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对7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运用切脉针灸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基础体温测定(BBT)、B超监测卵泡发育等指标。结果有效67例,其中22例已怀孕,无效3例,有效率95.71%。结论切脉针灸能有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连续B超监测,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观察组予切脉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肌注HC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成熟卵泡排出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排卵37例,成功妊娠30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排卵24例,成功妊娠15例,总有效率60.0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脉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患者,能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方法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切脉针灸”秉承“选穴施针是以脉定”的原则,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四部脉象变化以诊察疾病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关键病机是阴阳失衡,“阳化气”“阴成形”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动态平衡失调可致排卵障碍进而导致不孕。提出基于阴阳平衡理论运用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证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阴交为调气第一针,之后根据阴阳偏盛偏衰明确针刺顺序,若人迎脉、冲阳脉相对强于寸口脉、太溪脉,治疗宜先补阴、后泻阳,反之则先补阳、后泻阴,以达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调补阴阳以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所有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2016年3月5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别实施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以及来曲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排卵前2天子宫内膜厚度(9.89±1.82)mm、排卵前1天(10.61±2.35)mm、排卵日(12.41±2.31)mm,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实施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春 《新中医》2011,(8):113-11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予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4.0%、96.0%;对照组为16.0%、72.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护〈0.05)。结论:上药配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优于克罗米芬。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并评价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40例和口服克罗米芬对照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排卵结果、宫颈黏液评分、流产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针灸方法和用克罗米芬口服排卵,都有较高的排卵效果,针灸促排卵的流产率低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予自拟暖巢助孕方口服,B超检查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予切脉针灸治疗。对照组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予克罗米芬治疗,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肌注HCG治疗。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发育情况及疗效。结果:(1)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为9.53±1.77 mm,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7.95±1.6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优势卵泡直径为19.57±2.45 mm,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为16.78±2.52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促进优势卵泡成熟及子宫内膜生长,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77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口服中药 (六味地黄汤合五子衍宗汤 )配合针灸 ,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77例 ,总有效率达 80 .5 %。提示 :依中医补肾益精法 ,针药配合 ,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Pub 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6年7月所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依据Cochrane协作网编写的质量评价标准Risk of bias table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对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进行Meta分析,Revman5.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值,P值及95%CI。结果: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56,95%CI(1.94,3.38),P0.000,01];针灸+中药组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组[OR=3.24,95%CI(2.19,4.77),P0.000,01]。结论: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优于西药,针灸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66例。观察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组:口服克罗米芬50mg。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的情况。结果:两组排卵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流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规律。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从病因机理中的现代学认识和中医学认识、辨证论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推拿、中药贴敷、实验研究的研究皆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机制研究及其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具有促卵泡效应、诱发排卵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月经周期、内分泌等作用。在保留促排卵药物高效促卵泡的基础上,针灸可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行中药周期疗法,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6个疗程。结果:60例患者中,妊娠36例,未孕但排卵功能改善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凌翔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29-29,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疏肝理气中药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选取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观察卵泡发育、妊娠及流产情况,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结果: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疏肝理气中药联合克罗米酚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有补肾养肝、促卵助孕作用,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忆  赵威  刘青 《光明中医》2024,(7):1308-1311
目的 探讨张大伟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经验。方法 从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张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结果 张教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生,除了与冲任二脉及肾脏关系紧密之外,与督带二脉、肝脾两脏失调也密不可分,治疗上按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时期进行调理,着重按经后期及排卵前的生理特点,选择中药,滋养内膜与卵泡发育,促进排卵。结论 张教授临证时有度变通,配合心理疗法,生活干预,针灸艾灸治疗,临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干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总结出一种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4例排卵障碍性不孕者且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疗法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每组42例),同时对两组患者干预治疗方案、效果等进行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与相关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组在排卵率、妊娠率方面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也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者效果显著且可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66例。观察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组:口服克罗米芬50mg。评定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的情况。结果:两组排卵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流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受孕率,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本科治疗无排卵性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五日起每日服克罗米芬50mg;观察组于月经干净后开始内服补肾助卵泡汤。结果观察组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性差异,可见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受孕率更高。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合用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及机理。方法:7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中药+克罗米芬组;克罗米芬组,三组均治疗观察1-6个月。结果:中药+克罗米芬组26例在下6个治疗周期中正常排卵达144人次,排卵率92.31%;26例中22例妊娠,妊娠率84.61%。结论:克罗米芬合用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能明显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