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回肠闭锁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四定点单层内翻回肠端斜吻合并吻合口近端造瘘术,对16例回肠闭锁患儿进行了治疗。即切除闭锁近端扩张的肠管盲端10~15cm及闭锁远端肠管盲端2~3cm,将远端肠管沿系膜对侧纵行剪开,使远端和近端肠管口径基本相同;吻合时,以肠壁系膜缘、对系膜缘、前壁中点及后壁中点为4个定点,将吻合缘分为4段,分别牵引相邻两定点,使肠壁内翻、对齐,并使待吻合的两肠壁边缘充分展开,分段行单层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在吻合口近端10~15cm处肠壁置入造瘘管,于下腹部前外侧壁戳创引出,待病儿能自行排便和进奶正常后拔除。结果 14例恢复顺利,肠蠕动于术后2~3d恢复,4~5d进乳,7~10d即可全胃肠道营养,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或梗阻。随访1~4a,其生长、发育均达到同龄儿正常标准,未见智力发育迟缓。2例因术后并发肺炎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四定点单层内翻回肠端斜吻合并吻合口近端造瘘术,有利于术后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可避免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治疗先天性回肠闭锁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20年治疗回顾(附6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类型肠闭锁、肠狭窄的适用手术方式,并对疗效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我院近20年经手术治疗的66例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治愈率为77.27%,其中前10年治愈率为67.44%,后10年治愈率为95.65%,疗效有极明显提高.结论①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膜式闭锁或狭窄应首选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②十二指肠闭锁(除膜式闭锁)及环状胰腺应首选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③小肠、结肠闭锁(除膜式闭锁)应优先选择近端扩张肠管切除、端背吻合术.TPN的广泛应用、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材料的改进对疗效的提高起到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内肠套叠致肠闭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切除闭锁近远端肠管适当长度,纵形切开远端肠管系膜对缘的适当长度,使其呈斜面,与近端肠管的直径相等,用5~0可吸收线,近远端端端全层吻合。结果患儿均行单层肠管吻合术,术后2周痊愈出院。结论宫内肠套叠是肠闭锁的原因之一,肠管单层吻合术治疗肠闭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收治十二指肠膜闭锁和狭窄11例,其中膜状狭窄9例,闭锁2例,伴发畸形5例,术后死亡1例,治愈10例。阐述了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的X线特征,对产前B超及染色体检查对十二指肠闭锁的意义,手术方法的选择,切除隔膜避免损伤胆总管开口的方法,探查其余肠管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降低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肠闭锁88例的临床资料、影像、病理类型、手术治疗及疗效。结果本组治愈76例,治愈率86.3%,其中8例进行了2次手术(包括6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术后死亡及放弃治疗12例(包括合并肠扭转3例,短肠综合征2例,胆道闭锁1例,肛门闭锁1例)。结论早诊断,增加患儿出生体重,降低合并严重畸形患儿出生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根据闭锁两端肠管的病理改变拟定的肠切除范围可作为临床参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新生儿空回肠闭锁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凤文  刘勇生  李星 《广西医学》2004,26(3):398-399
新生儿空回肠闭锁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手术治疗是唯一挽救患儿生命的手段。我院小儿外科于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新生儿空回肠闭锁 9例 ,获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7例 ,女 2例。体重最轻者仅1 5 0 0g ,为一双胎早产试管婴儿 ;其余为 2 70 0~ 32 0 0g。 3例经产前B超诊断 ,生后即转入我科 ,其余就诊时间 2~ 4d。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2例 ,Ⅲ型 4例 ,Ⅳ型 1例。1 .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单次硬膜外麻醉。Ⅰ型肠闭锁于隔膜处纵行切开肠壁 ,切除隔膜 ,隔膜基底用 5~ 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扎止血 ,然后用 5~ 0可吸收线横行连续单层内翻缝合肠壁 ;Ⅱ~Ⅳ型肠闭锁切除近端闭锁盲端肠管 1 0~ 1 5cm ,切除远端闭锁盲端肠管 2~ 4cm ,Ⅳ型肠闭锁并将众多闭锁肠段一并切除。切除肠管后将远端细小肠管系膜对侧作纵行剪开 ,使远端吻合口径接近近端肠管口径 ,用5~ 0可吸收缝线做肠壁连续内翻单层吻合。吻合时自系膜侧开始缝合后壁 ,绕系膜对侧缝合前壁 ,回到系膜侧结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闭锁治疗成功经验。方法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均为新生儿 ,病例均为空回肠闭锁 ,其中Ⅰ型 1例 ,Ⅱ型 2例 ,Ⅲ型 1例 ,Ⅳ型 1例。均采用近端肠管距盲端切除范围在 10~ 15cm以上裁剪术 ,闭锁远端距盲端切除范围 2~ 3cm ,Ⅰ期肠吻合术 ,术后TPN给予胃肠营养支持 7~ 8d ,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小肠成像应用于克罗恩病临床评估的价值。方法48例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行腹部CT能谱成像。原始图像经信号-噪声比(CNR)分析获得最佳成像Kev值,重建单能量图像。观察指标包括病变肠管位置、肠壁厚度、肠管狭窄程度、肠管强化程度、肠壁周围表现(浆膜层、脂肪间隙、系膜血管)、淋巴结肿大及相关并发症;计算正常肠壁与病变肠管动、静脉期强化率△A%与△V%。所有患者行内镜(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金标准为活检病理。结果 (1)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物质分离功能清晰显示病变肠管范围,病变肠段共132处,肠壁厚度3.1-26mm。病变累及空肠9例,回肠39例,回盲部42例,结直肠29例;25例显示肠壁水肿、增强同心圆样或分层样改变,39例浆膜层毛糙,18例显示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36例显示肠系膜血管增多征象,其中24例有明显的"梳齿"征表现。22例显示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淋巴结大小约3.5-14.5mm。1例出现肠管穿孔,腹腔脓肿形成;3例肛瘘,4例不全小肠梗阻,2例有肠管狭窄伴胶囊内镜滞留。(2)平扫CD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期、静脉期CD病变肠壁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节段肠壁(P0.01);病变节段肠壁动脉期与静脉期肠壁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能谱CT单能量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临床评价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C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肠闲锁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1999年3月~2006年10月小肠闭锁的新生儿11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治愈7例,随访发育正常5例,轻度、中度营养不良各1例。结论通过询问病史和造影检查,小肠闭锁病例术前都能正确诊断,切除扩张段和闭锁段、端端或端背吻合是其经典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先天性肠闭锁近端肠壁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和骨形成蛋白4(BMP4)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肠闭锁组织标本,分别于闭锁处、闭锁近端5和10 cm处取材,另取10例正常肠管组织标本作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GF10和BMP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肠管组织和肠闭锁处组织FGF10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8.32±1.90)和(123.4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8,P=0.011);BMP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06.40±3.22)和(138.5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67,P<0.001).肠闭锁处组织FGF10蛋白表达量与闭锁近端5和10 cm处组织的表达量(139.98±2.74)和(157.51±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880,P<0.001);肠闭锁处组织BMP4蛋白表达量与闭锁近端5和10 cm处组织的表达量(171.01±2.84)和(204.48±2.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7.122,P<0.001).结论:FGF10和BMP4表达减少可能是先天性肠闭锁形成的因为之一,外科手术尽量切除10 cm以上的闭锁近端肠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62例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及台疗经验,探讨小肠闭锁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996~2002年诊治的62例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儿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2例出生后排出少量胎粪;空肠闭锁43例,回肠19例,有合并症7人次,其中膜状闭锁11例,盲端闭锁45例,多节型闭锁6例,均手术治疗.成活56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2例.小肠隔膜切除10例,端-端吻合35例,端-侧吻合13例.结论早诊断、早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积极的术前准备与手术后处理,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后狭窄或再闭锁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后出现狭窄或闭锁的患者行再次手术,选取耳道后方作切口,切除狭窄或闭锁的瘢痕,扩大外耳道,术腔植皮,7耳同期鼓室成形。结果10耳中2耳外耳道出现再狭窄,经局部注射激素,纱条压迫后缓解,术后语频听力提高15 dBHL者7耳,听力无改变3耳。结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后狭窄或再闭锁病例,再次手术仍是有效的方法,并可同期行鼓室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闭锁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十二指肠闭锁1例,空肠闭锁8例,回肠闭锁6例,结肠闭锁1例;Ⅰ型3例,Ⅲ型13例;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菱形吻合1例,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1例,闭锁肠段肠切除端斜吻合14例.结果:1例术后第6天出现吻合口瘘后弃医,治愈15例,治愈率93.75%.结论:早期手术和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提高治愈率;术后禁食2周,全胃肠外营养,有利于吻合口愈合;早期石蜡油灌肠有利于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4.
周宏伟  邱卓  周岩 《吉林医学》2010,31(3):346-347
目的:探讨各型小肠闭锁的手术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总结2007年以来近2年半的时间里21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病例资料。其中十二指肠闭锁5例、空肠闭锁4例、回肠闭锁12例;Ⅰ型7例、Ⅱ型3例、Ⅲa 10例、Ⅳb 1例。均以不同的方式手术治疗。结果:其中4例切口裂开第二次手术,2例吻合口瘘二次手术,1例施胃空肠吻合、造瘘术后未闭瘘,1例死亡。1例术后家属放弃治疗后营养不良死亡。治愈率90.47%。结论:早期诊断,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小儿存活的关健。Ⅰ型采用肠侧侧吻合、纵切横缝术。Ⅱ型、Ⅲ型闭锁病例可采用近端扩张肠管切除,肠端端或端斜吻合术或改良裁剪式吻合术。如术中小儿状态差,视野不好不能强行操作的可施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处女膜闭锁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方法对6例处女膜闭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超声诊断处女膜闭锁均为手术证实。结论超声诊断估测处女膜闭锁积血部位、范围、程度及愈合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肠闭锁治疗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先天性肠闭锁治疗的改进,方法对5例肠闭锁患儿行闭锁近端切除20cm,远端切除5m,用5-0或6-0细线一层内翻吻合;术后禁食2周,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早期石蜡油灌肠;结果:5例均存活,疗效满意。结论单层细线吻合有助于吻合口通畅。禁食2周,有利于吻合口愈合。早期灌肠有助于闭锁远端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创伤性鼻前孔闭锁。方法:采用微波手术治疗仪在局麻下,将探头插入瘢痕组织,至瘢痕变白,并尽可能切除干净。结果:6例病人6个月后拔出橡胶管,随访5个月,均无再闭锁及感染现象。结论:微波治疗创新性鼻前孔闭锁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创伤性鼻前孔闭锁。方法:采用微波手术治疗仪在局麻下,将探头插入瘢痕组织,至瘢痕变白,并尽可能切除干净。结果:6例病人6个月后拔出橡胶管,随访5个月,均无再闭锁及感染现象。结论:微波治疗创伤性鼻前孔闭锁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急诊手术中,由于术前肠道准备受限,肠管积存大量粪液。为改善手术条件通常是在术中行肠壁造口减压,但易污染腹腔,特别是当需要切除坏死肠管时,严重威胁手术的安全性,因此只能分期手术。我院对9例肠梗阻急诊手术,采用在术中肛门插管吸引,冲洗清洁肠道配合手术,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对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急诊手术中,应用此法能一期切除癌瘤,肠管对端吻合,达到一期手术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1999年3月~2006年10月小肠闭锁的新生儿11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治愈7例,随访发育正常5例,轻度、中度营养不良各1例。结论通过询问病史和造影检查,小肠闭锁病例术前都能正确诊断,切除扩张段和闭锁段、端端或端背吻合是其经典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