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近4年来(2004年11月-2008年11月)25例急性结肠梗阻病人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资料。结果7例切口感染局部裂开,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灌洗术于术中的应用、肠切缘血供、保证吻合口的完整性及低张力、加强术后支持治疗是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慢性腹痛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腹痛、腹胀、甚至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治疗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于2001年11月至2004年3月采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1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基本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较多考虑术后肠粘连、肿瘤堵塞或腹膜炎所致。临床上极少考虑到阑尾穿孔是致肠梗阻原因之一。本院2010年9月收治1例阑尾炎穿孔并发肠梗阻患者,现将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病因多 ,病情复杂 ,临床工作中有时很难判断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有无肠管绞窄 ,这对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 1998年2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收治的 6 0例肠梗阻病人的B超资料进行总结 ,并探讨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54例无肠梗阻的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合并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并发症、肠粘连范围、麻醉类型、疾病程度、术后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麻醉类型、术后白细胞计数是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以及疾病病情是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患者发病后需立即明确肠梗阻类型,并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兴宏 《医学信息》2010,23(15):3015-3015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以及开腹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的广泛应用,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也有传统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能防止术后严重粘连的发生,再梗阻率低,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我院于2004年6月-2009年8月对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肠粘连松解术,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分,非手术治疗需要严密的观察和护理。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肠梗阻病人289例,其中98例入院后即手术治疗,其余191例非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中转手术58例,133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现就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人结肠梗阻中约20%~55%为结肠癌所致,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为结肠癌所致的比率更高.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7%~29%.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诊治的45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毛小平 《医学信息》2020,(1):167-168
目的 比较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性。 结果 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敏感度86.53%、特异度80.00%,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67.30%、65.71%(P<0.05);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结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绞榨性肠梗阻的准确率均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结论 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高,并且可以更加准确定位肠梗阻位置、原因,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以及开腹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的广泛应用,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也有传统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能防止术后严重粘连的发生,再梗阻率低,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我院于2004年6月-2009年8月对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肠粘连松解术,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87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了解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肠梗阻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为17.64%,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BMI指数≥28kg/m~2、Ⅲ类切口、有糖尿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20min是影响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加强术后护理,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率。结论肠梗阻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BMI指数≥28kg/m~2、Ⅲ类切口、有糖尿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20min是影响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术后护理,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12.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疾患。它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机能上的变化,还可导致全身生理的紊乱,严重者常可危及生命。到晚期即使梗阻得以解除,但因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亦可能使患者死亡。因此手术时机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1989年以来将泛影葡胺应用于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转手术时机选择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9年1月至今收治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49例、175次,中转手术38例、42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44.5岁。肠梗阻原因:肠粘连23例、25次,肠扭转6例、8次,粪石性肠梗阻1例,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是外科临床较常见急腹症之一,可发生在肠管任何部位。表现腹胀、腹痛伴呕吐,不排气及便,严重者可因水电失衡并发酸中毒、休克危及生命。本文对我院1998年至2003年5月收治的258例急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将整体护理体会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措施,看保守治疗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并对其发病史、症状、以及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找患者的发病原因,通过合理禁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持续性的胃肠减压以及抗感染等保守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在治疗1w后检查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查的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有腹腔炎症的7例,有腹腔手术的36例,有腹部外伤的5例。此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保守治疗1w后,有46例患者已经治愈或已出现明显好转情况,只有2例患者出现肠绞窄现象,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结论腹腔手术是造成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主要原因,还有腹腔炎症以及腹部外伤也是粘连性肠梗阻诱发因素,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绝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使患者免受手术的伤害,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水平[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75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28例患者作为早期阶段组,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62例患者为后期阶段组。9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坏死肠管切除率。结果 90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88例治愈,2例死亡。10例坏死肠管切除,坏死肠管切除率11.11%,其中早期阶段组死亡1例,坏死肠管切除8例;后期阶段组死亡1例,坏死肠管切除2例。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及坏死肠管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存在肠梗阻证据。术后早期肠梗阻作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类型及诊治,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司亚卿 《医学信息》2008,21(1):28-2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腹腔镜下对粘连性肠梗阻及肠粘连松解术治疗32例。结果 30例成功的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恢复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0例腹痛完全消失,2例偶有腹痛发作,均无肠梗阻的复发。结论 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有选择性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缓解术后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经内镜安置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另26例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对照组)。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置管后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解便时间、CT提示梗阻缓解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24 h后腹部症状缓解、48 h后排气排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梗阻缓解时间、平均置管天数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地缓解外科术后所致肠梗阻,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嵌顿疝致肠梗阻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嵌顿疝致肠梗阻的病因类型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1989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嵌顿疝致肠梗阻病例58例。结果:保守治疗10例,急疹手术48例,治愈56例,死亡2例。结论:嵌顿疝致肠梗阻一般诊断并不复杂,但少见的腹内疝诊断较困难。一旦肠梗阻诊断成立,应立即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应慎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5例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例,全部患者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中药外敷等保守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和病员愈后回访结果。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另外3例行剖腹探查术,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胃肠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通过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稳定,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从而有效地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避免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