.结论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断离门奇静脉间侧支循环,具有止血效果显著,手术简单、创伤小,便于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1980—2014年CNKI、VIP、CBM、PubMed、EMbase、万方Data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形成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8篇文献纳入研究对象2240例,其中病例组(血栓形成组)640例,对照组(无血栓形成组)1600例。病例组中肝功能A级213例(33.3%),B级427例(66.7%);对照组中肝功能A级636例(39.8%),B级964例(60.3%)。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形成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结果为OR=0.69,9 5%C I=(0.5 6,0.8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功能分级水平影响脾切除断流术后P VT形成,肝功能A级患者术后PVT形成的风险低于肝功能B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文章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 1992~ 2 0 0 1年施行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伴脾切除术 32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4 3例 (13.1% )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 4 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中 ,1例发生感染性门静脉炎死亡 ,其余均康复出院。单纯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 138例 ,血栓形成 2 6例 (18.8% ) ;行脾切除加分流术患者 191例 ,血栓形成 17例 (8.9%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8.4 4 ,P<0 .0 1)研究显示门静脉高压症外…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并发症,但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患者术后较多见。由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误诊率及死亡率较高。本文总结了15例行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本病中的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9月至2013年7月经手术、CT及磁共振结果证实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15例,男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PH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开腹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观察组73例给予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102 3,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08 6、-36.903 7、-12.099 9、-11.489 0,均P<0.05);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2 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4%(x2=15.161 5,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524 3、6.389 9、6.802 8、6.698 0、47.008 7,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低,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于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89例,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行单纯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食管和胃底静脉转归、再出血发生率和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后经复查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显示,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1、2、3年累计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1、2、3年累计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国产吻合器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提高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彻底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钰  杨俊山  孙广新  周虎 《河北医药》2010,32(3):280-282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时是否存在脾动脉盗血及手术前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该类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提供依据。方法5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6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试验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前根据脾功能亢进状况分为轻度脾亢组(28例)和中重度脾亢组(41例),采用TOSHIBAaplio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清晨空腹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脾情况,测量门静脉、脾动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流速V、血流量F)。结果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高压组血流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脾亢组肝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重度脾亢组患者脾动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脾亢患者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脾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中重度脾亢时存在脾动脉盗血,脾切除后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吻合器在门奇静脉断流术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吻合器行食管下端部分切除再吻合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01~2001-12因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研究组)行门奇静脉断流合并食管下端吻合器切除吻合,30例(对照组)行单纯门奇静脉断流,观察两组患者的自由门静脉压变化,术后再出血率,手术病死率,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两组门静脉压手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随访25个月,再出血研究组1例,对照组6例(P<0.05)。两组均无手术病死。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研究组1例,对照组8例(P<0.01)。吻合口狭窄,研究组2例,对照组无(P<0.05)。吻合口瘘研究组1例,对照组无。结论在门奇静脉断流术中,应用吻合器作切除吻合是一种安全、止血更彻底的术式,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确诊为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行外科断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断流术加胃底黏膜下血管阻断的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实验组患者并发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随访期间累计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股静脉置管组76例,颈内静脉置管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分别为(41.81±10.96)d、(17.17±4.83)次、(230.94±20.33)mL/min及1.48±0.16,显著高于股静脉置管组的(27.09±9.77)d、(10.46±4.13)次、(215.46±28.07)mL/min及1.1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置管组感染、栓塞及穿刺并发症分别为34.2%、26.3%及18.4%,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的8.3%、6.3%及10.4%。结论对比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缪丁丁  刘爽  邵明  喻军  兰光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787-1788
目的:总结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7月~2004年10月治疗的70例门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无再出血,远期再出血3例,术后3个月~1年复查胃镜或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完全消失38例,曲张静脉明显减轻22例。结论:联合断流术止血效果确切,手术难度不大,操作简单,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龙  吴杰  廖婷婷  高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46-1147,1150
目的探讨在透视下与非透视下行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血透)导管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行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前2年,42例均在导管室X射线透视定位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2例(A组),左侧颈内静脉10例(B组);后2年,46例均为非透视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4例(C组),左侧颈内静脉12例(D组),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尿素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及性价比。结果四组均能成功置管,A组、C组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良好,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组置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首选非透视下进行,在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接触;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可优先选用透视下进行.有利于及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予以调整.避免透析血流量不足及透析不充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华法林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未进行华法林治疗)各28例,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评估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