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科 《海峡药学》2013,25(2):175-17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D)、每分心排血量(CO),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SD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SV和C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多种心脏病发展的最后结果,也是目前心血管医师面临的很大挑战.目前国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改善心室重构的报道甚少,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与同期单独加用依那普利治疗作为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常毳  刘聪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5-19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40例行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7%(P〈0.05)实验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可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蒋永春  徐斌 《今日药学》2009,19(12):41-42,4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服用1次,治疗6 m,观察氟伐他汀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提高水平稍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比例也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明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短期干预作用。方法将46例血浆胆固醇正常(<22mg/ml)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于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结果于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中TNF-α、IL-6、sVCAM-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某院肾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血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标准的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诊疗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则加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于应用药物前以及治疗5周后采集疗效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分别治疗5周后,Nt-proBNP水平均有降低,联合组下降幅度高,2组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各项参数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改善最为明显,下降幅度与改善水平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比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其对循环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6例),比较治疗前后循环血的ET,NO,CR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CRP,ET,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LVEF提高,血N0水平增高.血清CRP和ET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并降低CRP水平,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缬沙坦80mg/d,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25例,口服依那普利5~1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Y-HA分级)评估,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对两组心功能、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量、左心室收缩末期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等均有显著改善(P<0.05),心脏各个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血压变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较之单独使用依那普利更有利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定11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7%、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干预后的SV、CO、LVEF及LVDd等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后观察组SV、CO、LVEF及LVDd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U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u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uA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的方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螺内酯、速尿、洋地黄等,疗程均为24周。结果将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心清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清片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NT-proBNP、LDL及CRP指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清片治疗,可降低患者NT-proBNP、LDL及CRP指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服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本组患者治疗前后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W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本组131例患者在治疗12周期间,出现头痛2例,恶心1例,经及时调整用量后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理想,可以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心肌射血分数,有利于心肌重建,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以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1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治疗。8周为1个疗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计算心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测试。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测试,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药联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前后TGF-β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口服;对照组不加阿托伐他汀,疗程为12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水平升高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纤维化的发展,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纤维化作用,通过降低TGF-β1水平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和依那普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舒张晚期充盈速度(VA)、VE/VA比值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能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 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均按照心功能分级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口服.结果 治疗后14 d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T-proBNP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NT-proBNP 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CHF,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NT-pro BNP 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过程中,微创穿刺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理想,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