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职业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及损伤的危险.方法 广泛调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整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示范操作.结果 掌握了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并在工作中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 应加职业强防护教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地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存在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 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慧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61-161,163
目的 通过对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 通过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防护措施.结果 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结论 护士没有职业感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方玉萍 《吉林医学》2011,(19):4055-405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地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其自身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健康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01-102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与自我健康防护。方法:综合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并指出相应防护措施。结果: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专业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改善硬件条件,完善防范制度,有效保护供应室护士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并制定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结果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维护了医护人员及医院患者的身心健康。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之中,需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防止自己受到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7.
供应室护士每天要与大量的锐利器接触,稍有操作不当就会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出现职业暴露不仅会导致供应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几率,增加护士恐惧心理,而且还会造成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手套作为护士在回收、清洗、包装操作时免于锐利器刺伤的防护屏障,可有效的降低医院供应室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医院感染及医院不应有的经济支出,因此,必须强化供应室护士戴手套操作意识,预防职业暴露,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了预防的实施.结论 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减少职业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罗杰  陆风 《包头医学》2011,35(4):236-236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及自我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供应是护士工作中遇到的职业损伤因素提出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伤.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损伤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了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结论 重视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确保护士身心健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秀红 《吉林医学》2011,32(14):2853-2854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掌握职业危险的防护知识,加强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结果:在工作中有效实施防护措施,可降低职业危险的几率。结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将职业危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根据供应室职业伤害发生的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关的制度防护措施,实施规范化操作。结果:提高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的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分析职业伤害的因素,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了技术操作,最大限度地预防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了解消毒供应室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潜在危险,强化全员防护意识,制定规范的操作及防护措施,是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减少职业暴露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方法: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暴露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认真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医院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回访,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制定防护对策。结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低年资和工作人员为职业暴露高发人群。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其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医院供应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部门[1],供应室护士长期暴露于致病菌、锐器、粉尘、化学消毒剂、噪音、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造成职业伤害[2]。根据7年供应室工作经验,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并探讨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1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常见原因1.1护士方面的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探讨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得出结论:供应室工作中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要不断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应用有关的防护措施,有效的预防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遭受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危害,采取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生物和化学污染、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措施。结果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做好日常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性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