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肺纤维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中医“肺痿”“肺痹”范畴,与痰饮、瘀血、火热等密切相关。基于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出的气血水火理论,通过总结气血水火与三焦的联系,结合肺纤维化的病位在三焦腠理,临床上从气血水火的角度出发,根据气病治火、气病治水、血病治火、血病治水的不同治法,探讨从三焦论治肺纤维化的治疗思路。临床上可选用柴胡类方合用其他方剂,以达到通利三焦、调气和血的目的,从而治疗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唐宗海,字容川,清末著名医家,所著《血证论》是其论述血证的代表作。该书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基础上,搏取众家之长,对血证阐述颇多创见,理法方药方面也非常严谨,许多观点对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论述颇多新见解,尤其是对于气血水火方面的论述更加精湛。笔者不揣法陋,就《血证论》中气血水火辨证关系探析如下。1.气血水火同源关系唐客川注重对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即注重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水火即济”,“…  相似文献   

3.
《血证论》为清代名医唐容川代表性著作,书中对心系疾病辨证独特,用药精当。文章通过分析《血证论》治疗心系疾病所选方药,结合阴阳水火气血理论,从血火同病、气血同病、气火同病、血气火同病、水气同病、水火同病、火病7个角度总结唐容川辨治心系疾病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医生临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证论》学术价值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容川所著《血证论》对血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多有创见。主要学术观点有:1.水、气、血、火关系。重点阐述了“水即化气”、“火即化血”的观点。2.注重脾胃而发乎脾阴。无论在对气血、水火的论述中,还是在对血证的治疗中,都强调了脾胃的重要作用。在注重脾胃的基础上,唐氏还补东垣之未备,提出滋养脾阴。3.首创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者乃通治血证之大纲。4.血证治法宜忌,禁汗、禁吐、适下、宜和。  相似文献   

5.
侯岁明 《河北中医》2002,24(1):54-56
《血证论》为清代蜀地名医唐容川为血证而厘之专本 ,综括 1 70余种血证 ,遴录治方 2 0 0有余 ,条分缕析 ,辨疑决惑 ,论证颇具慧识 ,用药尤多独到之处。其与血证 ,尤重脾胃 ,所列治血四术 ,法皆融贯治脾之旨。今据是编 ,述其涯略于次。1 论阴阳水火气血 ,扬治血以脾为主之旨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阴阳水火升降之枢要 ,故与血证关系密切。唐容川熟讠音此理 ,开宗明义 ,于篇端即以阴阳之说为纲 ,目出水火气血。认为“人之一身 ,不外阴阳 ,而阴阳二字 ,即是水火 ,水火二字 ,即是气血 ,水即化气 ,火即化血。”不但说明阴阳气血的关系 ,同…  相似文献   

6.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属中医“血证”、“衄血”、“紫斑”范畴 ,现从其病因病机、治疗体会等方面加以讨论。1 病因病机《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云 :“人之一身 ,不外阴阳 ;而阴阳二字 ,即是水火 ;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 ,火即化血。”“火为阳而生血之阴 ,即赖阴血以养火 ,故火不上炎 ,而血液下注 ,内藏于肝 ,寄居血海 ,由冲、任、带三脉行达周身 ,以温养肢体”。火与血作为一阴一阳 ,任何一方的偏盛偏衰都会导致出血的发生。 1火旺伤血 :小儿气血未充 ,卫外功能不足 ,易受外邪入侵。小儿又为纯阳之体 ,外感风热…  相似文献   

7.
《血证论》重脾阴的思想以血病津伤累气为理论基础,应用甘淡养阴滋脾益气为治疗大法,固护脏腑津液,并结合清心宁血、心脾兼治、培土疏木、抑火生血、宁血止血的治疗法则,达到滋阴生血益气的治疗效果。《血证论》甘淡滋脾治疗贫血的理论,摆脱了现代医学对中医思路的限制,以中医传统阴阳气血水火理论为基础,顾及到血虚患者津伤病气,同时容易发生火性炎上、肝郁不疏、心血不宁的病理表现。为中医治疗贫血提供有益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唐容川对消渴具有独到认识,概括起来有气血水火,解病析源以明消渴之机;虚瘀相因,执简驭繁以分消渴之型;血水同病,和调阴阳以论消渴之症;五脏相关,重补脾阴以辨消渴之虚;活用古方,调气活血以求消渴之治五个方面。唐容川立足气、血、水、火4个角度,着重对血虚血瘀致消进行阐述,创用调气活血治消之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不但丰富了消渴的治疗方法,而且推动了消渴学术思想的争鸣和发展,对现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终末期血瘀痰凝形成阶段)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唐宗海血证治疗大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的作用和变化 ,重视脏腑病机的不同特性和症状 ,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血大法 ,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药。围绕止血—扶正这一总则 ,四法前后兼顾呼应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气,一阴一阳,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张氏医通》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可见,气起着主导作用.气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的运行异常.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所致的一种常见血液病,近年来有高发的趋势。临床上找不出病因的约占50%,称原发性再障;可找出病因的称继发性再障。我们认为;心理障碍是再障的重要病因。《内经》、《素问·五脏生长论》之“诸血病,皆属于心”;《景岳全书》说:“血动之由,皆唯火、唯气”;《血证论》之“心为君火,化生血液……”;《内缀》又云:“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等等传统医学理论系统地阐述生血造血功能。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则主蒙而弊生,轻则纳差乏力、脾失健运,渐而肾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故虚劳成也。且随心理障碍程度加深而病情渐趋重笃。  相似文献   

12.
人体健康状态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生化运行,疾病的发生即与气血的生化运行有直接的关系。王清任认为:“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与血正常生化运行中紧密联系的纽带——“气化”机制是最具中医特色的内容。唐容川I《血证论》一书即从气化理论入手,基于阴阳、水火、气血的生化运行机理,探讨各种脏腑经络内外血证的机理、临床病证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14.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并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眼底出血性疾病是眼科的多发病之一,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并且易于复发,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气血理论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气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因此,气血异常也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基础。虽然气血有别,但气血相关,“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依,犹如阴阳相互维系,气血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直指方》指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景岳全书》说:“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活血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此仅就“气为血帅”,从气生血、行血、摄血三方面论证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失血,即出血,又称血证、血溢。除外伤因素引起出血外,多由六淫、疫疠等损及脏腑,损伤血络所致;亦可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包括眼、耳、鼻、舌、二阴及肌肤出血。《血证论·吐血》篇云:“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二者互为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故失血治疗以“调气和血”为总则,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要法。临床分鼻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溺血,  相似文献   

17.
清末医家唐宗海,以治血证见长,撰有“血证论”等书,对血证病机的阐发及其治疗多具创见。本文试就书中“治血必治气”的学术观点,探讨如下: 阳气统阴血治血必调气唐氏依据《内经》气血相关的理论,认为气血两者,气占主导地位。他说:“天地之大,总是以阳统阴;人身之生,总是以气统血。”(《产血》)“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脉证死生论》)。在阐述血证病机方面,他认为血证的发生均与气病有关,没有血病而气不病者。“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  相似文献   

18.
谈蒲辅周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志兰 《中医杂志》1998,39(4):251-251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则之一,近20年来中西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其理论得到发展,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同时也要注意到认为百病皆瘀,活血化瘀可通治百病的倾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结合临床谈两点粗浅体会。1 注重气血关系,消而勿伐气与血为人体基本物质,一阴一阳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亦离不开气血。宋·杨仁斋《直指方》更明确指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寒则血凝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匮要略》水气病有关“气血水”理论的记载,论述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继而探讨“气血水”理论与股骨头骨髓水肿之间的联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阐释股骨头骨髓水肿的发病机制,从而综合运用“气血水”理论辨证论治不同阶段股骨头骨髓水肿。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治法精要为:在气分者,治以温肾阳、转大气;在水分者,治以通调水道;在血分者,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总的治疗大法为温阳化气利水、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20.
三焦为六腑之一,对其功能的认识,以本科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诸书均认为有二:一是气的通道和气化的场所;二是水液运行的道路。然而,笔者认为,三焦还有一重要的功能,即三焦还为火之道路。火为五行之一,但引入中医学的“火”同气血津液一样已成为人体的重要物质,并往往与水相对应,如唐容川《血证论》开篇即为“阴阳水火气血论”张介宾论述先天水火言:“无水无火,皆在命门”,于此可见火的物质性毋置疑。火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火指命门之真火,它与真水构成对子而密切维系,后无之火则指脏腑之火,其在人身均有着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