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0、6、12、24 h乳酸/白蛋白比值等临床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0、6 h两个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差异性不明显,而在12、24 h两个时间节点的乳酸/白蛋白比值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呈现正相关性,和氧合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乳酸/白蛋白比值进行动态监测,这可有效的作预后预测,如果比值越大则表示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0、6、12、24时乳酸/白蛋白比值等临床指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0h、6h两个时间节点乳酸/白蛋白的比值差异性不明显,而在12h、24h两个时间节点的乳酸/白蛋白比值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乳酸/白蛋白比值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AP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呈现正相关性,和氧合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乳酸/白蛋白比值进行动态监测,这可有效的作预后预测,如果比值越大那么表示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6h后的血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治疗6h后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治疗6h后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地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前,儿童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仍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主要危害是顽固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积极指导临床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工作中.通过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各器官功能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而当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时病情往往已较重,延误了最佳干预及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动脉血乳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4-08—2016-08期间收治的112例急性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使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制作ROC曲线,评估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是否出现呼吸机支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支持、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感染性胰腺坏死、手术干预等临床参数方面,与未出现组相比,出现组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动脉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561,P0.05);以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绘制ROC曲线来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感染性胰腺坏死和器官功能不全,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95%CI:0.723~0.896,P0.05)和0.787(95%CI:0.754~0.885,P0.05)。结论:早期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一个简单、有效、便宜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8.
血乳酸测定在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及时准确地评估危重病情变化和预后,不仅对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有益,也对于能及时与患方沟通,避免医疗纠纷很有帮助。目前使用最广泛的APACHEⅡ评分系统,虽然准确性及预测性很高,但由于过于繁琐,不便于临床使用。而危重病的临床诊疗迫切要求有简单实用,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和预后的预测系统。血乳酸反映了组织血液灌注水平,反映了细胞水平能量的代谢及各脏器功能状态。使用血乳酸来评估危重病预后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的重视。本旨在探讨血乳酸评估休克预后方面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演变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计数(LPH)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6年最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4例),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PCT、LP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差异。随访28d,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8例)与存活组(4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第1、3、7天PCT、LPH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T、LPH、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时PCT、APACHE-Ⅱ评分、乳酸、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LPH、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55,P0.05),PCT与LPH呈负相关(r=-0.363,P0.05),LPH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1、3、7天PC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3、7天LPH均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LPH、AP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854~0.994)、0.850(95%CI:0.717~0.937)、0.792(95%CI:0.651~0.896)。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LPH的变化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c/Alb)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重症CAP患者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动脉血乳酸和白蛋白水平,并计算Lac/Alb值.根据患者是否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  相似文献   

11.
李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8):2725-2728
目的 探讨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按患者28 d后的生存情况分为良好组(49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ABP-SHOCK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和RDW对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良好组的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WBC、RDW及PLT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和PLT不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IABP-SHOCK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和RDW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0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岁以上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开始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 h、72 h的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evO2)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72 h后BP、CVP、ScvO2明显上升,而HR、乳酸清除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  相似文献   

13.
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血乳酸水平、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机械通气使用、APACHE II评分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值和6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ALB联合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病房195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ALB,并记录其余各项生理及实验室指标。以进入研究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ALB水平、ME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症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有无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ALB及各评分系统对预后的判定能力。结果 195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14.36%。死亡组患者年龄、MEDS、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而ALB水平低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中感染部位中的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基础疾病中的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比例均较存活组高(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水平、APACHEⅡ及SOFA评分是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水平、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ALB联合ME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3、0.756、0.781、0.760及0.789。结论 (1)ALB水平是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ALB水平联合MEDS评分较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可更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1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反应蛋白质(CRP)、降钙素原、NAR、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血行感染和28 d死亡情况。将上述因素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R、乳酸及两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9个因素,包括男性[比值比(OR)= 0.345,95%置信区间(CI)(0.603,3.357),P = 0.004]、SOFA评分[OR = 1.183,95%CI(1.036,1.350),P = 0.013]、NAR [OR = 2.849,95%CI(1.487,5.457),P = 0.002]、乳酸[OR = 1.275,95%CI(1.108,1.467),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OR = 0.254,95%CI(1.025,1.223),P < 0.001]、行CRRT [OR = 4.585,95%CI(1.737,12.100),P = 0.002]、存在肺部感染[OR = 0.282,95%CI(0.898,4.732),P < 0.001]、存在腹腔感染[OR = 0.460,95%CI(0.392,1.989),P = 0.002]、存在泌尿系感染[OR = 0.464,95%CI(0.201,2.195),P < 0.001]。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R [OR = 4.424,95%CI(1.427,13.717),P = 0.010]、乳酸[OR = 1.267,95%CI(1.008,1.594),P = 0.043]、机械通气时间[OR = 1.168,95%CI(1.007,1.356),P = 0.041]、行CRRT [OR = 5.148,95%CI(1.069,24.794),P = 0.041]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R [AUC = 0.676,95%CI(0.572,0.780),P = 0.001]、乳酸[AUC = 0.696,95%CI(0.592,0.800),P < 0.001]及NAR和乳酸联合[AUC = 0.759,95%CI(0.699,0.850),P < 0.001]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且NAR和乳酸联合的AUC显著高于NAR(Z = 2.110,P = 0.035)及乳酸(Z = 1.991,P = 0.047)。 结论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能够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确诊为脓毒症的24h内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PCT、WBC检测,同时记录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80±1.32、12.11±1.95、8.10±2.06;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7.02±11.09、18.96±9.45、18.63±6.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情诊断和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6 h的乳酸清除率、24 h内APACHEⅡ评分,监测ScvO2、CVP、MAP和尿量。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组和NMODS组、EGDT达标组和EGDT未达标组、CBP组和NCBP组的6 h乳酸清除率,以及其与ScvO2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 NMODS组、EGDT达标组及CBP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高于MODS组、EGDT未达标组及NCBP组(均P<0.05);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均P<0.05),EGDT达标组治疗6 h后患者ScvO2、CVP、MAP、尿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ScvO2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动脉乳酸清除率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而通过积极的EGDT、CBP等治疗明显提高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1.03% vs 83.33%,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1.86±16.34)% vs(14.77±10.35)%,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9.45% vs 90.48%,30.67% vs 85.71%,P均<0.01)。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和乳酸测定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前脐动脉血流监测正常,足月分娩无妊娠并发症,出生时Apgar评分≥8分且产前、产时胎心监测正常的86例新生儿进行分析,在其出生后第一次啼哭前钳夹脐带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与乳酸测定。结果:脐动脉血p H值(7.263±0.082),Pa CO2(53.785±11.382)mm Hg,Pa O2(48.3±8.6)mm Hg,乳酸(3.526±0.609)mmol/L。p H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r=-0.664,P0.01),p H与Pa CO2呈显著负相关(r=-0.701,P0.01),p H与Pa O2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Apgar评分≥8分的86例新生儿中,呼吸性、混合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分别有10例(11.63%)、4例(4.65%)和2例(2.33%)。脐动脉血p H及乳酸测定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机体的内环境,可弥补Apgar评分之不足,对新生儿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