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收集全省8地市A群NM菌153株进行LPS分型,证明L_(10)型分布广,病例数最多,人群带菌率也高,易引起播散,可能是我省流脑暴发流行的主要菌型。菌的型别似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1992年流脑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四川省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开展了流脑的监测工作,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85年后,该病发病率逐年下降,1992年发病率为0.79/10万,全省流脑疫情处于低谷期。我省1984年以来从病人分离到的阳性菌株298株,其中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占92.62%,B群Nm占6.71%。但1989年~1992年重庆市从病人分离到的菌株均为B群Nm,重庆市以B群Nm占优势。从1992年5个监测点的结果看,健康人群Nm总带菌率为12.65%,其中,A群Nm带菌率为0.24%,B群Nm为9.49%。健康人群血清杀菌抗体的GMT为1:1.13;ELISA检测的GMT为1:15.23。咽部正常菌群抑制A群Nm生长的抑菌率,高发区为26.85%;低发区为67.94%。据预测,在今后的几年中疫情有可能回升或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某种程度的流行。因此,流脑的监控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非O-1群霍乱弧菌的血清型与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我国新近研制的VBO血清分型系统对福建省1979年和1985~1986年分离的148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并采用兔肠结扎法和乳鼠灌胃法对其中129株菌的致病性作了实验观察。血清的分型率为84.46%;菌株分为26个血清型;人源株以O_9、O_5,O_7、O_(13)、O_(10)、O_(11)型占优势;外环境株以O_9、O_(20)型较多。有5.89%的菌株在一种或二种致病性实验方法中呈阳性反应,证明具有致病性。人源株与外环境株在致病实验中的阳性反应率无显著差异。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可能有差异,但尚不能作出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流行周期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亚型与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种抗脑膜炎奈瑟氏菌(Nm)1类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我国17省市于60年代至80年代,从流脑病人与带菌者中所搜集的193株A群Nm进行了亚型检定,并分析了其亚型与流脑周期流行的关系。分型结果表明,上述菌株至少可分成10个亚型,分型率为80.8%,其中P1.9亚型最多占39.9%,是我国60年代与80年代流脑流行时A群Nm的优势亚型,分别占两次流行时可分亚型菌株的100%和85.9%。其次为P1.7,10复合亚型,占29.5%,为70年代流行时的优势亚型,占可分亚型株数的74.3%。流行年A群Nm的优势亚型很突出,非流行年亚型分布则不集中,无明显的优势亚型。从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中可检出同一亚型。因此,A群Nm亚型的检定可以清楚地揭示流脑在我国周期流行的特征与其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菌株的分布、流行以及分型情况。方法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方法进行分型 ,辅以药物敏感性试验对 5 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 ,可将从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分离的 5 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分成 8个PFGE型别 (PFGE1~PFGE8) ,宁夏菌株为PFGE1型和 2型 ,徐州菌株有 6个PFGE型。 1986~ 1988年的分离菌株属于PFGE7型 ,1999、2 0 0 0年病人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分别是PFGE5型与 3型。 1999年爆发性流行期间从患者分离的 5株菌属于PFGE 5型 ,从家畜家禽的粪便、食品、蔬菜等标本分离的 19株菌 ,可以分为PFGE3~ 6等 4个型别 ,其中 ,PFGE5型占优势 (10株菌 )。结论 爆发性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的食品、蔬菜等有关 ,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EHECO15 7∶H7菌株的PFGE型别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Nm培养和鉴定,C群Nm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健康人群1 441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A群Nm2株,B群25株,W135群2株。从37份流脑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C群Nm19株,经PFGE分析18株为相同的脉冲场电泳型(AH1)。结论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上升,PFGE分析为相同的菌株型别。  相似文献   

7.
近12年来,挪威发生的大多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均由对氨苯磺胺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所致。B vre 等发现有88%的菌株,对磺胺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100mg/L。而在带菌者中,对氨苯磺胺耐药的菌株比较少。据1975年的一次调查,在健康带菌者中仅22.6%的菌株呈现耐药性。当前挪威的流行菌株主要为15和16型。作者为了观察不同流行期间流脑菌型、耐药性和毒力标志间的关系,分别收集2个时期的病人和带菌者菌株,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其中180株流脑病人菌株分别从1975和1976年的患者中获得,另69株为1981年12月至1982年5月间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脑膜炎奈瑟菌菌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玻片凝集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本实验室2010-2015年收集的分离自病人和健康带菌者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基因分群;用药敏纸片法和E-test试纸条法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共有12株脑膜炎奈瑟菌,其中10株血清分型结果与基因分群结果一致,2株血清不可分群菌株经PCR检测为C群和B群。3株患者分离株中,C群2株,B群1株。9株健康者分离株基因分群为B群3株,W135群、Y群各2株,C群和不可分群各1株。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氯霉素、利福平、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均敏感。1株C群患者菌株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83.3%(10/12)菌株对磺胺和复方新诺明均耐药。对环丙沙星、萘啶酸、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8/12)、58.3%(7/12)、25%(3/12)。结论海南省2010-2015年流脑的流行菌群是C群和B群,健康带菌者以B群、W135群和Y群为主。大部分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等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例感染的单增李斯特菌与本区食品中污染物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相关性。方法对2株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和本地区近5年(2007年-2011年)从食品中分离的57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分型和PFGE分型。结果病人分离株和所有食源性分离株针对与单增李斯特菌致病相关的6对毒力因子(prf A、act A、iap、hly、plc B、inl A)PCR扩增结果全部为阳性;2株来自病人的菌株为1/2b血清型;2株来自病人菌株的PFGE图谱完全一致,且与1株从本区某超市采集的生牛肉中检出的菌株PFGE型别也完全一致,均为GX6A16.CN0012。结论母子感染的单增李斯特菌PFGE型别完全一致,提示为垂直传播;病人分离菌株和本地区食品中检出的李斯特菌均具有致病性。在本区食品中检出过与病人感染菌株PFGE型别完全一致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从江西等省收集了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324株,应用我们所报道的分型方法可以将96.91%的菌株分成三个主要的脂多糖血清型。不同地区所收集的A群菌株脂多糖血清型的地区分布是不同的,病人与其密切接触者的菌株具有相同的脂多糖血清型,L10型菌株的致病力较强,可以引起流脑流行。本文所述的分型方法操作简便,分型率高。因此,作者认为A群菌株脂多糖血清学分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此分型方法很适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广州市151株非O_1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分型试验结果。全部菌株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外报道一致。在151株菌株中有98株可以分型,33株未定型,需要进一步研究。98株菌分属39个不同血清型,以VBO_1型最多,占8.6%,其次为VBO_(51),O_2、O_(10)、O_(11)型,分别占6.62%和3.97%。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获得的26株菌对新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23种抗生素敏感;绝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两性霉素等耐药。非O_1群霍乱弧菌是指与O_1群霍乱弧菌鞭毛抗体相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抗原不同的一组弧菌。该菌对人类有致病性,被列为急性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菌株的分布,流行以及分型情况。方法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型,辅以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可将从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分离的5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分成8个PFGE型别(PFGE1-PFGE8),宁夏菌株为PFGE1型和2型,徐州菌株有6个PFGE型,1986-1988年的分离菌株属于PFGE7型,1999、2000年病人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分别是PFGE5型与3型,1999年爆发性流行期间从患者分离的5株菌属于PFGE5型,从家畜家禽的粪便,食品,蔬菜等标本分离的19株菌,可以分为PFGE3-6等4个型别,其中,PFGE5型占优势(10株菌)。结论 爆发性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的食品,蔬菜等有关,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EHECO157:H7菌株的PFGE型别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含脑膜炎双球菌(下称流脑菌)的样本应避免低温保存。为此,本文作者观察了在改良Stuart培养基和人脑脊液(CSF)中温度和温度改变对流脑菌存活的影响。所用菌株为A、B群各3株,C、y群各2株。4株从流脑现症病人的脑脊液和血培养取得,6株来自性病病人。菌株在含5%肌醇的马血清中—70℃保存。实验前接种于添加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在5%CO_2下36℃孵育18小时。脊液从8名未用过抗生素的非流脑患者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流脑菌群在濮阳市的分布及W135群在不同人群中的基因型别,为防控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健康人群、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流脑患者的脑脊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血清凝集、PCR鉴定、MLST基因分型、Por A基因亚型分型。结果 2009年-2013年健康人群检出Nm菌49株(B群27株,C群3株,W135群5株,未定群14株);流脑患者W135群1株;密切接触者W135群2株。流脑患者与密切接触者W135群菌株MLST基因分型均为ST-11,Por A VR基因亚型均为P1.5,2型。结论濮阳市流脑带菌以B群、W135群、C群为主,带菌谱与流脑发病有一定关联,有高致病性的W135群ST-11克隆系和致病性菌株P1.5,2型存在。应注意流脑菌群变化,加大监测和疫苗的应用,预防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唐山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带菌率、带菌群型及菌株药物敏感性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流脑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河北省卫生防疫站1998年版《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中脑膜炎奈瑟氏菌检验方法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标准进行。结果.2001~2007年共分离到流脑菌60株,其中A群10株,占16.67%,B群27株,占45%,C群2株,占3.33%,其它群21株,占35%,2006年在健康人群中首次分离到C群;选取20株流脑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其对头孢拉定、菌必治、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为25%~30%。结论:通过不同年份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对掌握唐山市流脑菌群分布特征和变迁趋势及菌株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肠道病原菌,近几年来我省由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为了解我省沙门氏菌及引起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型别、菌型特点、分布状况,从1976年以来,收集了由本站和全省各地市防疫站分离鉴定的不同来源及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菌株共801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合肥地区2012年分离到的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分型,探讨其同源性。方法 1株疑似流脑病例的血液及3个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脑膜炎奈瑟菌的培养分离,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学分群鉴定、PCR扩增和PFGE鉴定试验。结果合肥地区分离出11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11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经PFGE分子分型可以分为合肥1到合肥5型,分别是合肥1型4株,合肥2型1株,合肥3型2株,合肥4型1株和合肥5型3株。结论合肥地区的11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分为5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南湘西地区B群流脑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分离到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分型特征及其流行关系。方法对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确认为脑膜炎奈瑟菌后,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和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到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均对复方磺胺甲恶唑(SXT)耐药,对青霉素(PEN)和氨苄青霉素(AMP)的药敏结果为中介度,对其他9种抗生素米诺环素(MIN)、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利福平(RIF)、阿奇霉素(AZM)、氯霉素(CHL)、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和美洛培南(MEM)均敏感,PFGE结果显示3株菌株为同一带型,MLST结果显示3株菌株均为ST-4821 complex高致病克隆群。结论该起湖南湘西地区B群流脑聚集性疫情中病人与其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在分子分型实验中呈现高度一致性,提示为同一来源。流脑菌在湖南省的菌群已经发生变迁,带致病性克隆群的B群菌株可能成为优势菌株,引起流脑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在不同流行时期,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脑膜炎奈瑟氏菌(Nm)的特点。方法 选择35株A、B、C群流脑菌株(1966-2000年)进行por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型研究,采用PCR反应扩增porA基因,PCR产物纯化后经限制性内切酶MspI酶切;10%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分离酶切产物,银染显色。结果 35株被检菌株分为5种RFLP型,20株A群菌株(病人17株,带菌3株)分3型,谱型与我国代表谱型相同(即a1、a2、a3型);11株B群菌株分5型,其中6株病人菌株每两株1型,分为3型(即b20、b21、b21a2型),其中b20型与a3型谱型相同;4株C群菌株有3株与b21a2菌型相同。结论 不同的血清群可有相同的RFLP谱型;A群Nm不同的流行周期有自己优势菌型,广东省60年代与80年代后期至今的代表菌型相同,为a3型;B群RFLP谱型比A群变异程度大,同一时期分离到的菌株可有几种不同的RFLP谱型;广东省流脑流行存在由A群向B群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南省C群和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2016年湖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生化检测、血清学分群。选取其中的C群和W135群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生化和血清学确认后,选取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群菌株全部耐药,而W135群菌株的耐药率为5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06)。经PFGE分型后,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共分为5种PFGE带型,其中5株HNC-01带型和13株HNC-02带型属同一亚型;2006年湖南省第1例C群患者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为HNC-02,与2012、2013年患者以及患者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的图谱完全一致,与带型为HNC-01的2008、2010、2013年的患者分离菌株仅有一个带型的差异,均属于优势带型。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PFGE分型后共分为2个带型,其中首例患者与2013、2016年患者分离菌株的带型一致,均为HNW-01型。选取其中优势带型菌株经MLST后,结果 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4821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11型,均属于脑膜炎奈瑟菌的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湖南省C群流脑和W135群流脑自首例病例出现后,各自都成为了该群病例的优势流行克隆群,C群流脑近年有减少态势,但出现了新的流行型别;W135群自2012年起成为我省新的流脑流行株,其优势菌株与国际上侵袭性的W群分型一致,可能引起新的大流行,应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