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早的患者366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有室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5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TO)和窦性心率震荡的斜率(TS),试验组按照HT与TS值再分成2个亚组:试验Ⅰ组,HRT0:TO<0与TS>3.0 ms/RR间期;试验Ⅱ组,HRT1:TO≥0与TS≤3.0 ms/RR间期;对照组,HRT2:TO≥0与TS≤3.0 ms/RR间期,分别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其心律震荡钝化现象愈加明显,其心脏性死亡明显增加.无论心功能正常与否,TO、TS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无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歆月  张颖轩  陆芳 《河北医药》2008,30(9):1296-1297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研究,分析HRT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46例患者同期行CAG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CAG阳性72例,阴性74例,并对Holter所获得的HRT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G阳性组震荡起始(TO)值高于阴性组(P<0.05),CAG阳性组震荡斜率(TS)值低于阴性组(P<0.05);CAG阳性组内双支或三支病变亚组震荡起始(TO)值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CAG阳性组内双支或三支病变亚组震荡斜率(TS)值低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TO升高,TS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及危险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1)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24h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P〈0.01),TS值下降、SDNN、SDANN值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糖尿病心肌病(DC)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20名,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EVF、LEV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5)%vs(-6±4)%,P<0.01];DC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6)/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变钝。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这一新的预测心脏性猝死方法,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率〈50次/分为入组条件。采集单发室性早搏的前2个窦性RR间期及后20个窦性RR间期,根据公式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plope,TS)。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HRT均值TO:(1.03±0.97)%;TS:(3.87±1.93)ms/RR间期。提示本文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室性早搏后初始窦性心率加速现象消失。结论窦性心率〈50次/分的心动过缓患者可能也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预测高频度室性早搏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高频度窒性早搏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其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统计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TO检测结果为(0.60±0.02)%,TS检测结果为(1.9±0.02) ms/RR;观察组TO检测结果为(-1.28±0.01)%,TS检测结果为( 5.1±0.02) ms/RR;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均有显著区别(P<0.05);观察组TO异常25例(83%),TS异常26例(87%);对照组TO异常5例(17%),TS异常6例(20%),高频度室性早搏患者TO、TS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高频度室性早搏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具有确切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85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住院期间行AECG及CAG检查,检测出TO及TH值,按CAG结果分为CAG冠脉正常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冠脉中度狭窄组、冠脉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经统计学处理,探讨期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HRT现象明显变纯,表现为TO值明显升高,TS值下降。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RT有相关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导致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A组,43例)、冠心病患者(B组,45例)和对照组(C组,42例)HRT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分析其与3-12个月随访期心脏恶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A、B组的TO值明显高于C组[(0.82士0.13)%、(0.69±0.09)% vs.(-0.67±0.07)%],但TS值明显低于C组[(1.92±1.79) ms/RR、(2.82±1.55) ms/RR vs.(6.81±2.61) ms/RR](P<0.05).A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B组10例;与无不良事件发生者比较,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T2DM与冠心病患者的HRT异常,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HRT减弱更显著.HRT分析可作为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徐广成  严林  季红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39-324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和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的老年对照组75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HRT的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的TO及TS值:并根据HRT分级的不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心脏性原因死亡的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老年冠心病组TO(2.13±3.11)%高于对照组(-1.85~2.01)%,TS(2.33~1.19)ms/RR低于对照组(9.72±3.53)ms/RR,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老年冠心病患者中2个指标均异常者(HRT2级)因心脏性原因病死率最高.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心脏性死亡情况密切相关,HRT可作为冠心病临床上判断预后的重要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频度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经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有1万次以上室性早搏的患者(高频度室性早搏组)和40例正常对照者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并比较其关系.结果 高频度室性早搏组与对照组相比,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异常.其中高频度室性早搏组TO为-(1.45±3.48)%,TS为(3.57±3.32)ms/RR间期;对照组TO为-(3.62±5.14)%,TS为(8.74±5.75)ms/RR间期.高频度室性早搏组T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O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TO与室性早搏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1),TS与室性早搏数目呈明显负相关(r=-0.51,P<0.01).结论 高频度室早组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高频度室性早搏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窦性心率震荡的降低同时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高危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检查结果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其中阳性组67例,阴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震荡、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去除房颤、房扑干扰及伪差,选择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结果 阳性组TO平均值为(0.36&#177;0.15)%,TS平均值(1.98&#177;0.52) ms/RR;阴性组rO平均值为(-0.87&#177;0.36)%,TS平均值为(4.83&#177;0.65) ms/R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1.976,均P<0.05).随访1年后,阳性组死亡9例(13.44%),阴性组死亡2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6,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高危患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简便、价廉、有效、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心率震荡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各指标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5名正常对照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利用MGY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HRT和SDNN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同时获取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F、LVED,并分析TT、TO、TS与年龄、平均心率、SDNN、LVEF、LVED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O、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TS、SDN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TO与LVEF呈负相关(r=-0.362,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249,P<0.05),TS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216,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其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TT有望成为HRT的又一项新的高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率震荡(HRT)对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及β受体阻滞剂对HRT的影响。方法133例心力衰竭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33例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和服用6个月后均行Holter检查。HRT包括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根据TO、TS组成不同分为HRT0、HRT1和HRT2。随后进行随访,终点事件是患者心源性死亡。根据以往危险分层的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评判各因子预测能力。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6个月后TS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随访6 ̄40个月,平均(19±11)个月,14例死亡,119例存活,死亡组TS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P<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HRT2为仅有的2个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P<0.05);生存曲线表明HRT2组预后最差(P<0.01)。结论HRT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HRT异常。  相似文献   

14.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现象(HR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拟诊为心绞痛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每例患者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和ST—T改变的情况,比较两组间TO、TS以及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各个评价指标。结果TO的各个评价指标与ST—T改变相当,TS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度(97%)和阳性预测(90%)值明显高于sT—T改变(分别为62%和63.1%)。结论心率震荡现象的指标TO、TS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新的指标,在诊断价值上甚至有可能高于ST—T改变。  相似文献   

16.
柳丽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9-360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定量测量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获取心率变异(HRV)参数、24h内R-R期间的标准差(SDNN)、QT间期变异度(QTV)、QT问期变异系数(QT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传统指标。结果观察组TS、SDNN值分别为(12.54±8.61)ms/RR间期、(93.24±23.02)m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93、4.130,均P〈0.05)。对观察组90例AMI患者作12~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4例,存活76例。存活组TS、LVEF值分别为(6.73±5.12)ms/RR间期、(0.574-0.15)cm,较死亡组显著性升高(t=7.956、4.590,均P〈0.05)。通过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RR=0.624,P=0.013)、LVEF(RR=0.825,P=0.011)、QTV(RR=0.754,P=0.030)三个指标均对高危AMI患者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将TO与TS相结合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与Ts相结合对AMI有着更佳的预测价值(RR=2.984,P=0.029),优于LVEF(RR=0.208,P=0.052)、QTV(RR=0.158,P=0.074)等指标。结论HRT作为新的心电学指标,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42例DCM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3 ̄42个月的随访。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DCM患者TS明显低于轻度DCM患者(P<0.05);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相关,TS与心率变异性(HRV)、LVEF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