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广东省中医院(510120)邹旭,陈秀华,梅广源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疗法,综述缺血性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近年来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起病迅速,病情复杂,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壮医药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该文从病因病机、壮医内治法、壮医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壮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黄中风康胶囊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黄中风康胶囊对大鼠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并结合中医病因学说建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模型,观察三黄中风康胶囊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的行为状态、脑缺血面积、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善情况。结果三黄中风康胶囊1.36、0.68、0.34g/kg剂量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缺血性中风后的行为状态,缩小缺血范围,降低缺血程度,使病变的脑组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三黄中风康胶囊能改善中风大鼠模型的神经行为,减少脑缺血梗死面积,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补肾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克勤 《中医研究》2007,20(9):25-27
缺血性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为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所以,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八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脑血栓形成占出血以外脑血管病的9/10“‘。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CT及MRI的应用,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中风内科治疗上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被认为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6.
愈风汤天麻汤防治缺血性中风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愈风汤天麻汤防治缺血性中风机理的实验研究石汉碁,涂晋文,胡家才关键词:愈风汤;天麻汤;缺血性中风;药理作用;实验研究中医学对中风的防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效果可靠。近年来以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等法则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受到医学界的重...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发病、复发、康复三方面对目前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当前研究结果认为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偏实证者以痰湿质、血瘀质为主,偏虚证者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而在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复发、康复及发生机制关系方面,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与研究地点对体质的影响及体质的可变性有关,今后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中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荆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论养阴法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法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召 《中医药研究》1998,14(6):28-29
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枢纽是血瘀,而导致血瘀的重要基础是阴虚。养阴法在防治缺血性中风中,通过滋补阴液:增水行血,濡润脉道,有利血行;养阴扶正,消除瘀结等作用,达到有效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的。在养阴法基础上,注射辨证以及与它法配伍应用,从而提高临床对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完善该类患者二级预防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复发。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归纳近5年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展望了目前危险因素研究存在的问题,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及其二级预防提供提借鉴。  相似文献   

12.
老年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48例55岁以上缺血性中风患者的RCIA功能并与健康人对比。结果: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人。结论: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RCIA功能紊乱,且是缺血性中风病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泓  赵辉 《北京中医》2002,21(1):54-57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中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张明波张霆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创立的一种新诊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显著。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在中风,特别是对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从痰浊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中风从痰浊论治体会晁卫红(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治疗体会缺血性中风,是指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变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局部组织坏死。包括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等,临床以...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所有中风病中缺血性中风约占75%,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辨证论治的研究仍是主要特色。在治疗上,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强调辩病施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探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病皆源于肾的精气血衰竭。中风不论是标证还是里证,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不论是阳虚还是阴虚,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不论是“心火暴甚”还是“肝火自旺”,都是因肾的精气血衰竭所致。肾的精气血衰竭是导致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同时也是致成五行逆乱,百病蜂起,损命短寿的重要根源。中风产发在外的风必痰瘀虚是标证,不是致病机因。家传治疗中风预兆症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秘方,都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泰 《广西中医药》1995,18(3):48-51
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近况刘泰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缺血性中风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捷,患病率479/10万[1].致残率很高,为中、西医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近年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仍重视辩证施治,按中脏、中经治疗有效率可达8...  相似文献   

20.
中风又名卒中,现代医学称为“脑血管疾病”。其具有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上一般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中风其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0.24%,其中缺血性中风占53.6%[1],缺血性中风又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疾病。通过临床实习,笔者在临床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论述如下。1理论依据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指出中风的发生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