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并根据鼻窦炎是否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n=21)和术后未复发组(n=39)。同期选取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87)。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NLR、LMR、PLR数值,并绘制上述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CRS组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未复发组NLR、LMR、PLR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NLR、PLR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LMR水平低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33%(19/30)、93.33%(28/30);LM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00%(18/25)、91.43%(32/35);P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6%(19/28)、93.75%(30/32);ROC曲线显示:NLR、LMR、P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587~0.851)、0.922(0.853~0.991)、0.830(0.587~0.851)。 结论 NLR、LMR、PLR能较好地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与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鼻窦内镜手术,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外周血细胞成分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之间的差异。将实验组根据是否复发、癌变进一步分为SNIP组(38例),复发组(14例)及癌变组(10例),分别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0.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P=0.016),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NLR的增加(P<0.001)、PLR的减少(P=0.002)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NIP和复发组(P=0.045),癌变和复发组(P=0.017)在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PLR与SNIP具有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SNIP的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NLR的增加、PLR的减少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SNI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的变化及对鼻咽癌复发的预测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并行同步放化疗229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同步放化疗前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值,计算相应的NLR和PLR、ΔNLR和ΔPLR,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LR和PLR、ΔNLR和ΔPLR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ΔNLR和ΔPLR分别分为高低水平两组;使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确定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ΔNLR和ΔPLR对生存的影响。 结果 以肿瘤复发为结果,NLR和PLR、ΔNLR和ΔP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678、0.854和0.730, 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30、135.550、4.982和122.55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诱导/辅助化疗史NLR、PLR、ΔNLR、ΔPLR为鼻咽癌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ΔNLR、ΔPLR是鼻咽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ΔHNLR和ΔHPLR组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ΔLNLR和ΔLPLR组(ΔHNLR vs. ΔLNLR=0.488 vs. 0.993;ΔHPLR vs. ΔLPLR=0.476 vs. 0.935),ΔHNLR和ΔHPLR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均为23个月。 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NLR和PLR总体水平在同步放化疗后有所增加,治疗前后NLR和PLR差值越大肿瘤预后越差,且ΔNLR和ΔPLR可作为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5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及PL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截点,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组以及低PLR和高PLR组,分析NLR及P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及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获得随访107例,失访8例,随访率为93.0%。随访患者中27例死于喉鳞状细胞癌,80例生存。根据ROC曲线计算出PLR、NLR的临界值分别为139.79和2.83。107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4.8%,其中低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7%;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8%;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LR水平和PLR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水平以及NLR水平为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PLR和NLR可能是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生存资料。选择相关性分析、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LR、PLR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LRF)的关系。 结果 患者5年OS、PFS、LRF和DFS分别为86.8%、78.3%、94.2%和85.3%,NLR与T期、N期、肿瘤期相关,PLR与T期、肿瘤期相关。NLR是OS、PFS、DMF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 NLR是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外周血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同时探讨这些指标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48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的1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分析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的突聋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的水平及其与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结果①突聋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的比较:突聋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中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突聋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全血粘度中切均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甘油三酯较对照组降低。突聋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低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较对照组升高;全聋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较对照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各类型突聋患者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不同疗效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突聋组治疗无效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低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高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浆粘度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全聋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PLR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突聋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与预后呈负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结论突聋患者可能存在炎症感染、脂代谢异常以及血流变学异常,同时发现突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对其预后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突聋患者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给予抗感染、降低血粘度等治疗,可能有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且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和6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计算术前外周血NLR值,比较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腮腺良性肿瘤组之间NLR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获得腮腺恶性肿瘤和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之间术前外周血NL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NLR值分别为2.82±1.40、1.7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9,P <0.01),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为2.441,敏感性为56.1%,特异性为90.9%。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价腮腺肿物良恶性的指标之一,NLR值越高,肿瘤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头颈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类型之一,由多种致癌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且预后欠佳。LSCC预后因素包括个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无远处转移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均不能准确评估LSCC预后,因此,探寻新的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炎症因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LSCC预后价值较高且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将探讨NLR、PLR与LSCC预后价值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嗜酸细胞(Eos)与鼻窦CT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225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并对病例进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同时统计所有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Eos计数和嗜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对不同年龄段组间的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结果、WBC计数、NLR、Eos计数和Eos%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探讨分析各组内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结果和WBC计数、NLR、Eos计数、Eos%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段组间的Eos计数和Eos%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均<0.05)。青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及总体的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与外周血WBC计数均存在正相关(r 分 别为0.661、0.158、0.332、0.219,P 均<0.05),而与NLR、Eos计数、Eos%无相关性(P >0.05)。结论 ①不同年龄段的 CRS患者外周血Eos计数、Eos%存在差异;②外周血中Eos计数、Eos%、NLR与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无相关性;③外周血中的WBC计数可作为预测CRS炎症严重的实验室指标,但相关强度不高,临床实用较受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探讨用NLR指标评估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意 义。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法,共收集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侵袭组)和微小乳头状癌(非侵袭组)各40例患者,记录并计算术前NLR及C反应蛋白数值,比较侵袭组和非侵袭组之间的NLR和C反应蛋白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侵袭组NLR为2.61±1.15,显著高于非侵袭组1.76±0.8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16,P =0.034),而两组之间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136,P =0.158)。NLR对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NLR诊断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95,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69.1%。结论 NLR可以作为评价甲状腺癌患者局部侵袭的指标之一,NLR值越高,局部侵袭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 NP)患者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86例CRSw N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onnecticut Chemosensory Clinical Research,CCCRC)嗅觉测试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患者的嗅觉功能,将患者分为嗅觉障碍组(n=310)和嗅觉正常组(n=76),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SII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嗅觉障碍组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SII均高于嗅觉正常组,淋巴细胞低于嗅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SII分别与CCCRC嗅觉测试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与VAS评分呈正相关;淋巴细胞与CCCRC嗅觉测试评分呈正相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SII与CRSw NP患者嗅觉功能密切相关,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SII出现高水平状态时预示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SSNHL)发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1例SSNHL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频下降型38例,高频下降型20例,平坦下降型31例,全聋型32例。同时根据疗效判定又将不同类型的SSNHL患者分别分为改善和未改善。并收集相同时期1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SSNHL患者PLT、MPV、淋巴细胞绝对值、PLR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同类型SSNHL患者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类型SSNHL患者治疗后改善与未改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SSNHL患者与对照组间PLT、淋巴细胞绝对值、PL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类型SSNHL患者组间参数比较, 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SSNHL患者治疗改善与未改善参数比较,PLT、MPV、淋巴细胞绝对值、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SNHL患者PLT及PLR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在SSNH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也可能是SSNHL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类型SSNHL的预后与PLT、MPV、PLR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8例按照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情况分为4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 =39)、轻度 OSAS组(n =38)、中度 OSAS 组(n =41)和重度 OSAS 组(n =40),此外对重度 OSAS 组中的31例实施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3个月,对该31例进行 CPAP 治疗前后对比。比较的血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NLR 的组间比较显示重度 OSAS 组(3.29±1.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1±0.69)、轻度 OSAS 组(1.70±0.71),中度 OSAS 组较正常对照组和轻度 OSAS 组亦明显增高(均为P <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轻度 OSAS 组间及中度 OSAS 组与重度 OSAS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 OSAS 患者 CPAP 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 NLR(1.98±0.81)较治疗前 NLR(3.28±0.62)显著降低(P <0.05)。此外4个组中 NLR 与睡眠期 AHI 是呈正相关的(r =0.758,P =0.034),同时最低氧饱和度与 AHI呈负相关(r =-0.179,P =0.012)。结论NLR 可随着 OSAS 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因而可能作为一新的指标用来辅助评估 OSAS 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探讨喉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喉癌患者,以术前NLR为因变量对喉癌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NLR>2.2患者的转移度和转移率高于NLR≤2.2的患者(P<0.001);术前NLR>2.2组的患者中,淋巴结分期(N+)>N0者多于术前NLR≤2.2组(P<0.001)。肿瘤早期(T1,T2)患者的NLR均值较局晚期(T3,T4)的低,后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高(P<0.001);临床Ⅳ期患者NLR的均值、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明显较Ⅲ期的高(P<0.05)。声门上型、声门型的患者中,术前NLR>2.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高于NLR≤2.2组(P<0.05);声门下型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喉癌患者术前NLR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之间的差异,探讨PLR与成人OS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49例确诊为OSAS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3组,同时纳入我院同期体检的7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OSAS组与对照组PLR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LR与AHI、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及体重指数(BMI)等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对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LR的组间比较显示OSAS组(116.91±40.98)与对照组(110.04±36.9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S组(112.03±39.68)低于中度OSAS组(125.67±47.00)和轻度OSAS组(131.22±36.64),三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喉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86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PLR以死亡为终点的最佳临界值,分析PLR高低与影响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众多可能影响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中PLR是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确定以死亡为终点的PLR的最佳临界值为149.9,将患者分为高PLR组(PLR≥149.9)与低PLR组(PLR<149.9)。NLR的高低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不相关,与T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的原发部位相关。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分级、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术前PLR高低是影响喉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PLR水平是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喉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PI3Kp85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I3Kp85在5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 MOD),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PI3Kp85在鼻咽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而在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85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病灶大小及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I3Kp85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咽癌(NP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与健康者DC的差别。方法:从12例NPC患者(NPC组)和9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中分离和培养DC,观察D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型CD83、CD1a、CD86和HLA-DR,用4,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MTT)比色法检测DC诱导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能力。结果:对照组的DC形态较NPC组成熟,NPC组CD83、CD1a的表达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D86、HLA-DR表达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组CD83、CD1a、CD86和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NPC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均能诱导出DC,前者有较强的MLR诱导能力(P〈0.05),而后者能力低下(P〉0.05)。结论:NPC患者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转化率较健康者低,且分化成熟能力也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易感TERT基因多种靶miRNA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医院就诊60例鼻咽癌者及60例健康者外周血,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138、mir-491、mir-181、mir-1207、mir-346、mir-512-5P、mir-299、mir-1266、mir-1182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mir-1182含量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液中mir-346、mir-512-5P、mir-299、mir-1266、mir-118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mir-1182差异显著(P <0.01);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及癌转移者血清中mir-1182含量分别低于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及无转移患者(P <0.05);mir-1182诊断AUC为0.851(95%CI: 0.782~0.919),灵敏度65%,特异度93.3%。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1182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期负相关,可 见mir-1182有较好诊断效能,具有鼻咽癌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