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几年作者对鼻部外伤的体征与症状明显而常规鼻骨侧位X线平片大体正常者,补照鼻骨轴位改良投照平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中国人鼻骨的解剖特点是鼻梁低小,而且易与前额骨、上颌骨和牙齿重叠,显示差。作者投照摆法:坐或俯卧位,使鼻梁前线与暗盒垂直,听毗线与水平面呈ZO>30o,矢状面垂直暗盒。中心线:经鼻梁前线垂直暗盒(附图见封三右下)小结:鼻骨X钱侧位平片,如发现鼻骨骨折时多见向后移位,少数向前移位,有的无移位但可见不同形状与走向的骨折线,对左右方向移位者不易发现而漏诊,加之鼻部外伤体征与症状明显,常规鼻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的X线平片和CT扫描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X线检查采用GE R-500mAX线机,俯卧双侧住投照,必要时加鼻骨轴位投照.CT扫描取标准仰卧位,层厚2mm,层间距1mm,螺距0.9扫描.结果 X线平片50例表现为鼻骨连续性中断、鼻骨骨折端不同程度成角、移位、鼻骨塌陷等.34例行CT扫描,所有鼻骨骨折全部显示,表现为外鼻肿胀、鼻骨同缝分离、断离鼻骨向后移位等,占100%.结论 应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作CT扫描检查,其清晰的显示鼻部损伤的程度,对鼻骨骨折的类型,鼻骨骨折的折块错位情况以及鼻中隔损伤情况等能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35例鼻骨外伤患者进行全鼻部薄层容积扫描,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高分辨率CT(HRCT)骨重建,并对获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VIP后处理重建,然后对容积数据进行普通CT算法骨重建轴位图像并打印胶片,直接灯箱观察,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不伴有错位的线性骨折9处,普通CT片诊断为17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4与52.9%;客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鼻骨复合骨折6处,普通CT片诊断为13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与46.1%;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粉碎性骨折10处,普通cT片诊断为8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与80.0%;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伴有错位的线性骨折12处,普通CT片为13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与92.3%。后处理技术可以明确诊断鼻骨骨折,并准确区分鼻骨孔、鼻骨缝及正常变异。结论容积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颜面部外伤时,由于鼻骨骨质较薄,从鼻尖至鼻根骨质又逐渐增多。鼻骨后面为空腔,所以鼻骨易发生骨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鼻梁完整的鼻区骨折,常易漏诊。经过多年探索。我科自1995年来开始采用双侧侧位投照法诊断鼻骨骨折,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侧侧位法。但X线平片由于重叠显示不清,对鼻骨骨折后周围器官血肿、积血、积脓及骨碎片很易漏诊。而CT扫描对于鼻骨骨折后周围器官的显示更为直观清晰。因此,外伤后鼻骨骨折的放射诊断X线平片加CT扫描很有必要。现将我院自2002—2004年以来对23例鼻骨骨折病人行X线平片加CT扫描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骨远端骨折X线投照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7例鼻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所有入选鼻骨骨折患者均采用X线投照方法与CT检查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鼻骨远端骨折检查方法。结果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97例鼻骨骨折的患者资料,用此X线投照方法检查,鼻骨骨折阳性43例,阴性54例;CT检查,鼻骨骨折阳性49例,阴性48例。结论运用上述鼻骨投照方法,大部分鼻骨外伤患者,此法都可诊断出,且可以较好地显示鼻骨骨折前后上下及左右的错位情况,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负重Merchant髌骨轴位在人工全膝置换术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重位置Merchant髌骨轴位片的投照原理,具体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膝关节患骨关节炎者分别进行Merchant及改良负重位置下的髌骨轴位X线投照.与传统的Merchant髌骨轴位投照技术比较,改良后的投照方法主要是保持患者屈膝45°半蹲位.X线束相对于髌股关节投照的角度及X线片盒的放置位置保持不变,患者处于负重位是二者唯一的差异.结果负重Merchant髌骨轴位片显示68%的患者存在髌骨轨迹改变,而传统的Merchant髌骨轴位片仅显示38%患者的髌骨轨迹出现改变(P<0.05).结论负重位Merchant髌骨轴位片对髌股关节病变的评估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对早期及隐匿性髌股关节紊乱的检测更灵敏、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鼻部外伤性骨折的准确诊断和有效的复位方法。方法 对640例鼻部外伤病人的鼻骨x线侧位摄片(其中171例同时做鼻部CT水平位扫描)等资料进行分析:双侧鼻骨骨折256例,单侧鼻骨骨折29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20例,鼻骨、上颌骨额突复合骨折23例,鼻骨、鼻中隔复合骨折31例,鼻骨、上颌骨额突、鼻中隔复合性骨折16例,手法复位595例。结果 586例复位满意,9例较差。结论 x线鼻骨摄片只能诊断双侧鼻骨同时骨折,而单侧鼻骨骨折错位不严重,上颌骨额突骨折,筛骨垂直板骨折CT扫描均能清楚显示,鼻骨复位钳、枪状颞仍然是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数字化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aphy ,DR)和计算机曲面体层摄影( computed orthopantomogra-phy)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鼻骨骨折患者进行DR摄影及计算机曲面体层摄影,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技师各2名对所有鼻骨影像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对鼻骨骨折、鼻骨整体及鼻周软组织的显示。结果:69例鼻骨骨折患者中经DR摄片诊断者39例,经CR曲面体层摄影诊断者48例(χ2=4.2667,P<0.05);对鼻骨整体及其周围软组织显影方面,DR摄片显影满意者44例,CR曲面体层摄影满意者53例(χ2=4.9231,P<0.03)。结论:CR曲面体层摄影比DR摄片能更好的显示鼻骨及其周围软组织,提高鼻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面部外伤以鼻骨骨折最为常见,对于鼻骨骨折一般X线平Y检查也易做出诊断,但X线平片检查部位重叠,密度分辨率差,有时鼻骨骨折容易部分漏诊.传统的检查方法是摄X线鼻骨侧位片,对单纯性鼻骨骨折诊断明确,但复杂性的鼻骨骨折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
鼻骨侧位放大摄影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通过对100例鼻外伤患者分摄鼻骨侧位和侧位放大片,比较结果显示:放大片较普通侧位片更易显示鼻骨结构,对鼻尖部的小骨折和线形骨折更易分辨和观察,可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法医鉴定的可靠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和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鼻骨正常变异的认识。方法80例鼻骨骨折病人,均做鼻骨CT横断面、冠状面和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全部诊断正确,阳性率为100%,X线平片诊断65例,阳性率为81%。80例CT诊断的骨折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5例(占44%),粉碎性骨折12例(占15%),复合性骨折33例(占41%)。在18例健康志愿者的鼻骨CT检查中,发现2例鼻额缝缝间骨和1例鼻骨尖的“鹰嘴样”变异,其发生率为17%(3/18)。而CT均清晰显示骨折存在;18例健康志愿者中有3例存在不同类型的鼻骨变异。结论CT扫描在鼻骨正常变异和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手法复位术后临床护理要点,为后续临床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法复位术治疗,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3%,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为95.6%。结论:鼻骨骨折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获得患者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骨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鼻骨骨折一般单凭临床表现即可作诊断,鼻骨X线侧位片可作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对鼻梁完整的鼻根骨骨折,X线由于前后重叠以致对骨折显示不清,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加三维骨重建诊断鼻骨骨折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32例鼻骨骨折病人CT扫描检查结果报告结合平片及临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孕期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鼻骨缺失和鼻骨短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孕期检查的3517例妊娠孕妇行系统超声检查,记录胎儿鼻骨发育及其他发育畸形情况,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至妊娠结局。对是否鼻骨缺失或鼻骨短小者的超声、染色体检查及鼻骨长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517例孕妇经超声检查,发现鼻骨发育异常者34例(9.70‰)。其中鼻骨缺失12例(单侧4例,双侧8例,3.40‰),鼻骨短小22例(6.30‰)。鼻骨缺失与鼻骨短小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29%vs.64.71%)(P<0.05)。18例鼻骨异常合并身体其他结构异常者选择终止妊娠,16例胎儿鼻骨异常孕妇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例正常,1例微缺失、微重复,12例显示染色体异常,以21-三体综合征为主(66.67%)。鼻骨发育异常胎儿与鼻骨正常各孕周胎儿鼻骨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83例超声检查鼻骨正常胎儿中漏诊1例鼻骨短小胎儿,漏诊率为2.86%(1/35)。34例超声诊断鼻骨发育异常胎儿,18例引产后大体标本及尸检与超声诊断相符,16例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11例经引产后证实,1例鼻骨短小因孕妇继续妊娠,经出生后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1%(30/35)。结论孕期产前超声检查胎儿鼻骨发育情况,可及时诊断鉴别胎儿鼻骨缺失和鼻骨短小。此外对于超声诊断鼻骨异常发育,尤其是合并其他结构异常者,应及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提高我国出生的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15.
鼻骨骨折CT扫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CT扫描检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及上颌骨额突损伤情况以及时给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患者取冠状位及侧位扫描,用美国GE-sytec 3000型全身CT,层矩3mm,层厚3mm进行扫描,结果:36例鼻骨模断骨折,10例细微裂缝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4例有未见折骨折,结论:利用CT扫描对鼻骨细微骨折及错位情况,对鼻骨周围组织结构能清楚显示,准确及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同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174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4~10 d内同期行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加鼻骨骨折整复术,通过统计学分析鼻外形及鼻腔通气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患者鼻腔外形及通气情况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骨骨折整复术适用于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鼻内镜下视野清晰,手术便于操作,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急诊期鼻骨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52例本病患者行骨骨折整复术104例,其中鼻骨骨拆整复加鼻隔矫正术38例,鼻骨骨折整复加鼻窦骨折整复术13例,单纯鼻骨骨折整复术53例。结果:除放弃治疗12例外,治愈130例,好转10例。结论:详细检查并酌行CT扫描,注意发现鼻中隔骨折、颅脑损伤及鼻窦骨折的存在,严重复合伤按常规救治原则处理,伴鼻中隔骨折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勤  束维龙  程学仕 《安徽医学》2014,(10):1359-136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I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偏曲和鼻骨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鼻骨CT扫描诊断为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偏曲并排除颅底骨折患者68例,34例鼻内镜下I期行鼻中隔成形术加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为治疗组,34例行单纯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拒绝鼻内镜下开放手术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4例,术后鼻外形矫正满意,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侧鼻腔通气较好,随访1~12个月无鼻中隔血肿、穿孔,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14例患者鼻腔通气欠佳,检查可见鼻中隔仍有骨折偏曲。结论鼻内镜下I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偏曲和鼻骨骨折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且同时解决鼻中隔矫正和鼻骨复位,避免了鼻中隔Ⅱ期手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冠状扫描加三维重建(3D)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91例鼻骨骨折单纯CT冠状扫描及冠状扫描加3D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91例中,CT冠状扫描诊断线性骨折35例、粉碎骨折17例、复合骨折39例;冠状扫描加3D诊断线性骨折27例、粉碎骨折20例、复合骨折44例. 结论 CT冠状扫描加3D能准确诊断鼻骨骨折类型,清晰显示鼻骨全貌及细微结构、断片情况及相邻骨结构的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急诊期鼻骨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52例本病患者行骨骨折整复术104例,其中鼻骨骨拆整复加鼻隔矫正术38例.鼻骨骨折整复加鼻窦骨折整复术13例,单纯鼻骨骨折整复术53例。结果:除放弃治疗12例外,治愈130例,好转10例。结论:详细检查并酌行CT扫描,注意发现鼻中隔骨折、颅脑损伤及鼻窦骨折的存在,严重复合伤按常规救治原则处理,伴鼻中隔骨折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