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重,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术后护理至关重要。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科通过1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41岁。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在1~3d发生,表现为:(1)呼吸无力、困难;(2)紫绀;(3)伴或可伴意识障碍;(4)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可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1]。全部病例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呼吸衰竭,立即经气管插管,用西门子900C或900E人工呼吸机进行通气。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  相似文献   

2.
刘晓丽 《临床医学》2011,31(9):79-81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下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应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发绀、皮肤苍白等缺氧表现变化及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变化。结果经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后8,h内90%以上患儿呼吸困难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机械通气前后PaO2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127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频喷射通气能有效的纠正低氧血症,是抢救呼吸衰竭儿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致中轻度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符合COPD住院患者分为3组:A组10例,PaO2<55mmHg且60mmHg>PaCO2>45mmHg;B组12例,PaO2<55mmHg且PaCO2>60mmHg;C组16例,PaO2<55mmHg且PaCO2>45mmHg,拒绝无创通气治疗.A、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 常规治疗.C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1h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24h继续改善,常规治疗组1h上述指标无改善,24h时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改善较无创正压通气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COPD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呼吸暂停脑氧合及脑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时脑氧合及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动态观察16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时脑rSO2、HbO2、Hb及CBV变化。结果:早产儿呼吸暂停时脑rSO2与外周动脉SO2的变化同步;呼吸暂停发生后SO2与rSO2逐步降低,呼吸暂停15 s,两者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97.16±3.50 vs 89.25±3.33;59.58± 4.23 vs 50.92±4.39,P<0.001),30 s秒时为最低值;rSO2恢复较慢,60 s时与基础值相比差异仍有显著差异(P<0.05)。呼吸暂停发作后给予常规物理刺激,CBV无明显的变化,但给予呼吸皮囊加压通气治疗,CBV可明显增加;氨茶碱对早产儿脑血流改变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对脑rSO2有明显影响,反复发作应考虑进行早期临床的干预。 NIRS技术能客观评价脑组织的氧合状况,了解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呼吸暂停过程及治疗可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瑛  汤宾祥  刘新 《临床荟萃》2003,18(14):806-8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 ,如不能及时治疗 ,病死率较高。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入住我院治疗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 5 8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16例 ,年龄 4 1~ 71岁 ,平均年龄 (5 4± 6 .3)岁。患者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昏迷患者 2 3例 ,神志恍惚 35例。1.2 诊断标准 氧分压 (PaO2 ) <6 0mmHg(1mmHg =0 .133kPa)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5 0mm…  相似文献   

6.
邓春  林晓明 《临床荟萃》2009,24(15):1299-13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0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26例,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呼吸、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根据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早期应用组(A组,n=14例)及非早期应用组(B组,n=12),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4例存活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级改善至心功能I~Ⅱ级,呼吸、心率显著减慢,pH值、PaO2、PaC02、PaO2/FiO2均明显改善。A组治疗后2、24小时呼吸、Pa02、PaC02、Pa02/Fi02分别为(26.7±5.9)次/min、(16.2±3.0)次/min,(85±6)mmHg(1mmHg=0.133kPa)、(96±6)mmHg,(42.8±6.1)mmHg、(38.0±2.8)mmHg,(252±24)mmHg、(302±22)mmHg;病情好转时间、通气时间分别为(16±5)小时,(26±7)小时。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改善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BiPAP呼吸机对 2 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经鼻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试验组 ) ,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 2 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表明 :两组治疗后的PaO2明显上升 (P <0 .0 1) ,试验组上升更高。试验组PaCO2 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PaCO2 治疗前后差别不显著 (P>0 .0 5 )。试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比治疗前明显减慢 (P <0 .0 5 ) ,对照组的呼吸、心率减慢差别不显著。试验组病情好转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ventilation,HFJV)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92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发绀、皮肤苍白变化及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 结果 192例急性呼衰患儿经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后,182例于0.5~1h内发绀消失、苍白皮肤转红润,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明显改善,血气分析PaO2上升(P〈0.01),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PaO2下降(P<0.01),治愈182例,无副作用发生。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能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9.
呼吸衰竭的概念在静息状态下,任何原因引起的PaCO_2高于50mmHg或PaO_2低于60mmHg即称为呼吸衰竭(呼衰)。呼吸机的应用 1.应用范围与指征:除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巨大肺大泡外,凡严重呼衰病人均可应用呼吸机。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药物或毒物中毒、慢性肺心病伴有昏迷、呼吸频率减少至正常的一半、极浅的呼吸、全肺范围的  相似文献   

10.
严重多发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模式应用。方法:总结12例严重多发伤后ARDS的机械通气措施。结果:3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死亡,9例呼吸功能改善存活,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3±2.4天。结论:严重多发伤供氧仍持续低氧血症,PaO_2<60mmHg(8kPa)或PaO_2/FiO_2<300,应机械通气治疗。SIMV+PSV+PEEP是一种可选用的呼吸模式,早期诊断、早实施机械通气、早撤机为ARDS呼吸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Ⅱ型呼吸衰竭 1 4例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1 4例中男 1 1例 ,女 3例 ,年龄 1 8~ 45岁。 1 4例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分度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标准[1 ] 。②意识障碍、昏迷或呼吸、心跳停止。③血气分析示 pH <7 2 5 ,PaCO2 >5 0mmHg或PaO2 <60mmHg。④经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等积极治疗 2 4h病情未见好转 ,并呈进行性加重者。⑤排除心源性哮喘。机械通气治疗 :经口腔气管插管 ,纽帮 2 0 0型呼吸机机械通气后立即监测气道峰值压、平…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6月份起,我们应用鼻导管施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5例小婴儿严重呼吸衰竭进行抢救,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日龄:1天1例,10天1例,45天1例,50天2例。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2例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2例为肺炎,1例为败血症。应用HFJV之前,3例呼吸已停止,2例处于濒死状态。抢救时先将鼻导管插入患儿鼻腔至后鼻孔(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机械辅助呼吸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在彻底洗胃、早期足量使用抗胆碱药、及早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后及时适时实施机械通气。结果:成功脱机33例(即血气分析PaO2>8kPa、PACO2<6.67 kPa、SaO2>85%),未脱机3例。治愈32例(88.9%),死亡4例(11.1%)。结论:应用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 (简称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护理。方法 :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 4 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治疗前后PaO2 和TcSO2 的变化。结果 :应用NCPAP2 4h后 ,33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82 .5 % ) ,改善 4例 (10 % ) ,无效 3例 (7.5 % ) ,总有效率达到 92 .5 %。与CPAP应用前比 ,治疗后 2 4h的TcSO2 由 (5 2± 16 .0 ) %上升至 (93± 0 .5 ) % ;PaO2 由 (30± 12 .5 )mmHg上升至 (5 6± 11.5 )mmHg(P<0 .0 1)。结论 :NCPAP可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通气、换气功能及提高PaO2 ,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108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加温控的黏膜下射频组织消融术90例.术后随访1年,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紊乱指数、每小时阻塞及低通气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 Ⅳ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TKP新型高频呼吸机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分析37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科学使用HFJV治疗的情况,观察应用HFJV前、后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及HFJV的并发症。结果:37例老年呼吸衰竭者中32例显效(86.48%),3例有效(8.11%),2例无效(5.41%)。6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2例患者出现腹部胀气。所有患者应用HFJV治疗后24h及撤机时RR、HR较应用前显著降低(P<0.01),PaO2、SaO2较应用前显著升高(P<0.01),18例Ⅰ型呼衰患者应用HFJV治疗后24h及撤机时pH、PaCO2较应用前无明显变化,19例Ⅱ型呼衰患者应用HFJV治疗后24hPaCO2较应用前明显升高(P<0.05),撤机后PaCO2较应用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科学合理使用HFJV可显著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睡眠监测压力滴定技术指导无创通气压力调节对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OS)呼吸衰竭的疗效,以期为该类患者制定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无创通气方案.方法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经多导睡眠图(PSG)及经肺功能或曾经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为重叠综合征并血气分析提示存在二型呼吸衰竭的患者;(2)病情允许接受及患者能够耐受整夜PSG监测;(3)神志清醒,觉醒状态下自主呼吸良好;(4)耐受无创通气.剔除标准:(1)频繁呕吐或咯血;(2)自发性气胸;(3)严重的面部外伤或溃疡;(4)气道分泌物过多.自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共入选27例,其中剔除2例,实际参与研究的患者为25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将25例OS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滴定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分别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JP)治疗,滴定组患者均予AutoCPAP于睡眠时进行压力滴定,选择最佳呼气压力[EPAP,(8.8±0.5)cmH2O],作为患者夜间睡眠时的EPAP,晨起后将EPAP再改为5 cmH2O;对照组则持续将EPAP定为5 cmH2O.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上午10点血气分析、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LOW)、治疗后晨起血气分析、夜间呼吸机窒息报警次数、治疗后漏气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有创通气上机率等指标.两组间数据予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滴定组与对照组相比SpO2Low改善[(25.9±11.3)%,(14.9±8.4)%]更加明显(t=2.747,P<0.05).滴定组治疗后晨起PaO2升高程度(29.4±4.4)mmHg与对照组(22.6±2.1)mmng相比显著提高(t=4.941,P<0.0001);而PaCO2下降程度[(16.8±7.3)mmHg,(20.0±6.3)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4,P>0.05).滴定组上午10点PaO2升高程度(28.9±6.7)mmHg与对照组(31.3±7.7)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8,P>0.05);PaCO2下降程度滴定组(23.3±5.7)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8.2±5.0)mmHg(t=2.346,P<0.05).讨论在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呼吸衰竭的患者时,使用AutoCPAP滴定精确选择夜间睡眠最佳EPAP,并结合晨起迅速适当下调EPAP的通气方法,较之以往只注重吸气压的调节而不考虑或盲目调节EPAP的传统通气方法,更能有效地改善夜间低氧血症和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此外,OS患者夜间应用最佳EPAP并没有加重二氧化碳潴留,提示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小儿呼吸衰竭常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机械通气可以改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等 ,因此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于 1998~ 2 0 0 0年使用高频喷射通气机接鼻导管供氧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临床表现 :(1)呼吸浅速或浅慢 ;(2 )吸氧后仍有面色发灰、苍白或发绀 ;(3)极度烦躁、嗜睡、双眼凝视等神经系统表现。 (4)无创血氧饱和度 (SaO2 )检测 <85 %者 (因条件所限不能做血气分析 ) [1] 。临床资料完整的共 12例 ,男 7例 ,女5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3岁。呼衰原因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行有创高频振荡通气的45例新生儿,达到撤机条件时,根据各时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创高频通气(NHFV)组20例和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7 d内拔管撤机成功率,无创通气时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无创通气过程中吸痰频率、腹胀发生率、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及鼻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7 d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次数、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无创通气过程中吸痰频率、腹胀发生率及鼻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V应用于新生儿拔管后的呼吸支持,与NIPPV相比,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有吸痰频率低,腹胀发生率、鼻损伤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管理。方法: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呼吸机应用、气道管理、呼吸监测、镇静剂应用等在治疗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32例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有3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5~16d后一次性成功脱机,痊愈出院;2例分别因重度颅脑损伤及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护理中加强呼吸管理是利用机械通气内固定成功救治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