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炳护  杨晔 《中外医疗》2023,(36):93-96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9)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和研究组(n=49)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眼症及角膜上皮缺损程度;泪膜分泌、泪膜稳定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眼部症状问卷(11.31±1.36)分、角膜荧光素染色(1.24±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19±1.79)、(2.18±0.38)分,泪膜破裂时间(12.26±0.84)s、泪液分泌水平(9.11±0.36)mm均高于对照组的(8.95±1.09)s、(6.42±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2、16.384、16.837、34.511,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5,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改善患者干眼症,修复角膜上皮缺损,增加泪液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干眼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差异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治疗前、后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观察眼部症状及结膜充血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48/50)和8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眼部症状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BUT高于对照组(P<0.05),眼部症状评分、结膜充血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眼部症状及结膜充血,逆转干眼症的病程进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干眼症治疗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Schirmer试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4周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试验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3例(22只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于手术前3 d、术后1 d、1周、3个月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SⅠt)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检查。结果所有青光眼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1 d BUT明显缩短,S 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P<0.001);术后1周时BUT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3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BUT、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短期影响青光眼患者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非球面状态与泪膜参数的改变。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白内障患者102例146眼分成透明角膜切口组(A组,48例71眼),巩膜切口组(B组,54例75眼)。分别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记录角膜Q值、BUT值、荧光素试验分值与干眼症状眼数。结果①泪膜破裂时间术后1 d、1周、1月与术前比较有明显缩短(P<0.05);角膜荧光素试验与干眼症状术后1周内变化明显,术后3月基本恢复正常;②所有患者角膜Q值手术后1 d、1周、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A组与B组间对应观察点比较,角膜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后1 d角膜Q值改变(0.132+0.139)与泪膜破裂时间变化(6.500+2.111 s)行Pearson相关分析,R=0.215,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非球面形态与泪膜参数早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切口的愈合渐趋恢复;早期角膜Q值改变与泪膜破裂时间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观察组,各52例。常规组接受睑板腺按摩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睑板腺按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完整度评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下降,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均延长,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更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程度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干眼症患者泪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效果.方法 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4.44%和75.00%,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分别为(12.33±3.11)、(10.39±3.18)s,汨液分泌长度分别为(10.11±2.31)、(12.93±3.10)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泪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能促进泪膜的稳定性,减少泪液分泌与角膜损伤.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75-578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予以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从OSDI问卷、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临床疗效几方面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OSDI评分及F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BUT及SⅠ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滴眼液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透明角膜切口对于术后泪膜功能影响程度和恢复时间。方法:38只白内障眼行透明角膜切口,均在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下睑泪河高度检查。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泪膜功能明显下降,BUT在术后1天、1周时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在术后1天、1周时明显增高,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Schirmer'sI试验所测的泪液分泌量于术后1天明显增高,在术后1周以后恢复至术前的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损害眼表的泪膜功能,术后1天、1周泪膜功能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泪膜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人工泪液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在超声乳化吸除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和应用人工泪液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糖尿病患者90例90只眼,按同期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A组45只眼)和治疗组(B组45只眼).A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B组术后加用人工泪液(1 g/L透明质酸钠)点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主观干眼感觉、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检查.结果 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BUT缩短,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高,A组术后3个月、B组术后1个月时BUT接近术前水平.B组较A组术后1 d、1个月BUT明显延长.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其泪膜稳定性下降且恢复时间长,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利于泪膜恢复,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均为单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和实验组(采用氯雷他定+氟米龙滴眼液治疗)两组,每组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均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降低(P<0.05);实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泪...  相似文献   

12.
李颖  王从毅  吴利安  倪伟  张林  杨新光 《医学争鸣》2005,26(19):1761-1763
目的: 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03-07/2003-12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 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 7 d, 1 mo及3 mo依次行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2 d,BUT明显缩短(t=15.816, P<0.001),SIt明显增加(t=10.199, P<0.001),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为( )伤口处角膜水肿;术后1 wk时SIt测定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t=1.926, P>0.05);术后1 mo BUT测定, 差异无显著意义(t=3.472, P>0.05),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伤口处角膜水肿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稳定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70只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 d、1周、2周、1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通过角膜荧光素试验(FSC)、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膜功能,检测角膜知觉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周、2周术眼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素染色、SIT程度明显增加,BUT变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泪膜功能,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干眼症;泪膜稳定性与角膜知觉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且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的患者57例(57眼),随机均分为三组:玻璃酸钠组、聚乙二醇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术后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较术前增高。两组用药组相比对照组干眼恢复差异显著,其中玻璃酸钠组恢复最为显著。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术后干眼发生,可应用人工泪液进行预防与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相比较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5例(80只眼)。分别于术前2d和术后1、7d、1、3个月观察患者主观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干眼症状在术后1、7d增加,BUT在术后1、7d、1个月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术后1、7d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主观干眼症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应该进行积极地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甲钴胺超声雾化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LASIK术的78例(146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仅观察组加用甲钴胺超声雾化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前,术后1周、1和6个月的角膜指标(中央知觉、神经纤维密度和内皮计数),一般指标(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和前房房水的闪光)和泪液中的生化指标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的闪光、TNF-α、IL-2和NGF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中央知觉、神经纤维密度、视力、泪膜破裂时间、闪光和NGF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中央知觉、神经纤维密度、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和闪光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甲钴胺超声雾化可促进LASIK术后的神经修复,尤其是术后远期的效果较好,同时还可促进视力恢复和泪膜稳定性,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并促进NGF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0只眼),观察分析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角结膜荧光素试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up time,BUT)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周、1个月术眼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素染色、SIT程度明显增加、BUT缩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素染色、SIT程度及BUT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泪膜功能,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干眼症,但3个月时可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角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60例(6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34只眼),研究组围手术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其他处理两组相同。对手术前、后角膜上皮完整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角膜水肿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前两组角膜上皮均无染色,术后1个月对照组3只眼角膜染色阳性,研究组无染色。术前两组干眼构成基本相同,术后1个月,对照组11只眼(9例),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均低于术前,对照组较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1);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均有增加,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1)。研究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平均为(3.5±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3.0)d(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有助于预防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损害,减轻干眼的发生,也能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修复,加快角膜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取连续就诊手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均行颞侧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7天、第30天进行干眼症相关症状调查、无麻醉下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积分,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在短期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泪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单盲筛选出白内障病人121例(121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眼液,对照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以及用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眼部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房水闪辉差异显著,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力、眼压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部分手术创伤小、炎症反应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患者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